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社會 > 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特殊之年話豐收

2020年09月22日21:52  來源:新華網

5034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特殊之年話豐收

  新華社記者萬怡、陳春園、姚子云

  金秋九月,稻浪滾滾,大江南北一派豐收景象。

  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國廣大農民和基層干部發揚偉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誤農時抓生產,堅持抗災奪豐收,為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豐收來之不易。全國各地經受住防疫、防汛等多道關口考驗,穩住了三農基本盤;農業生產環節減少損失,確保顆粒歸倉,守牢豐收成果;“田保姆”“網紅農民”不斷涌現,新農人運用新科技實現豐產致富。特殊之年,中國人的飯碗要穩穩地端在自己手里。

  堅持抗災奪豐收

  黃河畔,秋意來。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社南村64歲村民薛新民站在自家地頭的樹蔭下,欣喜地看著聯合收割機在玉米地里馳騁。

  “又是一年大豐收!”眼瞅著金黃的玉米粒裝滿一個個糧桶,薛新民的喜悅溢于言表,“現在收割機代替了人工,摘棒、脫粒一次性完成,糧食收得又快又好。”

  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就設在萬榮縣,薛新民感受的豐收喜悅也在大江南北傳遞。

  身處贛鄱平原,放眼望去,金黃的稻浪與蔚藍的天空相連,田間地頭閃現農民忙碌的身影。種植大戶黃根生開心地說:“轉眼間,秋糧也迎來豐收,幾個月前還為夏糧的種子和肥料發愁。”

  春耕前夕,受疫情影響,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珠珊鎮洞頭村的農資遲遲沒有著落,黃根生心里特別著急。當地政府開通農資運輸綠色通道,同時安排專人提供“農資上門”服務,才解了急難。

  疫情期間,江西省協調落實農產品車輛通行證核發,保障農業生產資料運輸暢通,全省儲備早稻種子3250萬公斤、化肥114萬噸、農藥2萬噸、農膜6萬噸,基本滿足了春耕需要。農資有保障,豐收才有盼頭。

  安徽桐城,一個個偌大的倉庫內稻谷成堆,滿目金燦。安徽桐城香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嚴永志抓起一把剛收割的新稻,對記者感慨地說:“今年好不容易挺過了洪災,目前收割的50多畝稻子,畝產都過了千斤,又是一個豐收年!”

  兩個多月前,長江中下游連續遭遇多輪強降雨襲擊,農業生產受災嚴重。眼看企業稻田面臨絕收,嚴永志一時陷入絕望。“該盡快補種,可哪有錢買種子呀?”

  幸虧當地政府給他及時發放了救災農資,農業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也趕來現場查勘定損,并很快賠付72000多元保險金,嚴永志才喘過氣來,迅速投入了生產自救。

  “洪水退到哪里,補改種就進行到哪里!”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副局長吳志偉介紹說,截至9月上旬,全省已完成補改種面積396萬畝,占已退水可補改種面積的96%。

  經受住了疫情和洪災的雙重考驗,夏糧生產實現了“十七連豐”、早稻也獲豐收,秋糧生產整體看好,特殊之年沉甸甸的豐收格外令人欣慰和振奮。

  糧收萬石更珍惜

  在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大楊鎮聶橋村的農田里,一排排玉米筆直挺立。種糧大戶聶紅偉吃過午飯,習慣性地來到田埂,觀察玉米長勢:“馬上就要收割了,更要管理好作物。”

  聶紅偉在種植的1200畝田里,安裝了機灌井,布設了管道,只要刷下卡就能澆水。如今推行節約農業,成本下來了,效益還提高了。

  聶紅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人工澆水,一畝地需要3個人,人工加上柴油費用需要200元左右;現在機灌井只需要1個人澆水,加上電費,一畝地費用70元左右,單此一項,每畝地就能節省成本約130元,每年可以節水5萬多立方米。

  生產環節節本增效,收儲環節做好管理。

  贛中平原,魚米之鄉。收割機的轟鳴,打破了小村莊的寧靜。在江西省新干縣大洋洲鎮甘泉村,多名農機手趁著晴好天氣在田間來回穿梭忙碌,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稻香。

  “2萬畝水稻,全程采用高性能機械化設備收割,做到谷不落地。”江西金佳谷物股份有限公司新干分公司副總經理鄭紅生告訴記者,這可以減少近10%的稻谷浪費,2萬畝田估計能減少上百萬斤稻谷損失。

  田間收獲的是希望,糧倉充盈的是喜悅。收好糧還要儲好糧,實現小糧袋滿、大糧倉安。

  糧食的收儲條件正不斷改善。“農村有存糧的習慣,之前由于受蟲、鼠害和霉變等因素影響,農戶儲糧損失平均在5%左右。累積起來總量驚人。”山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政府帶領我們建設標準化儲糧倉,全部由鋼板材料制成,拆卸方便,每個直徑約1.4米,可儲糧2000斤左右,里面有通風網,能防霉、防蟲。”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西村鄉西村村民張雪峰說,糧倉改建后,糧食損失大大減少。

  “現在倉儲條件大大改善,糧食能‘吹空調,蓋被子’。”中儲糧南昌直屬庫負責人鄢朝陽說,新技術條件下,糧食存儲溫度、濕度都有保證,存儲更安全,對糧食品質影響也更小。“糧食‘住’得好了,每噸能夠多賣100元左右,出庫平均損耗從過去超2%降至1%以內。”

  新農人捧金飯碗

  在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中心,中心負責人晁貞良輕點鼠標,墻上的大屏幕上立刻出現了正在地里收割玉米的農機作業信息:車牌號碼、車主姓名、作業地址、作業深度、作業速度、作業面積等。

  “我給農戶提供農技服務,當‘田保姆’。”晁貞良說,托管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階段托管和全程托管等農業生產服務,“托管服務中心的人員、機械進行統一調配,可以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農業增“技”,農田減“肥”。

  “過去施肥主要憑經驗,現在缺什么補什么。”江西省萬年縣裴梅鎮汪家村種糧大戶夏其概一邊說著,一邊打開手機上一個名為“江西省測土配方施肥”的小程序,他承包的100多畝農田的肥力信息一覽無余,并獲得了一份施肥方案。

  目前,江西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穩定在6500萬畝以上,覆蓋率達88%,培養了一批能“因地施肥”的“土地營養師”。

  夏其概說,通過測土配方施肥,每畝地可節約化肥10公斤以上,增產糧食30公斤左右,節本增效近百元。

  新農人有新理念,種好糧也要賣好糧。

  “大家好,我是樂文秋,今天帶大家一起去看優質水稻田……”在江西省宜春市明月山腳下的下鞏村,村民樂文秋用帶有鄉音的普通話對著手機做直播。

  樂文秋選擇優質品種,在梯田上種水稻。“山上晝夜溫差大,可以提升水稻的品質。”通過直播,網友能夠看到水稻的生長情況,購買更踴躍。樂文秋家的大米每斤能賣上6元,收益比種普通大米高不少。品質好起來、品牌傳播開、收益提起來,越來越多村民自發加入其中,已經形成良性循環。

  新農人運用新技術、新知識、新理念帶來了農業生產的新變化,正捧起一個個“金飯碗”。(參與記者:姜剛、王建、王飛航、李凡)

  新聞鏈接:

  天道酬勤的大地贊歌——寫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

  辛識平:品味特殊時期的豐收味道——寫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為豐收喝彩 為小康奮斗——各地舉行多種活動歡慶中國農民豐收節

  這個最美的豐收節,來了!

文章關鍵詞:豐收節 測土配方施肥 農民 施肥方案 農戶儲糧 大洋洲鎮 物資儲備局 總書記 農資 節本增效 責編:王江龍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