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0日12:06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位于遼寧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今天(9月19日)開始向社會開放,這是我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的歷史專題紀念館。
來自社會各界數百名干部群眾在抗美援朝紀念塔前舉行了莊重的紀念儀式,今年89歲的抗美援朝老戰士郭國連70年前和戰友們一起跨過鴨綠江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今天,他看到嶄新的抗美援朝紀念館格外激動。
抗美援朝紀念館始建于1958年。2014年,紀念館啟動了改擴建工程,重點實施了新建紀念館、陳列布展工程、紀念塔和全景畫館改造。改造后的紀念館總體建筑面積增加了10000平方米,館藏的20000多件抗美援朝文物更加全面、真實地再現了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的光輝歷史。
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說,“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一場本來發生在朝鮮半島的內戰,卻由于美國的強勢介入和直接出兵,演變成國際性大規模的局部戰爭。
新華社記者 許暢 攝 在吉林省通化市,70歲的孫艷華被稱為“紅色文化活字典”,她不是抗美援朝的親歷者,卻通過尋找、采訪老兵,還原了許多抗美援朝期間的故事。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遼寧省丹東市96歲高齡的志愿軍老戰士孫景坤,歷經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戰火洗禮,榮立一等功。
這幅照片是時任志愿軍第64軍政治部攝影記者黎民拍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望著那軍容嚴整、逶迤過江的“鐵流”,黎民突然來了靈感,想要抓拍一幅全景式的過江照片。
在丹東市光榮院,一件掛滿軍功章和紀念章的軍裝掛在孫景坤老人的床頭,這是他那段戎馬生涯的見證。孫景坤最終決定將自己的立功證書等紀念物品捐獻出來,那時候人們才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戰斗英雄。
俄羅斯《獨立報》9月29日發表題為《中國紀念朝鮮戰爭烈士》的報道稱,中國舉行活動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報道注意到,位于中朝邊境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在因改擴建閉館近6年后重新開放,為這次紀念活動拉開了序幕。
在遼寧省檔案館里,保存著一份珍貴的歷史檔案:1954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政治部、中央組織部聯合印發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等功及英雄、模范名冊》。打開這份名冊,一個個英雄的名字映入眼簾,鮑清芳,他的名字鮮為人知曉, 1930年,鮑清芳出生于一個貧農家庭。
(圖為彈痕累累的鴨綠江斷橋 楊應森 攝) 陪同我一起參觀采訪的軍分區政治工作處干事崔鵬對我說,抗美援朝打出了中國的國威、打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軍威,打出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9月19日,志愿軍老戰士在少先隊員和講解員的陪同下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9月19日,在抗美援朝紀念館英烈廳,志愿軍老戰士和少先隊員向犧牲的烈士致敬。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雄壯的歌聲響起,謝長平老人就會思緒萬千。經歷了那場艱苦卓絕的戰爭,謝長平日后成為抗美援朝紀念館的館員,這讓他倍感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