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4日13:04 來源:科技日報
◎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暗物質暈(以下簡稱“暗暈”)究竟長啥樣?
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中國和歐洲的超級計算機,采用一項全新的多重放大模擬技術,在當前標準宇宙學模型下,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全尺度暗暈內部結構的清晰圖像。相關研究成果9月2日在線發表于《自然》雜志上。
藝術家對宇宙中具有不同質量的暗暈的想象圖。(喻京川繪制)
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其物質屬性與組成恒星、行星以及我們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影響而塌縮,形成的結構體被稱為暗暈。普通物質的氣體通過冷卻,聚集于暗暈中心,從而形成璀璨的恒星、星系以及整個光明的世界。
宇宙中最大質量的暗暈是包含數百個亮星系的巨型星系團,其質量大約是太陽的百萬億倍,它們的屬性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研究。然而,小質量的暗暈卻沒有那么幸運。它們雖然數量極多,但是人類卻對其知之甚少。
“因為它們在整個宇宙演化歷史里一直保持‘黑暗’, 我們只能依賴超級計算機通過模擬宇宙的演化來研究這些黑暗的超微暗暈?!闭撐淖髡咧弧⒅袊茖W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高亮說,“為了在整個宇宙的背景框架下研究只有太陽系大小的暗暈的內部結構,我們開發了一種全新的技術?!?/p>
研究人員耗時5年,借助超級計算機,開發、測試模擬程序,并利用多重放大技術,成功將小質量暗暈的放大倍數跨越30個數量級。“在宇宙中一個典型區域進行的這一超級放大模擬,需要利用八個‘放大鏡’接力去放大。其放大程度相當于在一張月球表面的圖片上找到一只跳蚤?!闭撐牡谝蛔髡呒婀餐ㄓ嵶髡?、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王杰打了個比方。
超級放大宇宙模擬里暗物質密度分布示意圖
這些超級放大的模擬使研究人員得以可靠并詳盡地研究從地球到超級星系團質量暗暈的形成、演化以及內部結構。
“人們一直猜測那些小的暗暈應該和我們熟悉的超大暗暈內部結構不一樣,但令人驚嘆的是,我們發現所有質量的暗暈竟然均具有極為相似的內部結構,即中心致密,往外逐漸稀疏,而大量的更小的暗物質團塊在其相對較外的空間環繞?!蓖踅苷f,如果不知道比例尺,在圖像上幾乎很難區分一個巨大的星系團暗暈和一個只有地球質量大小的超微暗暈。
這些新獲得的對小質量暗暈內部結構的認識,將讓天文學家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去探測它們,比如引力透鏡,動力學和伽馬輻射暴的監測。
根據目前的一些理論推測,大量的暗物質粒子會在致密的暗暈中心相互碰撞,從而湮滅產生伽馬輻射暴?!拔覀兊慕Y果預測很大一部分輻射來自于那些因為太小而不能形成恒星的超微暗暈。”王杰說,“未來的伽馬射線觀測極可能捕捉到這些輻射信號, 從而讓我們一窺這些宇宙中的‘超級小矮人’的‘真容’。這將幫助我們驗證關于暗物質本質的假設——可能暗物質可能并不是我們想象的‘完全’是黑暗的?!?/p>
?。▉碓矗嚎萍既請螅?/p>
很多天文現象,例如恒星發光、白矮星和脈沖星、太陽中微子的振蕩、宇宙背景輻射,乃至宇宙結構的起源等,都是因為量子力學規律。量子力學也為材料科學技術、醫學和生物學提供了分析工具,包括X射線、電子顯微鏡、正電子湮沒、光學和磁共振成像等。
北京時間3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一項重要理論發現。國家天文臺王杰研究員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獲得了宇宙中從最小質量到最大質量的暗暈內部結構清晰圖像。
所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我們沒有忘記,以后的每一個春天,家國永念。今日清明,共寄哀思悼念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他們是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星 “人死了,就變成一個星星。
這幾年,我們的運載火箭技術不斷實現新的突破,新一代運載火箭相繼首飛,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25噸級,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14噸級。錢老青年時代發表的論文《火箭》中提到的那幾種高性能的清潔推進劑,我們用在了新一代運載火箭上。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22日發布德國X射線空間望遠鏡“eROSITA”傳回的首批圖像,揭示了隱藏的宇宙之美?!癳ROSITA”X射線空間望遠鏡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領導建造,2019年7月發射升空,現已達到距地球大約150萬公里的目標位置。
傳統電視臺日益式微的當今,越來越多的優質資源正向流媒體平臺涌入,最近幾年這個勢頭只增不減。該劇改編自布萊恩·拉爾夫(Brian Ralph)的同名黑色喜劇繪本小說,講述了一個17歲高中生在一個末日之后的世界尋找失蹤女友的冒險故事。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根據新聞公報,皮布爾斯1935年出生于加拿大,就職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馬約爾1942年生于瑞士,就職于瑞士日內瓦大學;奎洛茲1966年出生,就職于瑞士日內瓦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宣布,其“寬視場紅外巡天望遠鏡”(WFIRST)進入新的研制階段。NASA將利用WFIRST尋找更小、更遠的系外行星,并幫助科學家找尋“暗物質”,研究神秘的“暗能量”。
而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記者要探訪的世界最深的地下實驗室,就隱藏在雅礱江邊的錦屏山下。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博士后楊麗桃: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把這個屏蔽體打開,把這個探頭露出來,做放射源的刻度實驗。
央視網消息:尋找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對于人類理解宇宙形成、探索宇宙本源以及基礎物理研究具有重大意義。今天“新中國的第一”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我國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悟空”,它是我國的第一顆天文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