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1日13:23 來源:經濟日報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102.8萬噸(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
不少小伙伴要問了,今年上半年又是新冠肺炎疫情,又是暴雨洪災,就沒消停過幾天,這樣早稻都能豐收,到底是咋做到的呢?
原因一:未雨綢繆,播種面積大增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李鎖強表示,今年早稻生產雖然受南方部分地區嚴重洪澇災害的不利影響,單產有所下降。
單產下降,咋還能增產?
這就要夸夸咱們國家未雨綢繆,提前為早稻總產穩定奠定了良好基礎。今年,國家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恢復早稻生產,休耕和拋荒田塊得到全面恢復,早稻種植面積大幅增加。
“得益于播種面積的大幅增加,全國早稻實現增產。” 李鎖強說。
各地還反應,今年早稻受災面積雖然比較大,但成災面積和絕收面積要小很多。早稻主產區面積大幅增加給早稻受災騰出了空間,為穩定水稻產量提供了面積保障。
原因二:克服困難,春播搶播及時
年初以來,先有疫情來襲,后有汛情攔路,但我們頂住了重重壓力,農業農村經濟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害等影響,延續向好態勢。
特別是在春播上,各地一步也沒落下!
一方面,早稻主產區各級政府層層壓實糧食生產責任,全力落實各項支農惠農、種糧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政策,加強組織農資調運,逐戶引導拋荒地復耕,積極鼓勵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統防統治,有效激發了農戶種糧積極性。
另一方面,春播氣象條件對生產總體有利,促進了早稻前期順利播種。在前期生產中,江南、華南大部地區光溫水條件總體適宜,沒有出現明顯連續的低溫天氣。雖然3月底、4月初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北部分地區出現過“倒春寒”,但因持續時間較短,影響有限。
全國農技中心副主任王戈表示,在農業生產中,只要強化災情監測預警、強化防災減災,只要應對措施到位、補救技術得當,大災之年同樣可以獲得豐收。
立秋過后,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種植的早稻進入豐收季節。梁克川攝(新華社發)
原因三:雖有天災,人力從未懈怠
目前,我國超過1000萬畝早稻種植的省份有共4個,廣東、廣西受洪澇影響不大,湖南、江西受災較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地區歷史上災害頻發,抗災減災意識較強——
一是災害發生后,各地根據積水情況,采用機械排水或挖排水溝等方法,排除田間積水和耕層漬水,退水之后及時追施速效化肥,促進了植株恢復生長。
二是各地十分重視防災減災技術落實,施好“送嫁肥”、打好“送嫁藥”,做到了搶時栽插,以密補遲。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這根弦我們一刻也沒放松!
原因四:科技助力,災年亦可豐收
近年來,我國對水稻洪澇災害研究比較多,減災技術愈發成熟——
集中育秧大幅度提高了秧苗質量,增強了作物本身抵御災害能力;
烘干設備為早稻搶收提供了保障,大幅度降低了災害損失;
機耕、機插、無人機直播等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田間地頭,進一步提高了早稻生產效率;
對于被毀秧田,以及無法栽插的田塊,因地制宜“早翻晚”,搶晴播種,有效減少了災害損失;
……
隨著科技水平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這也使得災年豐收成為可能。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ID:jjrbwx)
記者:喬金亮 林火燦
統籌:視點工作室 李瞳
制圖:高妍
編輯:劉辛未
主編:王玥
監制:張益勇
本文內容系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
從地區來看,2019年,黑龍江、河南、山東三省糧食產量最高,“全國糧食的大頭在秋糧,秋糧的大頭在東北”,“國人每9碗米飯,就有一碗來自黑龍江”。《夏糧再獲豐收,糧食儲備充裕——我國有能力保障“米袋子”安全》,經濟日報,2020年8月11日 3.
8月9日,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良口鄉南寨村,村民在收割早稻(無人機拍攝)。今年國家繼續在主產區實行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多措并舉推動市場化收購,形成主體多元、渠道多樣、優糧優價的市場化收購新格局。
8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夏糧豐收和早稻增產,奠定了全年糧食穩定生產的基礎,為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
(記者陸婭楠)繼夏糧喜獲豐收后,我國早稻實現增產。“今年早稻生產雖然受南方部分地區嚴重洪澇災害的不利影響,單產有所下降,但得益于播種面積的大幅增加,全國早稻實現增產。
8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夏糧豐收和早稻增產,奠定了全年糧食穩定生產的基礎,為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介紹,近幾個月鄉村休閑旅游業逐步復蘇,復工復市率穩步提升,接待游客量穩步增多,營業收入穩步增加。不斷優化鄉村創業環境,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鄉土情懷、創業激情和奉獻精神的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就業增收,為廣袤鄉村注入新動能。
上半年,全國夏糧克服了局部干旱、暖冬旺長、“倒春寒”、小麥病蟲害等不利影響,再獲豐收,產量達到2856億斤,增產24.2億斤,同比增長0.9%,創歷史新高。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介紹,近幾個月鄉村休閑旅游業逐步復蘇,復工復市率穩步提升,接待游客量穩步增多,營業收入穩步增加。
廣西貴港市周樟村種糧大戶 李山:今年早稻賣了71噸,價格是每斤1.58元,跟去年比,畝產比去年大概增長了30-40斤,收入的話,比去年大概多了1萬元。廣西貴港市橫嶺村種糧大戶 李耀榮:可能明年要擴到500畝,因為我明年還要加旋耕機,實現大面積大規模機械化。
江西累計安排早稻扶持資金15.6億元,全面落實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耕地地力補貼、早稻輪作等政策,引導各地追加獎補政策,集中支持早稻生產。近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力爭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1.4億畝,占東北地區適宜區域耕地總面積的70%左右。
江西累計安排早稻扶持資金15.6億元,全面落實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耕地地力補貼、早稻輪作等政策,引導各地追加獎補政策,集中支持早稻生產。近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力爭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1.4億畝,占東北地區適宜區域耕地總面積的7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