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7日10:40 來源:人民網
地處太行山深處的山西長治市大河村變了。這里人均不足兩分地,這幾年,靠發展鄉村旅游摘了窮帽,成了省里第一批4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
大河村靠啥脫貧?“標準升級,鄉村客棧身價跟著漲,產業有后勁!”村民李明亮感慨。經過改造,村里的院落保留鄉土風貌,餐飲保持農家口味,住宿達到現代化水準,“去年以來客棧入住率不斷提升,一年多收入5萬多元!” 近年來,山西以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拉開了一場標準引領轉型、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大幕。 為了挖掘文旅資源優勢,去年山西制定《鄉村旅游示范村等級劃分與評價》《旅游扶貧示范村建設指南》等14項地方標準,明確文旅產品、景區建設、旅游服務、行業管理等具體要求。 大河村依托好山水,發展鄉村旅游。“全村800口子人,‘太行人家’床位超過1000張,人均純收入上萬元。”村支書王文周說,“產業有了標準,發展越來越順,脫貧不發愁。” 不光鄉村旅游,標準化在山西田野遍地開花,有機旱作、生態保護等七大標準體系建設有序推進。 在大同市云州區,小黃花長成大產業。“黃花菜實現了全程標準化生產,菜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成了鄉親們的‘致富花’。”云州區委書記王鳳瑞說。 大型農機開進了桑干河畔,在云州吉家莊鄉西浮頭村,播種、施肥、覆膜一體化作業, 10萬畝有機旱作農業迎來新的生機。近年來,山西制定發布有機旱作農業地方標準 73項,推廣滲水地膜谷子機械化穴播、小麥寬窄行探墑溝播等技術標準,促進了農業提質增效。 標準化推廣,關鍵在人。山西發布13項職業農民生產技能評價標準,激發了農民靠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成才的熱情。在運城市臨猗縣,果農薛義斌通過職業農民生產技能考核,成了全縣蘋果種植專業狀元,慕名來學習果樹種植的人“踩破了門檻”。目前,全省職業農民已達4000多人。 優化服務,市場主體參與標準化的熱情高漲。“一流企業做標準,公司通過羊的育種標準化、草料配方標準化、飼養標準化,最終實現產品高質量。”祥和嶺上集團董事長張宏祥說,公司通過地標羊肉全產業鏈標準化發展,讓綠色養殖發揮更大效益。 “要走生態養羊的路子,打好生態這張牌。”張宏祥說,公司計劃建成10萬畝天然牧場,年出欄100萬只羔羊,促進全縣發展40萬畝高標準飼草料、養殖33萬只自繁母羊,通過標準化生產帶動農民增收2億元。
近日,浙江金華市金東區漁歌小鎮游人如織,粉黛亂子草等園區景點吸引了許多游客。文化和旅游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鄉村旅游在多元需求中成長,已超越傳統農家樂形式,向觀光、休閑、度假復合型轉變。
在溝域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洛陽一以貫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完成造林174萬畝,治理河道278公里,真正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讓青山綠水、悠悠鄉愁帶動溝域整體升值。今年,洛陽將以此為契機,推動溝域經濟建設提質擴面,使溝域生態經濟示范帶達到50個,以溝域綜合治理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奏響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決勝脫貧攻堅、實現全面小康進入倒計時,如果不找到山區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小康夢”也就無從談起。在溝域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洛陽一以貫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完成造林174萬畝,治理河道278公里,真正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讓青山綠水、悠悠鄉愁帶動溝域整體升值。
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扎實推進鄉村建設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深入推進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四美鄉村”創建,全面改善鄉村發展面貌,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統一。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做好“三農”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