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31日15:03 來源:天津日報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回顧七十五年前那場波瀾壯闊、蕩氣回腸的民族自衛戰爭,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凱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全民族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法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全民族抗戰的勝利,是全體中華兒女的榮光!”
國共攜手合作形成全民族抗戰的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
九一八事變后,面對深重的民族危機,處在國民黨白色恐怖包圍中的中國共產黨,毅然站在倡導挽救民族危亡的最前列,并在九一八事變后第三天發出抗日宣言。1935年8月,長征路上的中共中央又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特別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基本結束了長期內戰的局面,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事變第二天,中國共產黨就通電呼吁,“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步步緊逼和全國人民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動下,國民黨被迫開始接受國共合作抗日的正確主張。1937年9月下旬,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由此,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自近代以來不曾有過的全民族團結抗敵的嶄新局面終于實現。
國共攜手第二次合作,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譜寫了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正規戰與游擊戰,前方與后方,海內與海外,相互協作互相支援,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空前增強。“從前只是一大塊沃土,一大盤散沙的死中國,現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國了。從前中國在若有若無之間,現在確乎是有了。”朱自清先生在盧溝橋全民奮起抗日兩周年紀念日的這一表達,就是對國共攜手合作形成全民族抗戰新局面的高度贊揚。
全民族抗戰推動了民族意識的新覺醒
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生死存亡的考驗,每一個中華兒女為國家獨立、為民族解放、為家園安寧而戰的責任和使命尤為強烈,以身許國、毀家紓難、同抗外侮的覺醒和行動更加篤定。從“一寸山河一寸血”“誓死不當亡國奴”的信念,到“母親送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場面,從抱定“救國家、救民族的必死之心”,到“最后一碗米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場”,體現出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濃濃愛國情懷。
在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像抗日戰爭時期這樣,民族覺醒如此深刻,民眾能夠動員程度如此廣泛,群眾發動規模如此浩大,戰斗意志如此頑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取得抗戰勝利的決定因素。抗戰時期,各民族、各階層、各社會團體以及華人華僑等,以飽滿的愛國熱情積極開展救亡斗爭。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各少數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積極行動起來,以自己民族的方式投入到抗日救國的民族解放斗爭中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歷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和一致行動。他們滿懷愛國熱情,爭先投入保家衛國的偉大斗爭之中,形成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全民族抗戰奠定了持久抗戰的堅實基礎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和瘋狂殺戮,中國人民不能不奮起抵抗。敵強我弱,是中日力量對比的基本關系,實現力量對比的逆轉,需要時間與過程,這就使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可能速勝,只能堅持持久戰。為推動全國抗戰的順利發展,1937年8月22日到25日的洛川會議,研究制定抗日戰爭的路線、方針和策略,正式確定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并依此制定了抗日游擊戰的戰略戰術。
“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要爭取抗戰勝利,必須充分動員和依靠群眾,實行人民戰爭。根據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根據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的特點,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敵后游擊戰的戰略戰術。在敵人后方放手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包括在新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與在平原發展的游擊戰爭。生產戰線的工人群眾,一方面冒著槍林彈雨加緊工業生產,另一方面組織各種團體積極支援前線作戰。不少有工人組織的地方及工廠,普遍建立了游擊小組,他們經常破壞敵人的交通,襲擊敵人的輜重和運輸。農民是抗戰的主力,全民抗戰首先是農民抗戰。廣大農民群眾以糧食支援抗戰的同時,在敵后戰場上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知識分子在炮火中離開教室,一方面積極宣傳抗日,為抗戰奔走呼號;另一方面直接加入了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隊伍。
無數抗日將士在全民族抗戰的洪流中用鮮血和肉體在侵略者面前筑起一道銅墻鐵壁,全國的老百姓形成了陷敵于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全民族抗戰很快就使侵略者陷入了長期戰爭的泥潭,大量日軍深陷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日本帝國主義一擊制勝的狂妄企圖也徹底落空了。
全民族抗戰造就了復興民族的偉大力量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進步與反動的大決戰。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徹底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造就了復興民族的偉大力量。在十四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特別是八年全面抗戰的艱苦歲月中,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圖存的共同意志。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無論是直接參戰還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的人們,都是抗戰英雄,都是民族英雄。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既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也是激勵我們繼續前行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力量。
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一面積極帶領全國人民抗戰,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一面適應抗戰的需要,注重自身的建設,錘煉和壯大黨的隊伍,并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了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的空前團結和統一。中國共產黨在對日斗爭中建立和發展抗日民主政權與抗日根據地,厲行民主政治,發揮人民在民主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激起廣大人民抗日救國的政治熱情。還不斷加強思想理論建設,集中全黨智慧創建了新民主主義理論,不僅為中國共產黨抗戰時期的實踐活動提供了指導,而且逐漸成為全國人民的新希望。許多在政治上處于中間立場的人,對國民黨的失望越來越大,對中國共產黨則寄予信任和希望。歷史的天平終于轉到了中國共產黨這邊,民族復興的希望也越來越多地傾注到中國共產黨身上,中國共產黨成為領導民族復興的核心力量,中國歷史由此翻開了新的篇章。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新的歷史條件下,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就是要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不斷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成就告慰我們的前輩和英烈。
(作者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商業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9月30日是烈士紀念日,一個值得銘記于心的日子。民族大義藏于胸、人民利益舉過頂,每一次對英烈的緬懷,都是一次礪初心、擔使命、永奮斗的莊嚴洗禮。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五周年座談會上重要講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的偉大勝利,是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的偉大勝利。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指揮的正面戰場協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局面。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敵后戰場和國民黨指揮的正面戰場協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局面。
圖解:從全民族抗戰汲取復興力量,習近平這樣論述
1937年7月7日,這是中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日子。這一天,日本軍國主義者對中國發動了全面的侵略戰爭,中國人從此奮起進行全民族抗戰…… 記憶從未褪色、歷史仍有回響,83年前盧溝橋上的清脆槍聲,定格為一個民族永恒的集體記憶。
同年9月3日,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進一步強調了牢記歷史的目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師。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招待會上,習近平發言再度警醒道,“血的教訓不能忘卻。
2002年,約翰·馬吉的兒子從家中找到了父親當年拍攝所用的那臺16毫米攝影機,將它捐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八十三周年也是紀念抗戰勝利七十五周年不忘歷史 不忘英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勠力同心 奮勇向前
“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在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之際,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習近平總書記相關論述,與您共同緬懷革命先烈,重溫抗戰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北平淪陷后,市民羅德俊先生寫下自己的感慨,封在正值修繕的白塔寺的白塔中:“今年重修此塔,適值中日戰爭。2002年,約翰·馬吉的兒子從家中找到了父親當年拍攝所用的那臺16毫米攝影機,將它捐給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