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5日11:0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5日訊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6%(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增速較7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從環比看,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1.02%。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4%。
分三大門類看,8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7月份為下降2.6%;制造業增長6.0%,與7月份持平;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加快4.1個百分點。
分經濟類型看,8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2%;股份制企業增長5.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5.3%;私營企業增長5.7%。
分行業看,8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29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2.5%,紡織業增長3.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6.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5.0%,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9.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4.8%,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0.9%,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8.0%,汽車制造業增長14.8%,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下降0.3%,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5.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8.7%,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9%。
分地區看,8月份,東部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6.8%,中部地區增長5.4%,西部地區增長4.5%,東北地區增長6.6%。
分產品看,8月份,612種產品中有394種產品同比增長。鋼材11913萬噸,同比增長11.3%;水泥22489萬噸,增長6.6%;十種有色金屬529萬噸,增長6.9%;乙烯179萬噸,增長8.6%;汽車208.8萬輛,增長7.6%,其中,新能源汽車12.5萬輛,增長31.6%;發電量7238億千瓦時,增長6.8%;原油加工量5947萬噸,增長9.2%。
8月份,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2%,較上年同月下降0.4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045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
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
“十三五”規劃首次將綠色發展理念納入國家的五年規劃,著力補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短板。低碳婚禮、關燈一小時、少開一天車、空調調高一度、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全民行動。
10月15日下午,2020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活動“縣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鄭州舉辦。從河南縣域工業競爭力30強縣(市)的整體情況來看,30強縣(市)的工業經濟規模約占全省縣域一半,有力支撐了整個河南省工業經濟的平穩運行。
綠色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推動綠色發展是提升我國制造業競爭力的必然途徑。另一方面,積極引入能源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為園區內工業企業提供能源診斷,有針對性地制定節能優化綜合解決方案。
8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我國輕工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1%,降幅比1月份至5月份收窄1.3個百分點。專家表示,輕工業是我國重要出口行業,一些國家對部分中國產品長期采取反傾銷、反補貼措施,遏制了國際市場拓展。
從上半年已發布的主要經濟指標來看,我國經濟已確立持續回升的態勢。上半年之所以能夠快速持續恢復,與我國及時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舉措,尤其是5月份全國兩會明確的各項政策有關。要著力提高宏觀政策在擴大內需方面的實際效果,進一步鞏固和加強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態勢。
從上半年已發布的主要經濟指標來看,我國經濟已確立持續回升的態勢。上半年之所以能夠快速持續恢復,與我國及時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舉措,尤其是5月份全國兩會明確的各項政策有關。要著力提高宏觀政策在擴大內需方面的實際效果,進一步鞏固和加強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態勢。
6月29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該省“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工作落實情況。為暢通物流運輸通道,河南實施應急物資車輛免費通行政策,對運輸緊急物資車輛實行通行證管理,持證車輛免收高速通行費,全省高速公路累計免費95天、免費車輛1.1億輛次、免費金額約93.4億元。
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3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長9.3%;制造業3月份同比增長1.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3月份同比增長4.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3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長8.1%; 集體企業3月份同比下降10.6%;股份制企業3月份同比增長3.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3月份同比下降3.3%。
行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制造業及其相關環節減稅力度加大,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步伐加快,清欠金額預計超過6000億元。苗圩表示,我國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上中下游產業鏈,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以及具備較強競爭力的新型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