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4日13:47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實習生 郁晴 文/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
“十三五”時期,河南省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共計25.97萬人,主要涉及大別山、伏牛山、太行山等“三山”地區的10個省轄市和示范區、50個縣(市、區),近26萬貧困群眾徹底擺脫深山的束縛,全面開啟了易地新生的幸福生活。
9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河南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易地扶貧搬遷專場發布會,通報我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展,并回應社會關注熱點問題。
生活居住條件明顯改善 公共服務水平得到鞏固提升
據了解,河南累計投入資金156億元,新建安置住房7.7萬套,將分散在442個鄉鎮、4145個村的25.97萬深山群眾,搬到交通便利、生活便捷的858個集中安置點,建筑總面積約638萬平方米,人均面積達24.57平方米。
同步配套水、電、路、網長度約2800公里,集中安置點的安全飲水到戶率、生活用電覆蓋率、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率、通信集中覆蓋率均達到100%;累計建設科教文衛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2157個,有小學生的2.32萬戶搬遷家庭和有中學生的1.61萬戶搬遷家庭就學條件得到改善,就醫條件普遍提升。
就業增收渠道穩定拓寬 精神文明風貌提振重塑
搬遷群眾告別了惡劣自然條件下的生產生活方式,直接享受到安置點的現代化資源,獲得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因地制宜開展特色種養、轉移就業、自主創業、光伏扶貧等,搬遷群眾累計實現脫貧25.15萬人,脫貧率達到96.8%。
隨著后續扶持工作漸次展開,在安置點基層組織的動員引導下,搬遷群眾告別了靠天吃飯、勉強度日的苦日子,激發了內生動力,倡樹了文明新風,“人心思變、人心思進、人心思富”的氛圍越來越濃,“人氣旺、出路多、發展快”的前景越來越明,易地扶貧搬遷“河南路子”越走越寬。
在具體工作推進中,我省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納入鄉村振興戰略、新型城鎮化、現代產業發展中統籌推進,推動“依托‘四靠’搬得出、覆蓋‘五有’穩得住、圍繞‘五個一’能致富、實現‘五新’生活好”的河南路子,成為全國典型之一,2018年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在我省召開。
充分發揮“四靠”引領作用
按照“靠縣城、靠園區、靠鄉鎮、靠鄉村旅游點”的“四靠”原則進行安置選址,方便搬遷群眾就近就業,享受公共服務,推動搬遷群眾生產生活方式發生質變。經統計,“四靠”安置占比近九成,其中,靠縣城、靠園區、靠鄉鎮、靠鄉村旅游點安置比例分別為13.8%、13.3%、52.8%、8.8%。
公共服務“五個有”全覆蓋
按照“保障基本、缺啥補啥”的要求,在規模以上安置點同步配建公共服務設施,實現有社區服務中心、有義務教育學校、有幼兒園、有衛生室、有文化場所“五個有”全覆蓋。累計新建社區服務中心525個、文化廣場558個、綜合活動室316個、衛生室234個、幼兒園133個、學校220所,累計鋪設飲水管道1220公里、道路硬化949公里、電網567公里。
開展產業扶貧“五個一”
圍繞建設1個村級光伏小電站,落實1項特色產業幫扶措施,建設1個扶貧車間,有1人穩定就業和有1份穩定收益,在安置點建成并網271個村級光伏電站,惠及1.2萬搬遷戶,同時結合當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藥材、菌菇、林果種植及畜禽養殖、農產品加工等特色帶貧產業,約70%的搬遷群眾享受到產業分紅。配套建設扶貧車間281個,建立精準就業幫扶臺賬,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創新復墾券交易政策,將復墾券交易所得一部分交由專業理財機構投資管理,累計返還收益7582.53萬元。
據統計,已脫貧搬遷戶中,從事特色農林業的12.1萬人,就業務工的14.8萬人,從事現代化服務業的2.2萬人,享受資產收益扶貧的7.3萬人,社會保障兜底的2.6萬人,同時享有上述兩種以上扶持方式的有11.5萬人。
開展美好生活“五個新”
積極推行“黨建+易地扶貧搬遷”模式,新建黨的基層組織234個、社區服務機構381個,其他通過納入就近管理等方式實現基層組織全覆蓋,逐步形成“黨支部建在社區、黨小組建在樓棟、服務隊建在單元”的格局。開展積分管理、雙扶驛站、標兵評選等活動,教育引導搬遷群眾“感恩新時代、住進新房子、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營建新家園”,切實增強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省發展改革委一級巡視員、省易地扶貧搬遷行動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黃亞軍表示,下一步,我省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切實把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落細落實落到位,全面打贏易地扶貧搬遷總攻戰,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