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5日17:30 來源:全國人大
核心提示:從“牧羊人”到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五郎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其德說:“如果說養羊是圓了自己的創業夢想,那么在開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過程中,帶領大家一起脫貧致富,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一個人用盡積蓄,孤注一擲60萬元,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頭羊”;一群人齊心協力,成立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同富裕實現小康生活。
從“牧羊人”到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五郎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其德說:“如果說養羊是圓了自己的創業夢想,那么在開辦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過程中,帶領大家一起脫貧致富,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農民的兒子汪其德在事業上成功了:他先后建成“五郎千羊養殖場”、“德健”生豬養殖場,建立黃羊扶貧互助合作社、“紅旗”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
但事業的成功并未讓汪其德忘記自己來自哪里,要回饋誰。他探索出“借羊還羊”的扶貧幫困發展模式,無償為貧困戶發放種羊,成功讓120多戶實現脫貧,帶動近20個鄉鎮的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把吸引貧困群眾就業作為企業招工的“硬杠杠”,解決了300余名貧困群眾的就業;為當地貧困對象捐款捐物超過150余萬元,無償資助6名貧困大學生圓了大學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第一時間捐贈了價值120萬元的消毒防疫用品。
與群眾心貼心的人,群眾也一定不會忘記他。汪其德先后當選為第十二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說:“代表要為老百姓代言,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扎根山村創業 闖出一片“羊天地”
汪其德的家鄉是秦巴山區腹地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這里群山疊嶂、土地貧瘠,是典型的邊遠山區和集中連片貧困地區。
作為土生土長的山里人,汪其德對家鄉貧困落后的狀況有著刻骨銘心的感受。窮怕了的汪其德十八歲以后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買汽車搞貨物運輸,一年收入有上萬元,是當時村里少有的“萬元戶”。2000年,他又在西安干起建筑裝修。
全國人大代表汪其德(左一)與農戶在養殖場查看黃羊生長情況。(汪其德供圖)
那時候有沒有賺錢呢?汪其德說,2004年,他已經有了60多萬元的積蓄。如果一直干下去的話,在城市落地生根已經不是難事。但南江縣委、縣政府一封《致外出務工人員的公開信》,讓他動了回鄉創業的心。
但干什么呢?汪其德實地考察發現,當地科研工作者歷經幾十年選育的山羊品種南江黃羊,肉質細嫩、氨基酸含量高,但只能小戶散養、不能規模養殖,產業規模化程度低。
“對,響應號召,返鄉創業當羊倌。”汪其德下定決心,拿出60多萬元積蓄,孤注一擲。依托優質的山林牧草資源,流轉林地3.5萬畝,投資160萬元,修建圈舍1200平方米,他辦起“五郎千羊養殖場”,并在畜牧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刻苦鉆研技術,反復試錯攻克規模養殖難題,終于成功實現規模飼養。當年飼養黃羊900只、出欄450只,年純收入25萬元以上。
看到南江黃羊發展上了路,汪其德迅速轉向建設規模基地,帶領更多適養區農戶養羊增收。在縣委、政府的支持下,汪其德籌措資金,聯合其他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標準化養殖基地5個,在北極、寨坡等28個鄉鎮帶動發展養羊戶4265戶,其中貧困戶2267戶,養殖南江黃羊7萬余只,帶動全縣年出欄南江黃羊20萬只以上,他的黃羊基地成為當地特色養殖業的標桿。
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汪其德認準養殖業必須抱團經營的路子,聯合當地群眾共同組建“五郎南江黃羊養殖專業合作社”,依托自己的基地把養羊戶聯合起來規模發展。
“專合社第一年就帶領周邊村養殖南江黃羊8萬余只,120多戶群眾實現增收脫貧。很快,合作社輻射帶動近20個鄉鎮3265戶貧困群眾養羊,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以上。”汪其德自豪的說。
“借羊還羊”,產業扶貧
“產業發展得再好,沒有帶動老百姓增收、當地群眾脫不了貧,就不算好”,這是汪其德的信條。自己發展黃羊產業致富后,他思考的是如何讓黃羊產業成為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真正讓老百姓養羊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他探索實施針對不同養殖戶的差異化利益聯結機制,讓南江黃羊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羊”。
針對貧困戶資金短缺的實際,汪其德無償提供南江黃羊種羊和能繁母羊,借給有養殖意愿且適合黃羊養殖的貧困戶,每個貧困戶借1只公羊和20只能繁母羊;兩年期滿后,農戶僅歸還等量或等價的羊,增重收入、繁殖小羊收益歸農戶所有。近三年,他無償向728戶貧困戶借羊近30000只,戶均養殖收入超過1.5萬元。
全國人大代表汪其德(右一)探索實施針對不同養殖戶的差異化利益聯結機制,讓南江黃羊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羊”。(汪其德供圖)
“借羊還羊”產業扶貧模式成功入選“全球減貧最佳案例”。“三保一返”保障農戶利益。探索實行保底分紅、保護價收購、購買南江黃羊保險,收益二次返利的“三保一返”機制,先后引導58個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將部分產業扶持基金注入專合社,按不低于7%的比例保底分紅;按不低于32元/千克的保護價格收購肉羊;年底按年利潤的5%給予養殖戶二次返利。2018年以來,實現保底分紅200余萬元,1000余戶貧困戶獲得收益,戶均增收近1800元;向600余戶養殖戶二次返利86萬元,戶均增收1200元。
專合社與養殖戶簽訂養殖合同和保底收購合同,負責技術指導,養殖戶按訂單要求標準化養殖,出欄時按略高于市場價格回收。同時,專合社為養殖戶提供擔保,協調信貸資金,改造圈舍、增加能繁母羊數量,提供“五統一”服務。2018年以來,累計派出專業技術人員為500余戶基地養殖戶提供技術服務,向2200余戶養殖戶訂單收購南江黃羊近8萬余只,汪其德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脫貧路上“領頭羊”。
為老百姓代言、為地方發展建言
對基層群眾而言,人大代表真正了解人民群眾在想什么、憂什么、盼什么,是黨和國家密切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群眾意見的傳聲筒、群眾利益的維護者、一方發展的代言人。汪其德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代表要為老百姓代言、為地方發展建言。”
汪其德說到做到,盡心履行職責,把深入基層各領域開展調研作為履行代表職責的重要內容,發揮人熟、地熟優勢,到田間地頭、去企業車間、進農家院戶走訪,面對面聽取基層老百姓的意見、收集群眾最期盼解決的愿望,及時匯集歸類,提交建議,用真情和責任為民代言。
秦巴山片區是全國14個連片特困地區之一,片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條件滯后,特別是農村危舊房眾多,其中農村D級和C級土坯房大都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低矮潮濕,房屋透光性、通風性極差、安全系數低,易發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臟病、白內障等疾病,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也是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
全國人大代表汪其德在全國人代會上發言。(汪其德供圖)
汪其德建議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遷、地質災害避讓搬遷等政策的傾斜支持,提高補助標準,按照D級危房2.5萬元/戶、C級危房2萬元/戶的標準給予改造補助,按照貧困村150萬元、極度貧困村250萬元的標準給予新村基礎設施建設補助。同時,制定出臺相關農村危房改造貸款優惠政策,對建設新居確有困難的農戶提供部分無息貸款,多渠道解決改造資金投入問題。
如今的巴中市,全市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13年的2416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709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 2013年的6137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2002元。2019年底全市累計減貧49.7萬人,5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69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發生率降至0.06%,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完成99.6%。
“這些年的精準脫貧成果,讓我們老百姓真心感到遇上了好時代,從內心里感謝總書記、感謝共產黨、感謝社會主義制度。”汪其德說,盡管這幾年脫貧攻堅、同步小康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巴中市與其他發達地方相比,基礎差、底子薄、發展滯后仍然是基本現狀,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自身發展能力弱的基本局面。
2020年5月底的全國人代會會議上,汪其德對鞏固和發展精準脫貧成果提出了建議。“希望盡可能將革命老區納入國家重大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布局,著力重要資源優先配置、重大政策優先支持、重大項目優先安排,加快完善老區配套設施、提升區域競爭力。統籌支持巴中實施脫貧攻堅、交通建設、縣域經濟、特色農業、全域旅游、城鄉提升等“六大突破”,改善發展環境、發展條件,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和水平,確保革命老區在全國發展大局、發展進程中不掉隊、不落伍。”
策劃:王萍、于浩、李小健
記者:于浩、鐘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