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2日12:36 來源:科技日報
開欄的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凝聚著無數奮斗者的智慧和汗水,留下了無數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故事。
《科技日報》今日起推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專欄,記者們深入城鎮、縣域、鄉村,聚焦辛勤奮斗、創造實干的普通人、實干家。請跟我們一起,從一個個鏡頭、一幀幀圖片、一篇篇故事中,感受巨變動因,感受幸福源泉,感受這波瀾壯闊的時代。
急救車不必闖紅燈、在公立醫院就醫只需“最后付一次”、首創“親清在線”一站式政務服務系統……通過深耕大數據綜合應用百融,加快城市治理、民生服務數字化轉型,杭州率先實現“用一部手機治理一座城市”。
“數字”之于杭州,既是治理能力,也是經濟發展的主引擎。2019年杭州市生產總值15373億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795億元,占GDP比重24.7%;人均GDP2.2萬美元,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2016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杭州G20工商峰會上曾這樣評價杭州——“杭州是創新活力之城,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在杭州點擊鼠標,聯通的是整個世界。杭州也是生態文明之都,山明水秀,晴好雨奇,浸透著江南韻味,凝結著世代匠心。”
始于秀麗風景,合于雙創熱土,安于全面小康——作為浙江省省會、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的杭州,通過數字賦能,持續豐富著“人間天堂”的內涵。
“城市大腦”提供智慧城市服務
家住杭州錢塘新區的金大伯因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需要定期前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復查,但原先每個環節都要反復排隊,讓老人家“吃不消”。
2018年底,杭州城市大腦衛健系統上線“舒心就醫”服務,患者在掛號、門診、開方、取藥等一系列流程結束后,一鍵就可以完成全部就診費用結算。如今,僅錢塘新區義蓬街道,“舒心就醫”日均服務達800余人次。
2016年,杭州在全國率先啟動“城市大腦”建設,開啟了利用大數據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2018年,杭州提出打造“移動辦事之城”,讓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2019年以來,杭州城市大腦從“交通治堵”走向“全面治城”“精準治疫”。
杭州城市大腦“數字駕駛艙”
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就診停車需求每天超過10000輛,在高峰時段,車輛最長入院等候時間近4個半小時。醫院借力“城市大腦”,把城市大腦運算數據轉換為可識別路線,引導就診車輛快速到達周邊停車場,將平均停車時間從90分鐘降至15分鐘。
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杭州城市大腦已建成涵蓋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衛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數據資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讓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打造數字經濟雙創“后勤中心”
今年1月,杭州高新區(濱江)提出建設“創新濱江、數字濱江、國際濱江”的目標,其中“數字濱江”即實現數字經濟和數字治理雙強。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80%,這代表了“數字濱江”的產業厚度。
在杭州高新區(濱江)行政服務大廳,“經濟主體大數據平臺”可實時掌握企業登記注冊、開票納稅、遷入遷出信息等便捷服務,為企業創業提供了后勤保障。
在創新領域,阿里云于2017年推出的ET工業大腦,通過對企業供、研、產、銷全鏈路數據的分析,優化從企業信息化到制造裝備、生產物料、物流運輸、人力資源等各個環節,成了杭州高新區(濱江)乃至全市產業數字化的有力工具。
目前,ET工業大腦已經成功服務了協鑫光伏、中策橡膠、正泰新能源、攀鋼集團等數十個工業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幫助企業創造利潤數十億元。
正泰集團負責人介紹,正泰憑借供應鏈資源優勢、區域聯動優勢和遍布世界各地的運營和營銷網絡,上半年國際業務依然取得同比逆勢增長的好成績。
2020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海),正泰集團參加主題展
截至2019年底,杭州市超過70%的規上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其中,在杭州諸多企業已深入應用實踐的ET工業大腦,開啟了大數據在制造決策輔助、工藝修正、智能控制、能源管控等方面的深度應用,已在全國多地推廣。
暖心民政不讓小康“被平均”
早在2016年,杭州市就全面消除了“46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現象,目前也無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農戶,但杭州正視高平均數下仍存在的發展不平衡問題,通過出臺暖心民政、借數字賦能,從而精準識別、靶向幫扶低收入家庭。
7月底,杭州發布了《著力打造六大示范區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要在浙江省率先打造全市域精準保障、幸福養老、和諧治理、溫暖城市、移風易俗、智慧民政6大示范區。
該實施意見提出,杭州要全面開展支出型貧困救助,確保到2022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年標準達到11000元以上,低保、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每年按不低于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30%、50%同步調整;加快“殘疾人之家”等設施建設,完善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深化智能化殘疾人證運用。
此外,杭州還將建立城市大腦“民政數據艙”,緊盯社會救助、養老服務、社會事務、慈善事業等民政業務領域,突出公益慈善、社區智治等場景建設,逐步實現民政主責主業全面數字化、完全網絡化和基本智能化。
在杭公益組織的義工開展活動
“人們判斷一座城市的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不僅要看對社會精英的集聚程度,更要看對困難群體的關心關愛;不僅要看城市建設的特色風貌,更要看基層組織的治理水平;不僅要看常態運行的規則秩序,更要看突遇災害的救助能力。”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如是說。
“非常暖心”“為好辦法點贊”“安全是硬道理”……不久前,云南昆明交警的一個“小巧思”贏得多方叫好:為防控大型車輛右轉時因視線盲區引發事故,當地在具備條件的路口,施劃大型車輛“右轉彎盲區警示帶”,提醒行人注意避讓。城市治理需要繡花精神,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細化水平,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
近年來,我國各地城市依托黨建引領、社會參與、治理重心下移和智慧治理等方式,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開大學基地研究員,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曉林;
小陳通過海量數據研判分析建立了數據模型,關聯起各類高頻投訴之間的聯系,最終發現,夜間施工、工地施工和道路施工關聯緊密。城市數字化轉型也會讓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人們有一種更深切的、對于“生活更美好”的感受度,這也是對“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踐行。
目前,杭州城市大腦通過理念驅動推動數字賦能,圍繞解決城市治理、民生服務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已建成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可以看到,杭州城市大腦的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擺在中心地位。
從打電話到寫留言,從意見箱到大數據,變的是接訴的形式,不變的是對“為人民服務”的深刻把握和生動踐行。如何進一步調動多方資源和力量來解決問題,甚至提前感知精細化治理出現的難點,正變得愈發緊要。
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轉的關鍵信息,從而對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多種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實現城市的智慧管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互聯、智能和開放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設,能夠讓“城市病”消弭于無形,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通過這次實地走訪調研,切身感受到各地在基層治理中激發出來的改革熱浪,對各地基層治理能力和創新發展有了再認識。“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云南省日前出臺相關政策,其中提出優化對新業態的包容審慎監管措施,鼓勵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創新,探索建立“容錯”機制。
數字治理已成為繼傳統GDP后 城市間競爭的新賽道 浙江省在2020年提出按照 “整體智治、協同高效”的理念方法 促進城市治理方式現代化 杭州進一步挖掘城市發展潛力
近日,杭州11個停車場集體進入了“無桿時代”。“不用排隊、不用掃碼、不用抬桿、開車走人”一氣呵成的離場方式中我們看到一個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停車場,更看到了數字賦能城市治理帶來的便民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