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5日10:16 來源:人民日報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9月11日發表題為《中國首次成為德國最大的出口客戶》的報道稱,德國出口商對中國業務的依賴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德國對中國的季度出口首次超過對美國和對其他國家的季度出口,因為中國更快地從新冠疫情危機中復蘇。
德國聯邦統計局回答路透社詢問時說,4月至6月,德國對中國的出口總額接近230億歐元(1歐元約合8.09元人民幣——注)。相比之下,德國對美國的同期出口僅為200億歐元,而近幾年來美國一直是德國的第一大出口國。
德國批發和外貿協會候任主席安東·伯爾納警告說:“如果美國人揮舞大棒,那么我們的前景將黯淡無光。”
報道稱,美國在“捍衛”自己的利益方面從不拘謹。美國對北溪天然氣管道二線或對與伊朗有業務往來的公司發出制裁威脅,就讓德國感受到了這一點。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馬克斯·岑萊因說:“全球供應鏈的政治化將迫使中國把價值鏈帶回國內并減少對外國的依賴。這可能會對德國的出口產生影響。”
報道指出,從長遠來看,中國經濟可能會變得更加強大,因此作為市場將更加重要。
《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日前發布,鄭州成功入選,被評為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入選城市中,4個中央直轄城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全部上榜;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上榜12個;28個省會首府城市,18個上榜;293個地級市,58個上榜;縣級市共387個,上榜9個。
11月15日,談判歷時8年、15國參與的RCEP正式簽署,宣告了全球最大自貿區協定的誕生。在新冠大流行沖擊全球經濟、逆全球化抬頭的時代背景下,RCEP的簽署被視為改變世界經貿版圖的大事件。
由此,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正式啟航 覆蓋東盟10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 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
用中國1/8000的面積創造了中國1/80的國內生產總值,1/15的貨物進出口總額,這里是上海浦東。克羅地亞駐華大使達里歐·米海林:我很喜歡上海,看著上海的浦東,我覺得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象征。
熱解讀30年,從阡陌縱橫的農田到世界矚目的改革開放試驗田,浦東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中國改革開放歷程中留下深深足印。從商品市場的開放到要素市場的開放,浦東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建立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浦東更肩負重任。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令世界將目光聚焦于上海浦東、聚焦于新時代的開放中國。30年前,黨中央全面研判國際國內大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了開發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我國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嶄新篇章就此開啟。
在一片農田上建成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和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廣西滬桂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員工在包裝螺螄粉。林馨 攝 圖為柳州市螺狀元食品有限公司里,工人將料包裝入包裝袋。
從各地公布的經濟數據中可以發現,不論是東部沿海還是中西部地區,消費市場呈現出持續回暖的態勢,一些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勢頭良好,進出口也呈現出明顯回升趨勢。
從當季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9%,比二季度加快1.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8%,比二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增長4.3%,比二季度加快2.4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新動能引領作用凸顯,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都比上半年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