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3日15:38 來源:人民網-金融頻道
“擴總量、保供應、促增長,降利率、調結構、保主體。”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用這18個字概括了疫情沖擊下,人民銀行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創新貨幣政策工具等一系列舉措。
在當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穩健的貨幣政策如何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怎樣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如何加快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多位專家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不能搞大水漫灌,要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直達性”。著力解決宏觀杠桿率提升、資產質量承壓,以及高風險融資業態回潮等風險問題,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如期實現。與此同時,對內對外共同發力,深化金融業改革和對外開放,促進經濟金融健康發展。
精準滴灌,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
在上半年寬信用后,人民銀行在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上表示,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切實抓好已出臺穩企業保就業各項政策落實見效。
具體來看,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同時注意把握好節奏,優化結構,促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大幅增長。
“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意味著要拿捏寬松的力度和節奏,不能搞大水漫灌。”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認為,要保持M2和社融增速在合理區間運行,銀行信貸投放要與實際資金需求匹配,防范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樓市、形成資金空轉。要維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公開市場操作以熨平波動為主,貨幣市場利率以政策利率為中樞運行。
明明說,“精準導向要求進一步發揮結構性工具作用,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包括繼續推進再貸款再貼現、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落地生效,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提高中小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的能力。”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未來一段時間,要繼續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快落實前期支持小微企業、制造業的各種政策措施。在市場化、法治化的基礎上,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確保制造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獲得感明顯增強,首貸率、續貸率顯著提高。
“還要深化金融科技應用,大力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推廣創新互聯網貸款等產品和服務,提高為制造業、小微企業服務的能力和效率。” 董希淼說。
守住底線,繼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2020年是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收官之年。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金融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時滯,一些延期還本付息的企業,未來形成的不良貸款尚未完全顯現,不良資產上升壓力較大。
宏觀杠桿率方面,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表示,要重視以企業部門代表的實體經濟部門杠桿率抬升問題。對信貸投放總量速度的控制需要加強,央行近期也在強調貸款投放與市場主體實際資金需求相匹配。
不良資產方面,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2.74萬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1243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94%,較上季度末增加0.03個百分點。
董希淼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銀行業一方面要采取多種措施加快存量不良資產的處置;另一方面要堅持標準,嚴格把關,嚴控新的不良資產產生。”
針對影子銀行等高風險融資業態的回潮問題,陶金建議,繼續壓降影子銀行。“盡管過渡期延長,但資管新規依然將被嚴格執行。多層嵌套、剛性兌付、資金池、通道業務等現象將進一步得到糾正。”
深化改革,推動金融業穩妥有序開放
央行表示,“不管國際形勢如何變化,最重要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堅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業改革和對外開放。”
今年以來,在金融改革和開放措施上,取消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等領域外資的股比限制;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投資額度限制;批準運通、萬事達卡、惠譽等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等。下一步要繼續推動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統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外匯管理政策。
董希淼表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擴大和深化,既是全球化大勢所趨,更符合我國自身發展需要。當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
“加快深化金融改革開放需要對內對外共同發力。”明明認為,對內在重要領域推進關鍵性改革,調整金融服務供給結構,更好的服務實體;對外鼓勵中外金融機構平等競爭、深化合作。
陶金則認為,加快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有必要繼續優化金融營商環境,構建中性競爭市場,進一步減少外資進入顧慮;繼續提高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投資的便利性,繼續以開放促改革。同時,加強對外資銀行、保險機構的針對性監管,引導外資銀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響應央行監管和貨幣政策等,引導外資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本地化,深耕在華業務。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6日)上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負責人分別介紹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各項措施和落實進展。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3萬億元,同比多增2.6萬億元;保險業賠付9989億元,為實體經濟增加了風險抵御能力。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確保宏觀政策落地見效。事實上,貨幣政策既可發揮總量政策功能,也可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利率引導作用,加強中央銀行對利率的有效引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記者徐佩玉)中國人民銀行6日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今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體現了前瞻性、精準性、主動性和有效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明顯增強。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較大沖擊,穩健的貨幣政策持續發力,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明顯增強,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撐。
【開欄的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人民銀行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利率下行,創新推出了多項直達政策支持工具,為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恢復提供了有力支撐。
8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認為,結構性貨幣政策行之有效。報告認為,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改革后,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有效疏通,“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LPR→貸款利率”的利率傳導機制已得到充分體現。
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出臺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上半年,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扶持實體經濟的力度,金融數據持續回暖。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金融部門向企業讓利,主要包括3部分:一是通過降低利率讓利;二是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讓利;三是銀行減少收費讓利。日前,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關于銀行違規涉企收費案例的通報》,披露了6個違規涉企收費案例。
央行昨天(10日)公布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其中,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1.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8%,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13.2%,金融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09萬億元,同比多增2.42萬億元,其中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8.77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14.55萬億元,同比多增4.5萬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5.28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