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3日11: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筆直的大道,兩旁民居鱗次櫛比,粉墻黛瓦。放眼望去,綠樹成蔭,小飯館、特產店、小超市,一間挨著一間。
這里是“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978年冬,18戶農民在一紙分田到戶的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農業“大包干”,從此拉開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白短袖,黑布鞋,77歲的小崗村村民嚴金昌一大早就在店里忙活。嚴金昌是當年“大包干”18位帶頭人之一。老嚴現在的家,前頭是店鋪,后面是小樓,中間一個大院子,栽花種草,“日子越過越美”。
近年來,小崗村改建新建了1200多套民居,村民們大都集中在3個社區居住。社區通水通氣,綠化亮化,還建了垃圾中轉站,聘請了50多名保潔員。
住房改善,是小崗村巨變的一個縮影。
清晨5點,天還沒亮,嚴德雙就翻身起床,開著小車往小溪河鎮趕。買上鱔魚、公雞以及南瓜、青菜……今年45歲的嚴德雙,和父親嚴金昌一塊兒經營一家農家樂。
從大包干紀念館到“當年農家”景點,小崗村先后組織了50多個建設項目,通過承包、租賃、合作等方式,大力發展旅游業。“主打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和學生研學游。”小崗村第一書記李錦柱說,去年小崗村游客突破115萬人次。
隨著游客越來越多,嚴德雙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人多時,游客要排隊,家里請人還忙不過來。”作為店里的大廚,嚴德雙采買、擇菜、翻炒忙不停,“累是累了點,但一年能掙二三十萬元。”
見到周地帥時,他正站在田埂上,遙控指揮著無人機。“傍晚打藥正合適,不然天熱,農藥蒸發了。無人機效率高,100多畝地3個小時就能打完藥。”周地帥說。
作為小崗村的“90后”,今年已是周地帥種地的第四個年頭。周地帥過去在企業上班,見岳父流轉了600畝地經營,平日里忙不過來,便辭去工作返鄉種田。“和原來不同,如今種地全是機械化。播種機、收割機、打漿機,我統統都得會操作。”周地帥說,自從有了新農機,種田效率高了不少。
蝦稻連作、鴨稻共養,眼看其他村民用這法子提高了水稻產量,周地帥動了心。2018年,周地帥與鳳陽科技學校合作,種植有機稻。“選了60畝地試驗,施的是有機肥,灑的是生物農藥,試試看能不能提高品質、產量。”第二年,這60畝稻田畝產上了1400斤不說,有機稻加工成有機米,每斤能賣10元錢。
像周地帥這樣,經營50畝以上土地的“新農民”,小崗村有20多戶。2016年,小崗村與安徽農墾集團合作經營4300畝高標準農田;2018年,小崗村和黑龍江七星農場共建500畝現代農業示范種植基地。改善村內農業基礎設施條件,示范推廣農墾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新模式,小崗村農業產出率和農業產業化水平得到大提升。
李錦柱說,小崗村將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助力百姓奔著新的夢想加速跑。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3日 02 版)
自2015年以來,鳳陽縣開始為母親河“通腸洗胃”:經過四期工程治理,濠河清淤500萬方,治理干支流河道46.12公里,加固堤防19.96公里,濠河30年淤積、20年斷流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大蒜收獲后,小崗村村民剪蒜胡,裝袋曬晾,待機銷售。李明/攝影 小崗村的地是沙土地,適合種大蒜,全村1560畝地中種蒜面積達1200畝。臨走時,賈云飛和小崗村黨支部書記李桃輝商量,計劃再招四五個脫貧戶幫忙,在網上搞促銷,擴大小崗村大蒜的影響力。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申紀蘭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0年6月28日凌晨1時31分在長治逝世,享年91歲。長冶殯儀館內站滿了前來吊唁的人。
“三年來,我們小崗村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為核心,以旅游、培訓教育、農村電商三駕馬車齊頭并進的一二三產融
1949年8月25日,福建省會福州剛剛解放不久,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報《福建日報》在創刊號上刊登了《為建設人民民主的新福建而奮斗》的社論。薪火相傳,砥礪前行,新中國成立以來,八閩大地與祖國同命運、共奮進,譜寫了“新福建”建設的壯美詩篇。
題:以書為橋 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取得豐碩成果 商務印書館與施普林格、泰勒弗朗西斯等國際學術出版巨頭合作發布《“一帶一路”——引領包容性全球化》《中國道路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英文版新書。
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西湖鎮大沈莊農民沈俊彥望著大型聯合收割機收獲的豐收小麥喜上眉梢。記者回訪總書記考察過的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和鳳陽縣小崗村,記錄點點滴滴的農家憂樂,重溫風云激蕩的改革歷程。
新華社記者姜剛 鳳陽花鼓《新鳳陽歌》、鳳陽民歌《鮮花調》、群舞《花鼓小調唱鳳陽》……在28日下午舉辦的小崗村“春晚”上,這些帶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節目贏得陣陣掌聲。
新華社記者姜剛 鳳陽花鼓《新鳳陽歌》、鳳陽民歌《鮮花調》、群舞《花鼓小調唱鳳陽》……在28日下午舉辦的小崗村“春晚”上,這些帶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節目贏得陣陣掌聲。
談到改革創新精神,安徽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之一、78歲的嚴俊昌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和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相結合。“40年的滄桑巨變,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勇于改革、善于創新是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時代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