2020年09月28日19:42 來源:環球網
本文轉自【新華社】;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27日電題:南疆貧困村青年的“新營生”
新華社記者高晗、胡虎虎
南疆四地州是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生態環境惡劣、經濟基礎薄弱,就業承載能力嚴重不足,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近日,記者來到新疆10個未摘帽貧困縣部分貧困村,看到農村青年不再是游手好閑的無業游民,他們富有活力、充滿干勁,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路上的生力軍,就業理念變了,掙錢的營生也多了,脫貧致富更容易了。
核桃之鄉“新”員工
每年9月,是“90后”核桃分揀員布買熱木·吾買爾最忙碌的時候。
布買熱木·吾買爾在葉城縣核桃交易中心工作。金秋時節,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58萬畝的核桃進入采收季,交易中心內的核桃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包。
在集產銷于一體的葉城縣核桃交易中心分揀車間內,只見堆積如山的核桃正在脫皮,工人們正在分揀破殼機破殼后的核桃。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布買熱木·吾買爾大聲說:“給核桃脫青皮主要是機器在做,我只需要把沒有完全脫皮的核桃分揀出來,每個月能賺2000多元的工資。”
從農民變身產業工人,布買熱木·吾買爾告訴記者:“生活越來越好,現在我只想努力工作賺錢,讓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葉城縣有著“核桃之鄉”的美譽。近年來,在當地大力發展核桃種植業的背景下,核桃已成為當地農民脫貧增收的“金果”。如今,越來越多像布買熱木·吾買爾一樣,以往靠種核桃賺取微薄收入的農民,現在成為一名產業工人,穩定就業、脫貧致富。
馕城新“馕人”
去年12月,經朋友介紹,“90后”阿布都艾尼·依馬木來到開在家門口的馕產業園就業。
一到馕坑前,阿布都艾尼·依馬木仿佛變了一個人,立即化身“馕人”進入工作狀態。
只見他將面團按成圓餅狀,并在宛如“盆地”般的馕坯上撒上芝麻,再灑點鹽水。待馕坑溫度燒到250至300攝氏度后,他趴在馕坑上,手伸進馕坑里,一個個馕坯被貼到了坑壁上。
休息的間隙,潔白的馕坯開始從邊緣凸起處漸漸泛黃,隨著時間的推移,馕坯慢慢鼓起了“肚皮”,這時便能夠聞到馕坑中散發出的香氣--馕該出爐了。
打開馕坑的鐵皮蓋子,只見馕已經變得焦黃,從邊緣處慢慢向內卷起,他用鐵鉤子將馕鉤上來,慢慢地在桌子上壘成一座“山”的形狀。
阿布都艾尼·依馬木從煙霧彌漫的土馕坑,到現代化標準的電氣馕坑,雖然有多年的打馕經驗,傳統的打馕手藝遇到如今工廠式、流水線式的作業,頗有“水土不服”之感。
阿布都艾尼·依馬木說:“剛開始的時候,把握不好火候,電加溫不同于柴火,經常會把馕烤焦,次品率比較高。”
不過年輕人學得快,適應能力強,阿布都艾尼·依馬木成長為可以帶學徒的打馕熟練工用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
阿布都艾尼·依馬木說:“一個月穩定收入4000多元的工資,年底脫貧后,明年爭取買輛車。”
近年來,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大力發展馕產業,以產業扶貧方式,促進脫貧攻堅。據不完全統計,新疆目前已有5萬余戶家庭通過打馕脫貧致富。
“00后”帶貨“古麗”
近年來,因從事網絡直播帶貨,18歲的努熱曼古麗·圖熱蓀江成了村里小有名氣的人物。
努熱曼古麗從洛浦縣職業高中畢業后,經學校推薦,通過選拔,從8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進入縣電子商務產業園“洛藍古麗”團隊工作。
她和同伴們的主要任務是,在網絡平臺輪班直播,推廣來自洛浦縣扶貧車間和農戶的優質農產品,并發貨銷往全國各地。
洛浦縣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是新疆和田地區5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當地為拓寬特色農產品銷路,通過招商引資,聘請來自西安的團隊負責運營電子商務產業園。
團隊負責人郭潤澤介紹,在招聘中,會優先保障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年輕人。這為像努熱曼古麗一樣的畢業生帶來了機遇。
從剛入職起,努熱曼古麗就跟著專業老師學習電商直播相關知識,同時,還強化普通話訓練。努熱曼古麗回憶說:“4月開始直播的時候,因為害羞,我們還要躲在房間里,拉上簾子。”記者來訪時,她正在鏡頭前大方跳舞,并用極快的語速推介產自當地的玫瑰花茶,大廳內來來往往的人員絲毫沒有影響到她的發揮。
地理位置的閉塞并未澆滅她對夢想的熱情。“從小到大,和田市是我去過的最大的城市。”努熱曼古麗笑著說,“但我們現在賣的東西,都到了廣州。”在共同努力下,她所在團隊的發貨量目前日均在250單左右。
近年來,新疆聚焦勞動就業重點群體和深度貧困地區,大力實施就業惠民工程,持續加大就業培訓力度,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在脫貧攻堅的奮斗路上,像努熱曼古麗一樣的年輕人對外面的世界有了新的認識,也有了“新營生”,他們不僅實現了就業的愿望,同時也為家鄉脫貧攻堅貢獻著青春力量。
“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作為渭南市唯一一家專一的核桃深加工企業,渭南市橋南鎮謙順天然特產有限公司采取企業+合作社+電子商務+農戶+貧困戶+旅游的運作模式,助力脫貧攻堅。
只見那老板不緊不慢,一邊把油條扔下鍋,一邊嘮起嗑來—— “好油條,今日造。” 買油條的兄弟覺得這廣告語頗有些熟悉的味道,定睛一看,紅白相間的店鋪牌匾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今日油條”。
歙縣金川鄉長源村村民 呂桃花:今年這個紅棗皮(山茱萸)長得很好,個頭也大,產量也翻番了,收入也翻番了。歙縣金川鄉長源村村民 吳以可:像我們這里除了紅棗皮(山茱萸)還有山核桃和茶葉,像我家一年的收入兩萬多塊。
在深度貧困的貴州省沿河縣,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副教授張勇正在給移山村的群眾傳授養豬技術。8月8日,雨季剛過,貴州大學農學院的龍友華教授就來到六盤水市指導獼猴桃種植戶防治病蟲害,跑了三個縣的十幾個基地,一住就是半個月。
8月29日,首批鐵路消費扶貧柜在北京南站候車廳正式投放服務廣大旅客。可以肯定的是,企業有擔當,社會有愛心,集全社會之力不斷做優扶貧產品,暢通扶貧渠道,消費扶貧必能駛上“快車道”,穩穩駛向全面小康的美好未來。
“我們這的核桃全身都是寶。千年核桃林內樹齡最老的核桃樹(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張相成\攝) 沖康村的核桃有大又好,遠近聞名。
8月13日,我的行李終于從華盛頓寄到了北京,它們在美國的“任期”比我本人長了9個月。2018年7月10日,在美國佐治亞州奧西拉,山核桃種植戶蘭迪·哈德遜在自己的種植園中展示未成熟的山核桃。
對于第一次到中益鄉的人來說,可能很難將“深度貧困”與如今看到的場景聯系起來。要解決溫飽問題,產業結構調整刻不容緩,通過農業糧經種植比例調整,中益鄉將傳統的“三大坨”變成了藥用價值高的黃精、瓜蔞等中藥材,糧經比從9:1轉化成了1:9,老百姓每畝收入從400元變成了2500元以上。通過實地走訪,深入調研,中益鄉找準了“向前跑”的方向——發展旅游。
新華社昆明6月29日電 題:溜索、吊橋、托坪大橋:三座橋見證怒江小山村發展變遷 ”和建才感慨道,溜索、吊橋、托坪大橋,這三座橋見證了村里的發展變遷,也將見證托坪村更美好的未來。
中國聯通定點幫扶河北省沽源縣、河北省康保縣、黑龍江省饒河縣、貴州省冊亨縣以及對口援助西藏革吉縣,目前均已實現脫貧摘帽。據統計,短短兩個多小時內累計觀看人數2027萬,點贊160萬最高同時在線16.3萬人,央企消費扶貧電商平臺等各渠道訂單21600單,銷售額316.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