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0日17:24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
“身著素衣,心有錦緞。”
少年對于世界的所有好奇,在老師那里總能找到答案。
人生的考卷中沒有送分題,幸而有老師教給過我們標準答案。經歷了疫情的考驗,今年的教師節有些不同。那些在疫情中堅守崗位的老師們是學生們最寶貴的財富,在此背景下,河南廣播電視臺映象網推出【乘風破浪的老師們】系列報道,挖掘全省優秀教師的突出事跡和典型形象,展現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獻禮教師節。
映象網記者 陳偉然
作為中學高級教師,高中數學教師的何小龍,從1997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做了19任班主任、12年年級長、9年學校中層干部,目前擔任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新疆部主任兼任鄭州樹人中學黨支部書記。作為數學教師,他把“讓學生喜歡數學、讓學生會學數學”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和業務能力,引導學生在數學的世界里放飛思維,使數學課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課。
用心呵護,增強育人能力
作為班主任,何小龍秉持“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各有花期,我們只需要全心耕耘,靜待花開”育人理念,奉行身教重于言傳工作原則,注重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習慣養成和綜合素質提升。
做班主任的十九年里,何小龍多法齊臻,注重學生行為養成;關注學生身心冷暖,建立和諧師生關系。何小龍是孩子們口中親切的 “龍哥、龍叔”,無論他們開心還是郁悶都會樂于來找他分享,甚至在“不小心”對異性同學產生好感時找他傾訴,“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我們成為‘別班孩子’眼中最幸福的班。”
2014年,何小龍安陽老家的父母突遇車禍,母親在ICU搶救八天后不幸離世,父親重傷,家中大哥腦梗無法自理,他覺得自己的人生陷入了無際的黑暗之中。“是我的孩子們用他們的真情陪我度過了生命中最黑暗的40天。”孩子們把每天的期待和祝福疊成千紙鶴,他們把他們的真情融入“勵志卡”……那辦公室門上心形的勵志卡,那點點滴滴心疼和鼓勵何小龍的話語,至今仍讓他難以忘懷:這些孩子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稀釋了我的痛苦,讓我更堅強地面對生活。
長情陪伴,共育天山雪蓮
2015年11月,何小龍接任學校新疆部主任,負責學校內地新疆高中生班600余名新疆娃娃的學習生活管理。“這些孩子每年8月從三千多公里之外的新疆來到中原腹地,次年6月才能回家,而我,就成了他們在鄭州的家長。”
何小龍深知疆部孩子的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對于這群常年在外求學的孩子來說,老師的關切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豐富這些孩子的學習與生活,他和疆部的老師們組織新疆娃娃進行思政學習、培優輔弱、外出研學、節日聯歡、社團活動等,幾乎所有的節假日,他都和疆部的孩子們在一起。“這五年的大年三十和初一我都在學校陪疆部孩子一起過,我愛人帶著孩子回信陽娘家;大年初二到初五我們一家在安陽匯合陪我父親過年;大年初六再回到學校,成了我家最近春節的“新常態”。慶幸的是,家人對我工作的理解支持,讓我沒有后顧之憂。”
守崗盡責,抗擊新冠疫情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往常的節奏。從元月21日(臘月27)開始何小龍連續48天守在學校(至5月6日的105天,僅回家5晚)沒有邁出大門一步,和580個新疆學子同吃同住同學習、共同抗疫,近在一公里外的妻兒卻只能通過屏幕相見。
“我們根據疫情的變化研究、制定新的防疫對策,想方設法聯系防疫物資,認真落實通風消殺,開展線上班會課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集體為孩子們采購生活用品,統計孩子們每天的體溫、飲水量、鍛煉時間,組織孩子們有序學習、開展活動,每天三餐盯著孩子們排隊、洗手、錯峰……”100多天的日子何小龍就在認真落實這些瑣碎的小事、和孩子“斗智斗勇”中過去。
朝夕相伴,在疫情的陰霾下疆部孩子們依然溫暖心安;因為堅守,100多天的防疫隔離工作有條不紊,580個孩子生活學習有序、健康快樂成長。
何小龍說,或許他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子、丈夫和父親,但他無愧人民教師這個稱號。“回顧二十三年的工作生涯,我再一次確認,哪有那么多轟轟烈烈的壯舉?只要用心把該做的做好,便可靜待花開,清風自來。全心耕耘待花開,春風化雨育英才,前方的路漫長而修遠,孜孜不倦的我仍是一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