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4日21:34 來源: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14日報道英國《衛報》網站9月11日發表題為《美中兩大經濟體真的能“脫鉤”嗎?》一文,作者為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經濟學副教授伊莎貝拉·韋伯。文章摘編如下:
到處都在談論新冷戰這個話題。然而,美中兩國對抗的經濟背景與“鐵幕時代”有著根本不同。美國和蘇聯制造了相互競爭的全球化,把世界分成不同的經濟集團。目前的分歧雙方被拴在一起,成為“中美國”。過去認為這種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會防止政治沖突,然而這種希望已經破滅。相反,深層次的經濟融合加大了風險:世界經濟的核心可能瓦解。
每一部iPhone手機的背后都體現著如今的全球經濟秩序:在加利福尼亞州設計,在中國生產。競選美國總統的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都承諾結束這種安排。這一次,競選雙方都承諾把制造業轉移回國內。
與此同時,中國的大門仍然敞開著。中國開放金融和保險市場的速度之快是國際基金經理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另一方面,中國正在為跟美國鬧翻做準備,強調在關鍵領域實現自力更生的目標。
“脫鉤”已成為描述美中經濟可能破裂的新的流行詞匯。“脫鉤”聽起來就好像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可以被簡單地一下子隔開——就好像是使火車的兩節車廂斷開那樣。事實可能遠非如此。
2011年,貝拉克·奧巴馬問史蒂夫·喬布斯,iPhone手機能否在美國生產?喬布斯直率地回答:“不能。”而現如今可能依然很難在美國生產。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政府機構、當地商業伙伴和跨國公司一直在中國建立供應鏈。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使生產場所得以維持。
當我們談及與中國脫鉤,我們真正的意思是對世界生產的很大一部分進行徹底重組。因為貿易戰,中國在全球電腦和平板電腦供應鏈中所占份額縮減了約4個百分點。盡管如此,這一領域的全球出口有45%來自中國,全球54%的手機是由中國生產的。
即便有中國快速建設基礎設施的超群能力的幫助,遷移大型生產設施也需要時間。由于要付出巨大代價,實際上,商界大都不愿聽從政客的要求退出中國。世界仍然依賴中國的制造業基礎設施。
希望一場美中關系重大危機也能避免。因為從流行疾病到氣候崩潰,各種全球性挑戰繼續加劇,需要中美合作應對。在美國大選之后,可能會打開一扇機會之窗,處于世界經濟核心的美中重新開始謹慎談判。對于分歧雙方來說,制定可行的和解戰略是一項緊迫任務。
美國前駐華大使馬克斯·鮑卡斯9日在美國中國總商會舉辦的在線對話活動上表示,美國無法阻止中國崛起,需要找到與中國的相處之道,兩國應努力達成和解并在一些領域展開合作。鮑卡斯說,中國的崛起是不能被阻止的,一旦美國人明白這一點,將會有助于美中關系改善。
在過去兩年里,美國當局以竊取商業機密和在簽證申請過程中隱瞞軍方背景等罪名起訴了數十名中國研究人員。自2018年以來,美國負責國家安全事務的助理司法部長約翰·德默斯一直領導著司法部打擊竊取商業機密行為的“中國倡議”。
“面對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重大全球性挑戰,如果沒有美中兩國的合作,這些挑戰幾乎不可能得到解決。方大為曾任美國東西方研究所副總裁、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中國公共政策中心主任。
” 鮑卡斯認為,目前美國一些人希望打造所謂國際聯盟來“孤立中國”,這不是一種切實可行的政策。” 針對美國國內一些鼓吹美中經濟“脫鉤”的聲音,鮑卡斯指出,“推動‘脫鉤’的人顯然忘記,美中兩國經濟是緊密相連、相互依賴的,難以割裂。
近期,美英一些媒體紛紛刊文指出,所謂“新冷戰”概念不符合中美關系現狀,人為在兩國間制造對抗、強行推動中美“脫鉤”的做法,不符合兩國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文章強調,“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的講話,意圖為西方聯合對抗中國的立場定下基調,將美國一些政客的無知暴露無遺”。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11日發布的2020年度會員調查顯示,盡管新冠疫情之下兩國關系趨于緊張,但絕大多數美國企業仍然看好中國市場,且不打算將生產線搬離中國。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前副會長、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包道格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美國對華接觸戰略對美國、中國和國際社會都產生了相當有利的結果,美中應當開展合作。
約瑟夫·奈在郵件中指出,當前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非常高。約瑟夫·奈還表示,他本人不希望看到美國民眾受政治人物影響,轉而支持一種類似冷戰的對華關系。在華盛頓的一次智庫活動上,約瑟夫·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中之間的確存在意識形態差異,“但這并不意味著兩國不應該合作,中國并沒有對美國構成‘生存性威脅’”。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題:丑態百出 淪為笑柄——看清美“三無”政客真面目系列評論之一 這些“三無”政客表演得越起勁,越容易讓世界看清他們乞靈于謊言的丑陋嘴臉,越能夠讓世人看穿他們靠謊言延續政治生命的虛弱本質。
據我了解,鑒于美方至今拒絕給中國記者續簽,中方做好了從美國被迫撤出全部記者的最壞準備,并將猛烈報復。一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稱,特朗普政府正準備下令大幅減少中國駐美國外交官數量,使之“達到與美國駐華外交官對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