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8日12:05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長春8月27日電 題:從常被質疑到風景獨好——中國一汽產銷為何能夠逆勢上揚?
新華社記者張建
“產品少,質量還不好”“那么多研發經費去哪兒了”“紅旗車何時駛入尋常百姓家”……曾經,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因紅旗等自主品牌發展問題常被質疑。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汽車市場持續不景氣,但一汽產銷卻實現逆勢上揚,尤其是紅旗、解放等自主品牌正進入發展快車道,可謂“風景這邊獨好”。那么,一汽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新總部大樓(7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
紅旗車變“網紅”
近日,隨著紅旗H9正式上市,紅旗又增加了一款與國內外豪華汽車品牌爭奪市場的拳頭產品。紅旗H9采用全新設計語言打造,高山飛瀑、鷹眼造型、豪華座艙等元素讓其一亮相,就迅速成為“網紅”。
“網紅”紅旗H9只是紅旗最新一款車型。目前,紅旗品牌不僅布局了多款轎車和SUV,還對外銷售600多萬元的定制車型紅旗L5,紅旗家族規模正在變大。“紅旗車開著很拉風,很多人都會多看幾眼。”紅旗車車主、長春市民楊慧凱說。
8月23日在紅旗H9車型上市發布會現場拍攝的紅旗H9。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紅旗實現銷售8.8萬輛,同比增長108.2%。紅旗銷量增加的同時,消費者結構也正在變化,私人市場已成為主導。根據規劃,未來五年紅旗將形成覆蓋全家族四大系列21款產品。
今年以來,一汽旗下解放、奔騰品牌和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合資品牌也保持了較高增速。今年前七個月,一汽實現銷售195.3萬輛,同比增長5.2%。
向改革要“效益”
一汽前身為第一汽車制造廠。67年前,一汽因“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這一夢想而誕生。然而,一段時間以來,紅旗等自主品牌常被質疑,多次努力成效有限,一汽人壓力很大。
2017年以來,一汽推進內部改革,大幅度機構重組,大范圍人事調整,全方位品牌重塑……
改革后,一汽設立了研發總院等部門,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研發機制,員工工資直接跟其產品市場表現掛鉤。一汽研發總院黨委副書記王冬梅說:“技術好不好,市場說了算,一汽已形成研產銷一條龍的體系。”
6月19日,在位于長春的一汽紅旗總裝車間,工人檢查車輛。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6月19日,在位于長春的一汽紅旗總裝車間,工人檢查車輛。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同時,一汽還實施了“全體起立,全員競聘”的舉措,新組建了一大批直接對接市場的部門,并邀請前勞斯萊斯設計總監加盟一汽,擔任全球設計副總裁兼首席創意官。
針對銷售和服務網點少的痛點,一汽已經建成了200多家紅旗體驗中心,并推出終身免費保修等服務。此外,紅旗營銷也進行市場化改革探索,邀請一批文化、藝術、體育等領域的青年代表擔任紅旗品牌形象大使。
這些年,“與時間賽跑”已融入一汽人的血液。每當夜幕來臨,一汽總部大樓經常燈火通明。很多“80后”“90后”被委以重任,在紅旗研產銷體系中挑起了大梁,年輕人更懂年輕人需求,紅旗車受歡迎也得益于此。
搶機遇謀未來
面對疫情,一汽積極應對,在穩定上下游供應鏈的同時,不斷推動數字化轉型和資源整合,搶抓以智能化、電動化為代表的新一輪汽車工業革命帶來的新機遇。
在一汽-大眾,公司專門組建了全媒體直播中心,由公司高管和經理人員組成25人專業主播團隊,直接面向消費者展開營銷活動。在一汽解放,車聯網大數據系統成功預測今年中重卡市場將持續向好,為提前復工復產和擴大銷量提供了決策支撐,也惠及了上下游產業鏈。
8月10日,在位于長春市的一汽解放總裝車間,車輛在流水線上等待裝配。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8月10日,在位于長春市的一汽解放總裝車間,工人在裝配車輛。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8月10日,在一汽-大眾長春基地總裝車間,工人在裝配車輛。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
在資源整合方面,一汽與豐田汽車公司宣布重組管理體制,讓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為一汽豐田系企業的統括企業,改變了資源分散的局面,有力提升了競爭力。
一汽作為總部在東北的央企,正奮力打造新動能參與東北振興。在加快新能源產業布局的同時,一汽和吉林已啟動共建智能網聯“321”工程,建設基于智能交通的大數據平臺。此外,一汽還與美國絲爾科公司簽署了紅旗S系項目合作意向書,宣布進軍高性能跑車市場,拓展民族品牌向上發展空間。
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表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處在變革時代,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重塑汽車產業,唯有不斷創新和匯集各方面優勢資源,實現合作共贏,才能贏得未來汽車產業發展主動權。
題: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提振干勁鼓舞斗志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發揚斗爭精神,勇于擔當作為。
這是一個改變中國汽車工業歷史的日子,由中國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輛汽車——被中國人驕傲的稱為“大解放”的解放牌卡車緩緩駛下了裝配線。1956年7月13日,中國第一輛國產車的下線如巨石入水,激發起從學習模仿到自主創新的熱情;一代代產業工人就這樣,用青春見證著新中國走向工業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