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3日21:27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9月10日,共和黨版經濟刺激法案在美國國會參議院闖關失敗,令11月3日大選前無法出臺新一輪疫情紓困措施的可能性大增。對于兩黨對立導致紓困法案難產的局面,美國社會多有批評之聲,甚至有人說,美國發生的是一場“政治疫情”。在國會和社會上的兩場疫情夾擊之下,大批失業者面臨著雪上加霜的困境。
△《華爾街日報》稱,美國出臺新一輪經濟刺激支票和聯邦失業援助的希望渺茫
黨派政治阻撓立法進程
美國國會參議院9月10日就共和黨提出的經濟刺激法案進行程序性投票,盡管投票結果為52票對47票,但由于未能獲得推進立法所需的60票,導致法案闖關失敗。
該法案被稱為“瘦身版”經濟刺激法案,規模僅為千億美元級,遠低于民主黨人希望看到的2.2萬億美元。果不其然,民主黨參議員在當日的投票中一致投下反對票,成功阻止法案通關,并對外宣稱共和黨人明知無法通過仍舊訴諸表決,不過是一場政治表演,目的是為今年的國會選舉爭取籌碼。
盡管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認為,在11月3日的總統和國會選舉前,兩黨談判仍有可能實現某種折衷,但分析認為,國會將把焦點放在其他迫切的立法工作上,比如確保聯邦政府9月30日后得以繼續運轉的臨時撥款法案。此后議員將在10月返回各州競選,備戰國會換屆。由于時間已經不多,11月前無法出臺紓困法案的可能性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法案闖關失敗,除了反映兩黨對立日趨嚴重,也暴露了共和黨內部的分歧。根據投票記錄,共和黨參議員蘭德·保羅對于本黨領導人力推的這一法案投下了反對票,原因可能與他反對財政赤字有關。保羅一直是共和黨內著名的財政強硬派,對于美國公共債務的增長持否定態度。他的“變節”,令參議院共和黨人吹噓的“所有53名共和黨議員都會保持一致”的說法不攻自破。
美國大選進入沖刺階段之際,華盛頓的政治對立氣氛日趨緊張,令包括議員在內的許多人都產生了挫折感。“我們進入了死胡同。”共和黨參議員帕特·羅伯茨在投票后表示,“在新冠疫情暴發的同時,國會也發生了一場政治疫情。”
△據路透社報道,參議員帕特·羅伯茨表示,“在新冠疫情暴發的同時,國會也發生了一場政治疫情。”
額外失業補助真要沒了
被民主黨人譏為“骨瘦如柴”的這一共和黨版刺激法案,包含每周額外300美元的失業補助,為小型企業提供的第二輪貸款,以及為學校復課、新冠檢測、疫苗研發提供的資金等,雖然規模較小,但也聊勝于無。此次闖關失敗,外界認為紓困法案短期內出臺的希望渺茫,對于美國失業人員來說,這是一個重大打擊。
根據國會今年3月通過的《關懷法案》,失業人員每周能夠額外領取600美元的聯邦失業補助,但隨著這一福利計劃在7月底到期,此后出現了一連串麻煩事。
據彭博社報道,由于美國國會在7月底的談判中,未能成功延長每周600美元的失業補助計劃,特朗普政府于是在8月初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授權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向申請資金的各州發放資金,用于支付每周300美元的額外補助。由于這筆規模僅為440億美元的資金只能撐到9月,再加上一些州因為后勤原因至今未能發放補助,不少經濟學家由此推算,美國家庭支出將在10月受到沖擊。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初,除了發放常規失業救濟,已有超過40個州每周額外發放300美元的聯邦失業補助,但就在明尼蘇達州和艾奧瓦州開始發放這筆基于行政命令的特別失業補助時,440億美元的資金來源已經即將枯竭。亞利桑那州甚至宣布,這筆補助最早將于下周停止發放。
但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復蘇步伐,顯然跟不上失業補助消失的速度。當地時間9月10日,美國勞工部發布數據顯示,在截至9月5日的一周中,常規失業福利計劃下的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88.4萬,與此前一周持平,持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升至1338.5萬,凸顯勞動力市場復蘇疲軟。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美國經濟學家格雷戈里·達科表示,“眼下的復蘇是脆弱的,除非采取額外刺激措施,否則經濟復蘇將更容易受到下行風險的影響……毫無疑問,失業補助消失后將對家庭收入形成壓力,進而妨礙消費者支出。”
△《華盛頓郵報》稱,隨著紓困法案難產,美國經濟復蘇變得更加脆弱
地方政府、企業資金枯竭
與此同時,新一輪紓困法案的難產,不僅堪稱對現有失業者的“釜底抽薪”,也可能通過打擊企業和地方政府制造更多失業者,加劇裁員潮。
在3月通過的《關懷法案》中,包含針對小企業的薪資保護計劃,以及針對航空公司的工資支持計劃,這些計劃的共同點是:通過聯邦資金維持企業運轉,從而確保它們不會裁員。可如今,前者已經到期,后者也將于9月底到期,如果沒有新措施銜接,破產潮和裁員潮恐怕難以避免。
由于融資和運營方面的劣勢,小企業部門是破產潮中的“重災區”。比如疫情高峰期間成千上萬倒閉的酒吧、餐廳基本都是小企業。分析認為,聯邦政府提供的薪資保護計劃確實對一些小企業的運營起到了支撐作用,但隨著計劃到期,現金流枯竭的小企業將不得不開始裁員。
另一方面,由于針對航空業的250億美元支持計劃將于9月底到期,多家航空公司已經提前預告了裁員計劃。美國航空集團此前宣布,由于新冠疫情導致需求銳減,一旦聯邦紓困計劃到期,今年10月公司員工人數將減少4萬人,其中包括1.9萬個無薪休假崗位。達美航空也已宣布,可能會讓1900多名飛行員停工。根據多家航空公司的預告,今年秋天可能會有超過7.5萬個工作崗位遭到削減。
此外,新一輪紓困法案難產,也意味著暫時沒有針對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資金,可能導致不少地方陷入財政危機難以自拔。
近期最轟動的財政危機來自紐約。紐約市政府宣稱,該市財政缺口已達80億美元,如果找不到解決方法,將被迫在10月解雇2.2萬名政府雇員,而且可能大幅削減交通、教育、應急響應以及其他公共服務上的開支。
據穆迪分析公司測算,到2022年夏季,美國各州及地方政府的預算缺口將達5000億美元,而且這個預測的前提是,疫情不會進一步惡化。民主黨人此前一直希望對面臨財政壓力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援助,但共和黨人對此持懷疑態度,比如這次闖關失敗的刺激法案,就不包括針對州和地方政府的新一輪撥款。
當然,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危機,最終都會作用到勞動力市場上——任何組織想要改善財務狀況,首先想到的都是裁員。當裁員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后,必然會對約占美國經濟總量70%的個人消費支出產生沖擊,進一步拖累經濟復蘇,反過來繼續傷害地方財政和企業盈利,造成惡性循環。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教授克里斯·蒂利(Chris Tilly)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我認為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美國經濟面臨更長時間的衰退,盡管近來失業率出現下降,但由于疫情控制不力,未來幾個月的數據可能出現不斷起伏的情況,甚至可能直到明年仍是如此。”(央視記者 顧鄉 許驍)
(編輯 張冰)
當地時間12月4日,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表示,最新的就業數據表明美國經濟環境嚴峻,國家或面臨“黑暗冬天”,并要求特朗普政府采取“緊急行動”。拜登表示,如果國會和特朗普總統不采取行動,到12月底,將有1200萬美國人失去他們的失業救濟金,這是他們負擔食物和支付賬單的經濟來源。
美國社會不缺乏反思,但總是缺乏抑制種族主義的切實行動。美國社會金字塔底層人民都知道,《獨立宣言》所明確的“人人生而平等”與他們無關 “種族主義是美國主要且持久的特征。
今年的11月26日和27日,美國的感恩節和“黑色星期五”如約而至。《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日前引用美國學者查克·柯林斯的研究結果指出,即使在疫情之下,美國的億萬富翁們依然是贏家。
處在節日購物季的美國,本應一派消費繁榮景象,但由于疫情持續惡化,各州都在考慮新的封鎖措施,人們對糧食援助的需求空前高漲。美國勞工部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11月初,根據疫情救助計劃領取失業救濟金的美國人數量繼續上升,這些計劃將在圣誕節后到期。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1日15時39分,全美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突破1200萬;僅11月以來的三周時間內,新增確診病例就超過了300萬。與此同時,美國國會民主、共和兩黨在新一輪疫情救助計劃所涉范圍和資金等問題上依舊分歧巨大。
當地時間11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展開討論,提議將未被利用的美聯儲救助資金作為新的援助計劃的一部分,為重啟紓困法案談判鋪路。美國勞工部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領取各州常規失業救濟的人數正在減少,因為面臨長期失業的人不再具備失業救濟領取資格,轉而求助疫情救助計劃。
當地時間11月19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的一周中,美國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74.2萬人,多于市場預期的70.7萬人。新冠肺炎疫情給美國勞動力市場造成巨大沖擊,3月和4月失業情況最為嚴重,隨著美國經濟重啟,5月以來勞動力市場有所改善。
美國公共衛生官員警告稱,隨著冬季流感病例的增加和假日季人流的激增,美國或將面臨“疫情最糟糕時期”,住院人數和死亡人數可能大幅增加。” 《華盛頓郵報》稱,很難從美國目前的疫情數據中找到好消息,全美范圍內對大選結果的關注也使民眾忽略了持續激增的確診病例數。
如果按照慣例,美國大選日第二天,競選結果就會出爐,但3天過去了,今年的選舉結果還沒定數。過去四年,財閥民粹主義大行其道,隨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執政黨并沒有直面問題,重新平衡利益分配,而是不斷轉移矛盾,進一步激發民粹主義。數百萬美國人擔心大選將伴隨著暴亂和動蕩,這也是財閥民粹主義帶來的惡果。
在國會兩黨談判破裂、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財政部長姆努欽之間再起尖銳沖突之際,迫在眉睫的經濟壓力出現了。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認為,新一輪經濟救助方案遲遲難以出臺,將大大影響美國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經濟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