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6日14:45 來源:大河網
編者按:迎國慶,適逢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一周年之際。為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大河網派出記者到河南沿黃8市采訪,開展“小城故事”網絡文明傳播活動。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請跟著大河網一起走進“小城”,見證人民幸福生活,探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故事。
點擊上方即可查看視頻
大河網訊(記者 馬義恒 賈志昊 韓淼宇)王屋山下有名村,愚公移山傳古今。在濟源王屋山腳下的愚公村,高中學歷的賈海燕十余年三次創業,帶領村民依托旅游走上致富路,創造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濟源精彩”。
▲河南濟源王屋鎮愚公村
9月11日,大河網記者走進愚公村,看到這里青山環繞街道整潔,家家戶戶住小樓,隨處可見農家樂,老人在門口悠閑地曬太陽,小孩子嬉戲玩樂、幸福無限。
曾經,地處黃河流域的濟源愚公村因交通閉塞而陷于貧困,祖祖輩輩土里刨食,只能看天吃飯。
“我不認命,努力賺錢,因為窮怕了。”賈海燕曾考上大學卻掏不起學費,走出大山后在外打工多年。她一邊幫家里還債,一邊學習酒店經營管理模式,為返鄉創業做準備。
2009年,恰逢王屋山旅游大開發,賈海燕毅然回到愚公村,開辦“天香園”大酒店,3個月便收回成本,年收入達30余萬元,如愿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巧婦”賈海燕帶領村民旅游致富、照顧家庭兩不誤
▲濟源愚公村一家特色民宿風光
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的賈海燕一邊經營酒店生意,一邊另辟蹊徑重新出發,開辦電子商務公司幫助村民代銷土特產,成為村民口中“愚公村電商奠基人”。
2016年,濟源全力打造濟源全域旅游發展“樣板區”。賈海燕開啟第三次創業,創辦村內首家農家樂,還牽頭成立“愚公村農家樂協會”,傳授村民經營管理知識,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拉著村民一起依托旅游致富。如今,多家農家樂老板年收入超過了她。
“如果不是海燕,我這輩子不可能在家門口當老板。”曾經以種地謀生的村民王泥率先跟隨賈海燕開農家樂,年均收入已突破7萬元。
2019年,濟源重點旅游項目王屋老街開業,當日接待量便超過5萬人次,徹底激活王屋鎮的“夜經濟”。每當華燈初上時,源源不斷的客流涌向愚公村。
▲濟源愚公村王屋老街夜景
▲濟源愚公村王屋老街游人如織
如今,愚公村10個居民組有5個吃上“旅游飯”,農家樂從最初的4家增加到80多家,村里90%的收入來源于旅游,人均年收入突破萬元。
在愚公村,賈海燕還是“巧媳婦創業就業工程示范基地”負責人。“我會繼續幫助更多鄉親吃好‘旅游飯’,讓外出打工的村民看到家鄉變化,早一些回鄉就業創業,共赴幸福生活。”賈海燕如是說。
濟源愚公村駐村干部李官運稱,在濟源全力推進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濟源涌現出越來越多像賈海燕一樣新時代“愚公后人”,成為村民致富“領路人”。
采訪手記:
一路走訪,記者真切地感受到,“愚公后人”賈海燕筑夢記只是愚公故里上演的一個小篇章。濟源市全域旅游的大發展,正為山村帶來無限活力和希望,村民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更令人欣喜的是觀念的變化,愚公村的村民在賈海燕這些領路人的帶領下,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多青年人返回家鄉工作。舊貌換新顏的鄉村,吸引力在逐步增強,更多的“黃河故事”正在濟源繽紛呈現。
“我最初的夢想是開一家攝影工作室,在北京、成都漂泊了兩年,回老家吃到奶奶曬的瓜豆醬之后,使我改變了自己的方向。李澤西心里明白,其實每一瓶瓜豆醬都是傳統,都有奶奶的牽掛和家鄉的味道。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若是你到小城來,收獲特別多。△改造前后樓道的對比 自從養老院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之后,看電影、畫畫、下棋、打牌…成了這些爺爺奶奶們的生活日常。
——截至2018年,澳門特區政府建設公共房屋5.1萬套;2018年,免費醫療受惠人數占全澳門特區居民總數的約55%;澳門特區居民預期壽命達84歲,位居世界前列。在會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時,習近平表示,希望賀一誠帶領特別行政區政府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不斷推進澳門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和諧。
縣城是縣域經濟和城市經濟的交會點,也是我省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和消費升級的主戰場。“焦桐”旁的泡桐林里,三三兩兩的市民沿著幽靜的小路散步、慢跑;“焦桐”北邊的一處黨群服務中心廣場上,傳來人們熟悉的廣場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