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6日11:25 來源:“陶然筆記”微信公號
備受關注的牽頭人通話消息,25日一大早發出。
8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雙方就加強兩國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等問題進行了具有建設性的對話。雙方同意創造條件和氛圍,繼續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
美方不久也發出消息。
當地時間24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稱,美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當晚與中國副總理劉鶴舉行例行電話會議,討論了歷史性的美中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執行情況。雙方談及中國為實現協議要求的結構性改革所采取的行動,以確保更有力保護知識產權,消除美公司在金融服務和農業領域的障礙,取消強制技術轉讓。雙方還討論了中國大幅增加采購美國產品的問題,以及未來執行協議需采取的行動。雙方都看到了進展,并承諾采取必要行動確保協議取得成功。
據了解會談情況的人士透露,雙方會談氛圍融洽,在農業、金融等方面的交流比較順暢。
上次通話還是5月8日,一轉眼已經過去三個多月。
眼下,中美關系出現建交以來異常復雜嚴峻的局面。
雙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關注多,牽扯廣。
如何看待當前的局面,結合通話消息,簡單說點看法。
首先,中美仍在共同推動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
從通話內容看,雙方談到了加強中美宏觀經濟政策協調、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等問題,尤其是提到“雙方同意創造條件和氛圍”繼續推動協議落實。
這是個很明確,針對性很強的信號。
由于疫情沖擊和中美關系面臨的困難局面,外界對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落實議論紛紛。
各種似有還無、真真假假的消息充斥著輿論場。
就拿這次牽頭人通話來說,8月15日左右,美方一些人曾經言之鑿鑿地說“取消”了會談。
據了解,雙方確定通話也就是近幾天的事,15日的時候又何來“取消”一說?
無非還是些吸引眼球、設置議題的手法,在這兩年的貿易談判中并不少見。
從今天的消息看,中美在推動協議落實這一點上有明確共識。
特別是對中方而言,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傷害的同時,也給協議落實帶來某種不確定性,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極端困難面前,中方依然信守承諾,履行協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著重強調要“共同落實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體現出“言必信,行必果”的堅持。
不過也要看到,“創造條件和氛圍”,也意味著條件和氛圍存在改進空間。
就像我們之前提到的,疫情給協議落實帶來了干擾,但協議落實面對的最大難點恐怕并不是疫情。
一方面,協議是雙方面的承諾,需要中美共同參與完成,而并非單方面的義務。如果某一方有意無意地忽略或無視這點,是不利于協議落實的。
另一方面,經貿協議就是經貿協議,落實經貿協議沒必要也不應該牽扯其他事情。
現在美方一些人出于選舉利益的考慮,有意或無意地將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與其他事情掛鉤,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也不會有好結果。
其次,中美經貿關系的“壓艙石”作用依然突出。
中美關系正?;詠恚涃Q關系一直被稱為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自2018年美方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之后,中美正常經貿關系受到很大破壞,有人對“壓艙石”的作用還有多大心存疑慮。
不過,從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之后到現在這大半年進程看,在中美關系面臨嚴峻考驗的時候,經貿合作反倒是成為中美之間相對穩定的領域。有觀點指出,中美經貿合作對保證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保證中美關系不出軌、不越紅線十分重要。
這一點,在外媒看來也十分清晰,多篇報道均有所提及。
“《紐約時報》說,隨著中國逐漸走出疫情,對美國產品的購買似乎也日漸上漲。中國海關總署數據表明,以人民幣計價,中國今年6月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同比增長15.1%,中國向美國的出口同比增長5.2%。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今夏對美國農產品的進口尤其強勁,對美國谷物的三宗最大采購中,有兩宗發生在7月,包括玉米采購刷新紀錄。
“貿易爭端曾使美中關系緊張。但現在,兩國在1月簽署的經貿協議卻似乎是美中關系中最牢固的部分?!?/p>
前特朗普貿易顧問凱利·安·肖稱:“在不斷弱化的兩國關系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已經成為一個閃光點?!?/p>
彭博社24日報道,隨著中美關系在科技安全、香港及應對疫情等諸多方面惡化,這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已成為一個罕見的合作領域。
第三,面對極端復雜的局面,當始終保持定力。
在以前的文章里曾提到,打了兩年貿易戰,中方始終守著一顆平常心,以冷靜理性的態度處理極端復雜局面,最初堅持的立場一直沒有變化。
今天這種形勢下,面對極端復雜的局面,仍然需要保持定力。
這需要冷靜地判斷形勢,理性地衡量利弊,關鍵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相對于漫長的中美經貿磋商而言,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簽署不過是比賽的第一個回合,解決問題的一步而已,更遑論中美關系的長期發展。
應對處理外部的極限施壓,則是非常考驗人的事情——敢于反擊的勇氣和能力,善于博弈的智慧和定力,哪個都少不了!
最重要最關鍵的,還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實際上在近兩年的中美經貿磋商中,做好自己的事情一直是十分重要的話題。
面對外部壓力,是側重以對抗來應對,還是側重于以發展來應對,會帶來完全不同的后果。
最后,中美關系發展出怎樣的未來,事在人為。
中美關系走到今天,面臨的形勢前所未有。
雙方有巨大的共同利益,密切的聯系,但也存在不少分歧。
特別是在發展問題上,中美的看法就存在明顯距離——我們認為可以實現彼此的共贏,他們覺得可能觸碰他們的“存量”。
說到底,這是個堅持多邊主義還是單邊主義的問題。
中美貿易戰,乃至于當下的各種分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和演進的。
解決分歧,中美之間需要對彼此實力和意圖有更深刻的認識,需要根據新形勢形成更優化的相處方式。
但現在的問題是,不僅中國從未遇見過這種情況,美國在200多年的發展中也從未遇見過這種情況。
這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面對著全新的課題。
中美間如何尋找新的相處方式,能找到什么樣的相處方式,尚無定論。
唯一確定的,則是明天的結果因今天的信念和行動產生。
是掉進對抗的陷阱,重復歷史的悲???
還是堅持合作的道路,創造全新的歷史?
中美關系的未來,雖無定論,事在人為。
?。ㄔ}為《中美經貿會談融洽順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在今天(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根據歐盟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中國在今年三季度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華春瑩介紹,今年9月雙方正式簽署了《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將推動中歐優質農產品更快捷、更便捷進入對方市場。
11月27日,由總臺國際傳播規劃局、歐洲拉美地區語言節目中心與歐洲新聞臺(Euronews)聯合舉辦的《對話世界:后疫情時代中歐合作展望》主題研討會節目通過線上視頻方式成功舉行?!薄 「鶕敬沃黝}研討會制作的《對話世界:后疫情時代中歐合作展望》節目將于近期在CGTN法語頻道與歐洲新聞臺進行多語種、全媒體平臺同步播出。
“當前,全球經濟復蘇面臨困境,歐亞經濟聯盟國家應加大力度發展電子商務,利用電商平臺擴大對華出口。哈薩克斯坦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11億美元,占全國零售貿易總額的9.4%;預計今年全年電商銷售額有望達到22億美元。
在疫情籠罩、全球經濟步入衰退的背景下,第三屆進博會的召開無疑為寒冬里的世界經濟增添了一抹亮色。美國企業的參展熱情十分高漲,一些著名企業在參展同時還將中國區總部落戶上海,體現出中美之間不可分割的經貿關系。
9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舉行會晤,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
9月1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舉行會晤,會晤以視頻方式舉行。歐盟中國商會會長周立紅在布魯塞爾接受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剛剛結束的中德歐領導人會晤是歷史性的,具有深遠意義。
英國《金融時報》日前刊文指出,美國科技公司對中國市場依賴程度較高,包括蘋果、英偉達、英特爾等科技企業銷售額均高比例依賴中國市場。美國《華爾街日報》也撰文指出,疫情下中國成為美國企業的“避難所”,中國經濟復蘇幫助美國公司抵消美國國內銷售嚴重下滑的損失。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11日發布2020年度《中國商業環境調查》稱,大多數美國企業對中國市場持樂觀態度。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高級副會長彭捷寧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會員企業普遍表示,在中國生產是為了中國市場。
美國中國總商會12日發布的《2020年在美中資企業商業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成員企業在美投資超過1230億美元,有助于美國本土就業增加和經濟增長。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11日發布的2020年度會員調查顯示,盡管新冠疫情之下兩國關系趨于緊張,但絕大多數美國企業仍然看好中國市場,且不打算將生產線搬離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