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5日10:09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哈爾濱日報
5年前的8月15日,在平房區新疆大街21號,一座外觀設計似飛機黑匣子的建筑引起世人矚目,它因獨特的外觀而獲得ArchDaily2018中國年度建筑大獎,內部萬余件珍貴史料、文物及當事者視頻等實證,則鮮活地向人們講述著75年前發生在這片大地上的一段浸透著血淚的史實。
這個類似飛機黑匣子的建筑,就是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新館,其總設計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兼設計院院長何鏡堂。通過“黑匣子”設計,寓意真實記錄下七三一部隊當年發動細菌戰、用活人做細菌實驗的反人類罪行。該館從2015年8月15日開放至今,累計接待中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觀眾550萬人次,年均講解5000余場次,向世界各國人民傳遞著“銘記歷史,守望良知,捍衛和平”的呼聲。
市民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觀看細菌戰罪證文物。
據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金成民介紹,新館建筑面積約10000平方米,展覽面積約5000平方米。開館之初展出關于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戰的罪證文物達10050件,5年來又新搜集史料、征集文物約800件(套),包括2018年首次向社會公布的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北支甲第一八五五部隊成員名冊等。
近年來,為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及國家國防教育基地作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創新思路,不斷探索多種教育宣傳形式。通過采取館際、館校、軍警民等互動式交流方式,多次推出國內外巡展,與日本、韓國、加拿大、波蘭、德國、蒙古等國家建立了廣泛合作關系;赴社區、大中小學校園持續開展愛國主義宣講、交流及巡展活動,聽講及觀展學生達40余萬人次,充分發揮了陳列館作為“第二課堂”的教育作用,不斷提升教育基地的社會影響,達到用文物史料說話、用檔案文獻發聲、令人震撼的宣傳效果。
(作者:哈爾濱新聞網-哈爾濱日報 胡明紅 記者 梁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