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1日13:13 來源:南方日報
無人駕駛收獲機和無人駕駛運糧車協同作業。方瑋 攝
無人駕駛收獲機從機庫開出,緩緩駛往水稻無人農場,無人駕駛運糧車緊隨其后;進入田塊后,無人駕駛收獲機沿著預設路線開始收割水稻,很快就將糧倉裝滿了;運糧車“聞訊”前來,從卸糧筒中接過新收的稻谷……8月30日上午,在華南農業大學增城教研科學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及其團隊開展的無人農場試驗迎來收獲作業。
在基地中,一包包真空包裝的“無人農場大米”被碼放整齊,這是華農水稻無人農場產出的首批大米。據介紹,這批大米完全由無人駕駛的農機進行耕、種、管、收,在國內尚屬首次。經五點取樣法測算,無人農場的水稻畝產量約為558.6公斤。
羅錫文介紹,“該無人農場已經實現‘耕種管收’全程無人化,未來該項技術有望被推廣至全國。”
完成水稻無人農場的首輪試驗后,這個地塊將在11月進行油菜無人農場的試驗。今年10月,該團隊還計劃在佛山市三水區建設一個花生無人農場。除此之外,團隊已經與上海、山東等地初步確定合作意向,計劃試驗種植面積逾萬畝。( 南方日報 記者/鐘哲 實習生/梁嘉穎 通訊員/方瑋)
近日,一張電子“健康碼”迅速在各地的復工人員中流行起來。復盤疫情之下被迅速推行的場景應用,就會發現:它們多是基于原有技術或場景下,進行的抗“疫”新拓展。無論是想“取暖過冬”,還是立足長遠的企業,都不能忽視,疫情倒逼科技加速滲透,對人們生活和需求帶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