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1日09:22 來源:新京報
“男生為什么明明看起來那么普通,但卻可以那么自信。”在新一季的《脫口秀大會上》楊笠的梗再次出圈,也進一步固化了其“女權脫口秀”的標簽。對此,輿論評論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化。一些人把她視為“脫口秀女王”,另一些人則認為她的段子充滿了性別仇恨。
“女性發聲”本身就有意義
首先必須承認,我們不宜用嚴格的邏輯去審視脫口秀。作為一種喜劇形式,它一方面有著很強烈的觀點表達,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運用夸張、冒犯等形式來增強節目效果。
想在脫口秀里找到一種不冒犯的、完全平衡和理性的表達,是緣木求魚。當然,我們也不必因此就把某些觀點奉為圭臬,用節目中帶有絕對性的觀點來指導生活,那可能也是場災難。
而我想談的是,“女性發聲”這件事本身的意義。
肯尼亞本土作家恩古齊,曾屢有諾貝爾文學獎得獎的呼聲,他異常反感《走出非洲》的作者凱倫·布里克森,直斥后者是種族主義者。
凱倫是我相當喜愛的作家,但我在翻譯《走出非洲》的時候,也不止一次覺得不安。
▲《走出非洲》封面。
有一篇,一個黑人少女從凱倫家的牛車上摔下身亡,她的父母要求賠償,凱倫認為:對他們來說,即將出嫁的女兒是筆財富,所以才會這么痛苦。
她是完全認為黑人沒有血緣之情嗎?凱倫已經是一個很同情黑人的作家,但她,還是有她的局限性。
同樣的故事,黑人來寫,白人來寫,是不一樣的。
同樣的故事,男人來說,女人來說,也是不一樣的。
麥家的《人生海海》,說的是一位軍人,因為被誣告強奸,導致“社會性死亡”,最終瘋了的故事。被誣告強奸是男人的噩夢,但遭到強奸求告無門,是女人的噩夢。
《知曉我姓名》講的是真人真事,是2015年斯坦福大學性侵案當事人在事后寫下的。性侵發生后,她被質疑不是完美受害人,她的私生活被揭露,有人指責她毀了對方——一個完美的體育天才的人生。她承受了法律機關 、公眾、對方父母的壓力。而如果,她不寫出來,我們恐怕不知道受害人的遭遇會凄涼至此。
這也就是,我看脫口秀時對楊笠的感受,她說出了無數女性心里有、但沒有機會表達出來的話。
女性追求平等,首先是勇于書寫和表達
不得不承認,現實中男性對女性依然有很多天然的偏見。他們可能是君子,可能憐香惜玉,但他們也本能地覺得女性軟弱,或者女性只想一生一世一雙人,完全沒有野心,如果想上進那一定是因為沒有家庭溫暖。
他們愿意寬容地對待女性——而這寬容,本質上是把女性當作弱者。
但楊笠發聲:不,我不是弱者,我想紅,我像男性凝視女性一樣凝視男性。雙胞胎顏怡顏悅發聲,說全社會對于女性都是甲方,有權利對女性品頭論足;李雪琴發聲,把父母的再婚都當作段子:可能結婚是大自然對每個家庭的KPI要求。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一直以來,表達權利是女性所欠缺的。女性可以討論月經嗎?理論上可以,事實上很難。
女性表達的缺失,也導致我們對古代的理解,缺了很大一角。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老的纏足風俗,也有無數無聊文人著文歌詠——但,我從未見過一篇女性的書寫,說這件事如何發生,她肉體上有何痛苦,生活上有何不便。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書寫和表達,在古代是智識階層的專利。哪里會有智識階層的女性,來寫這么羞答答的東西?
王小波有句話:沉默的大多數——女性,一直是這沉默的大多數。
女性書寫,一直存在,然而受眾有限。女性視角的影視劇,也有同樣的問題。如果脫口秀能令更多女性的想法被表達、被聽到——這沒有什么不可以,請繼續,至少我是擁躉。
的確,有些男性會感到被冒犯,但當他們對女性指手畫腳的時候,曾以為這是天然權利,從未想到,女性同樣也可能對他們指手畫腳——很多時候射向對方的箭,也會射向自己。
葉傾城(作家)
5月7日是第21個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題為“全程管理 控制哮喘”。劉國梁醫生介紹,我國約有3000萬哮喘患者,哮喘帶來的疾病負擔與肝硬化、精神分裂癥等疾病相當,并可嚴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分房睡需考量的是孩子的心理成長年齡,對于多數孩子而言,小學二三年級時心智相對穩定,比較合適。最后,開始時家長得先陪著,一點點鼓勵孩子先一個人試試,如果不行爸爸媽媽隨時會出現,讓孩子更有勇氣去體驗并慢慢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