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2日07:37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樊塵】英國一名27歲女子日前被一種食肉小蟲叮咬,皮膚受到嚴重細菌感染,甚至有生命危險。為切除受感染皮膚,她一周內做了8次手術。
據英國《鏡報》20日報道,這名女子叫瑞亞·韋伯,來自英國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爾。前不久她的大腿突然被一只蟲子咬了,起先她沒有在意,沒想到過了大約5小時,她感到整條腿開始火辣辣地疼,有部分皮膚還開始發黑。渾身難受的她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治療,醫生告訴她,她得了壞死性筋膜炎,是一種罕見而嚴重的細菌感染。醫生還說,如果她再遲幾個小時去醫院,可能就性命不保了。在做完8次手術并住院6周后,瑞亞·韋伯被允許出院了,然而她還沒有痊愈。她說,“我還需要臥床休息好幾周,以及重新學習走路,我現在仍感到雙腿無力,非常虛弱。”
相關閱讀:
全球僅3000例!小伙癱路邊 檢查發現腦中竟布滿蟲子
近日,深圳市某醫院收治了一位特殊患者——一名26歲的小伙。之所以說特殊,是因為小伙所患的病,在全世界僅有3000例,而且醫囑也不同尋常:不能亂喝水。
8月7號,患者小林被熱心路人送到醫院,被發現時他癱坐在路邊,而且大小便失禁。
據媒體報道,當時,小伙體溫高達39.7℃,這一定不是簡單的發熱:胸部CT提示其雙肺有感染,更奇怪的是出現下肢疼痛的情況,只要輕輕觸碰都會感覺到劇烈的疼痛。
醫院組織神經內科、肺科、重癥醫學科的醫生一起會診,醫生們首先懷疑是腦部疾病導致,從表面癥狀和輔助診斷判斷,比較像結核性腦炎或是化膿性腦炎。然而穿刺化驗結果,都是陰性。那么導致小伙發病的真兇究竟是什么呢?
醫生譚國玉表示:“血常規里面提示嗜酸粒細胞升高,高到20%多,這種情況多見于過敏、血液系統疾病、寄生蟲性疾病。”
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線索,讓醫生們注意到寄生蟲方向。經過兩輪檢查,在小林的腦脊液里檢查出了一種叫“廣州管圓寄生蟲的”的基因序列,序列數高達上萬。全世界有記錄的病例數只有3000例。這樣一來,真兇終于浮出了水面。
譚國玉表示:“早期的話可以在老鼠身上找到這個病原體,后續我們也在這些螺身上發現有。”
原來,小林從小到大都有一個習慣,喝生水。無論是井水,河水還是自來水,他都不經煮沸直接喝。經過對癥治療,目前小林的癥狀有所減輕,嗜酸粒細胞值基本降到了正常值,正在等待療程后的復查。
醫生建議市民,不要吃福壽螺、瑪瑙螺等螺肉尤其不要生食,飲水也要避免喝生水。
(素材來源:深圳公共頻道 編輯:王玨)
新聞延伸:
廣州管圓線蟲病
廣州管圓線蟲是1933年由陳心陶首次在廣州黑家鼠及褐家鼠體內發現,并命名為廣州肺線蟲,1946年由Dougherty最后命名為廣州管圓線蟲。
這種寄生蟲主要侵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為嗜酸粒細胞增多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脊髓炎等,也可損害肺、眼和鼻,嚴重者可使人致死或致殘。
這3大途徑最容易感染上它
廣州管圓線蟲的終宿主是老鼠
中間宿主包括褐云瑪瑙螺
福壽螺、蛞蝓(即:鼻涕蟲)等
而人類是廣州管圓線蟲的非正常宿主
其中褐云瑪瑙螺
就是在深圳大雨后街上常見的大蝸牛
人可通過以下途徑感染廣州管圓線蟲
1.生食或半生食被感染的螺肉
2.傷口、黏膜與被感染的螺密切接觸
3.被感染的螺污染的蔬果、生水
如果不小心吃了未煮熟的藏有廣州管圓線蟲幼蟲的螺肉,或飲用了被廣州管圓線蟲幼蟲污染的生水,幼蟲就可以侵入人體,并由小腸進入血液,隨后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如肺、腦、肝、脾、腎等組織,引起相應的損害。出現胸痛、腹痛、腰背痛、肢體痛、皮膚痛覺過敏等,還有發熱、惡心、嘔吐、脖子硬、嗜睡、肢體癱瘓等癥狀。
怎么才能避免感染寄生蟲?
注意個人衛生
勤剪指甲、勤洗澡、衣服被單勤換洗,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不玩青蛙、蝌蚪、蝸牛等“野生小寵物”。
注意飲食衛生
1. 不吃生的或未經徹底煮熟的肉類(魚、蝦、蟹、螺)或水生植物(荸薺、茭白、菱角等);
2. 改變吃醉蝦、鹵河蟹、涼拌河蟹、腌蟹、醉蟹、喇蛄醬、喇蛄豆腐、生魚片、魚生粥、吞蛇膽、飲蛇(鱉)血、燒烤和涮鍋等不良飲食習慣;
3.不喝生水,不吃生的蔬菜和不潔的瓜果;
4.生熟器皿、刀具、砧板分開;
5.不用盛過生鮮品的器皿盛放其它直接入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