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7日10:35 來源:學習強國
指揮站內,工作人員正在講解保護站的情況。
“在河道里的那位先生,請您馬上離開!”
指揮站內,正在講解保護站情況的工作人員,發現成像大屏幕上,一位下河游玩的男士,立即對著手邊的麥克風發出語音提示。該男子十分好奇地環視四周,想知道是誰在對自己說話。工作人員再次發出語音提醒,男子終于反應過來,河道高處安裝著一雙帶電的“眼睛”,他的一舉一動已經被指揮站的工作人員看得清清楚楚。隨即,他立馬上岸,臉上歉意的微表情,都被這雙“眼睛”抓拍的一清二楚。
而在大屏幕的另一邊,智能之眼已經識別到男子的人臉,迅速彈出了游客的身份信息。
子午峪保護站16個點位,34個攝像頭,無時不刻地密切關注著秦嶺,篩查著每一個可能的危害。
秦嶺,睜開了自己的“眼睛”。
用科技之眼 堵上制度之洞
峻嶺登臨最上層,飛埃漠漠草稜稜。對于秦嶺的保護,早已不單單是一部生態史,也是一部考驗地方治理能力、兼濟樸素政治情懷的文明史,更是探索、構建、實踐現代化治理體系的必修課。
保護秦嶺,最重要的就是管住“人”。為了保護秦嶺,陜西省市區縣,立過不少規章制度,公安機關也下過不少功夫。但制度之盾,法治之矛,雖然日益精密,卻也難掩百密一疏的偶發情況。
2019年初冬,新修訂的秦嶺保護條例啟動之前,陜西建立了全身鑲滿了硬科技的秦嶺保護站,刷臉進山、實時監控、遠程處理……一系列數字化、智能化手段,連接起來公法檢、行政等多部門的協同作戰。
對于秦嶺的保護,似乎從這一刻開始,用科技之眼,逐漸堵上了制度之洞。近日,記者一行再次走入秦嶺子午峪保護站,探訪著這些神奇的“眼睛”。
在進山的峪口,設置了一道閘門。當天,星星點點的夏雨,讓秦嶺山氣俱佳,盡管是周內,游客依舊絡繹不絕。他們排著隊,帶著對美景的期待入山。有的拿出了身份證,在電子感應器上刷一下,智能系統錄入數據后,被準入才可以進山;有的,只需要站在閘門的攝像頭前刷一下臉,即可識別信息——“這是以前有進來過的,系統里有信息了,可以直接刷臉。如果他曾經因為有破壞秦嶺草木的情況被拉入黑名單,系統會提示,不讓他進去的。”工作人員介紹。
山的入口安裝了攝像頭的閘門。
“控人”,是秦嶺保護工作的重要一環。而這些烏溜溜直轉的科技“眼睛”,精準地識別著它的朋友和“惡人”,機靈鬼兒一樣,篩查著,判斷著誰能進,誰不能進。
管住了人,就管住了外來的破壞之源。但大自然本身的“意外”,有時也能帶來山之災難,澳大利亞山火便是慘痛的教訓。“控溫”,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程序。以前,全靠腳底板“巡”山。現在,還能用硬科技“看”山。
揮站內,工作人員解說著熱成像系統顯示的情況。
“你看,現在的氣溫是20多攝氏度,當這片區域氣溫超過60攝氏度時,就會報警,我們會馬上去處理。”指揮站內,工作人員指著屏幕,解說著熱成像系統顯示的情況。隨著工作人員轉動鼠標,大屏幕上的成像開始旋轉、變化,密切檢測著每一塊區域的溫度。鏡頭拉近,竟可以看到20公里以外的一片樹葉上棲息著的一只小昆蟲。“這可以監測到方圓20公里的情況,清晰度極高。”工作人員邊演示邊說。
說到這些“秦嶺之眼”,工作人員還講述了一個故事。今年5月4日,兩名游客上山游玩,卻不慎被困。危急時刻,子午派出所接到報警后,就是先通過保護站的智慧之眼所捕捉到的兩人經過的地方,判斷兩人可能處于的當前位置,立即展開救援。不到3個小時,兩人便成功得救。
“這個智能手段,不僅管人,而且救人,服務人。”工作人員自豪地說。
而在接下來的計劃里,公安機關還將在秦嶺北麓峪口,啟動102個監控點位(29個正在建設),推進“雪亮工程”,把秦嶺的法“眼”擦亮。
腳底板+硬科技 為秦嶺“身心”健康掌眼
保護秦嶺,是一項需要多部門配合的龐大綜合工作。而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形成震懾力和法盾效果最好的,又莫過于警察。“看到警服,就很尊敬,也敬畏。”游客老郭笑著說。
雖然,峪口的“電眼”,已經管控住了進進出出的人群,卻暫時還無法深入層巒疊嶂深處。那里的原住民,甚至早些年進入的流動人口等,需要“警眼”的一一甄別,“控人”“救人”,更要“認人”,保護秦嶺,不止于草木生態,更有社會民情,必須為秦嶺的“身心”健康“掌眼”。
信號所不及的大山深處,就得靠民警們的腳底板。今年33歲的種鵬濤,是秦嶺腳下灤鎮派出所的民警。見到他時,他正好從山上下來,胳膊都被曬成了兩個顏色,汗水夾著雨水,浸透了他大半個背,他麻利地用手背抹去額角豆大的汗珠,憨憨地笑容,掩蓋了滿臉的疲倦。
“山上沒有信號,全靠走,一個一個詢問,打聽。”在秦嶺的溝溝坎坎里,他這兩年,用腳一步一個印子,丈量了大約4000多公里。
警們正在登記游客信息。
種鵬濤說,現在他們有警務通手機,是可移動的一雙智能“眼睛”,輸入身份證號,就能查出流動人口的部分重要信息。但鑒于層林深處,信號沒有覆蓋到,除了黑科技手段,還得有腳底板的功夫和眼力見兒。他就曾成功“人工識別”出秦嶺深處的一個女逃犯。
秦嶺生態,不僅要盯緊大自然,更要注意全社會。有些民警表示,都已經練下了“眼”上功夫,有的人“確認一下眼神”,走幾步看看,多瞅上幾眼,可能就真看出來他是拿秦嶺做盾牌的“問題人”。
其實,對秦嶺流動人口的摸排,前些年就已經伴隨著生態保護一起啟動了。陜西省公安廳治安局介紹,截至目前,涉及秦嶺的西安、寶雞、渭南、漢中、商洛、安康六市公安機關已累計出警4522次,排查流動人口54318人,查處各類違法犯罪271起。
對于秦嶺的保護,陜西從“人”入手,從“法”切入,步入了網格化+智能化、法治化+社會化,從點狀圖到全方位布控的全新階段。
秦嶺,從未閉上自己的“警眼”。
嶺景區內。
不做死心眼兒,保護秦嶺 也得啟迪“民眼”
秦嶺遍地是寶,哪怕一草一木,一只跑下山的動物,而對野生動植物的保護,不僅在于公安的打擊防范,更得靠群眾的意識和自覺。不能一“罰”了之,下次破壞的人可能繼續不“長眼”。
客薅了一棵野生板栗樹,準備帶回去。
到秦嶺玩兒的張先生,在攀爬途中,相中了路邊的一棵野生板栗樹,都說秦嶺有靈氣,他心里想,不如帶秦嶺的草木回去,也是紀念,便一時“沒忍住”,薅了一棵裝在后備箱,準備帶回去。
經過灃峪口,在西安市公安局長安分局的峪口檢查站點的盤查下,這株板栗苗兒被查了出來。張先生自知理虧,情愿受罰了事兒。沒想到,民警卻不罰款,要求他將板栗苗“栽回原地”,并保證“成活”。“我們就把他跟著,他帶著板栗苗,找到在哪里挖的,然后拎著水,重新栽了回去。”灃峪口森林公安派出所所長何濤說。
新修訂的秦嶺保護條例,被稱作“最嚴”,對草木動物的保護也早有明令,早前采取的都是視情節輕重罰款。“對于進山游客隨意采挖野生植物的行為,我們民警以前認為這種情況沒有社會危害性或者危害性小,一般對當事人批評教育或罰款處理。”但他認為,這種罰款或教育,不能從根子上改變群眾的意識。“大家過去把人的感受放在首位,卻忽視了大自然的感受。現在,我們決定在處理案件時,把對生態環境的修復放在首位,對隨意采挖野生植物的當事人,責令其必須自行在原地挖坑澆水,補種采挖的植物,同時向當事人傳遞三個樸素的卻容易忽視的概念:一是國家、集體的一草一木不能隨意采挖,二是不要輕視只挖了少量的野生植物,如果每個市民挖一株樹而不加制止,秦嶺要不了多久就會被挖光,三是拿(挖)了別人的東西,就應該還(補種)回去。”何濤介紹說。
不再“死心眼兒”地照搬工作,讓“惡循環”杜絕不盡,而是轉變思路,考慮“秦嶺”的感受,通過這樣的“親歷”式修復,真正啟迪“民眼”,靠群眾力量,共同保護秦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年多來,這種執法理念在我們民警心里愈來愈深入,越來越牢固,修復生態的處罰措施也越來越讓群眾認可,群眾也改變了以為警察是為了罰款的錯誤認識,最重要的是,還秦嶺了屬于她的一草一木。”何濤說。
在這樣的“身體力行”、潛移默化里,群眾們牢牢記住了秦嶺的東西就是秦嶺的,不屬于個人,秦嶺的動植物,需要大家一起來保護。有一次,灤鎮街辦陳村附近一只小麂迷路了,肚子餓了,便尋到了村上的一個豆腐坊,“毫不客氣”地吃起了村民的豆腐。主人家一大早開門,見到這個小家伙,立即打電話報警,灃峪森林公安派出所聯合公安長安分局灤鎮派出所一起出動,把這只迷失的“秦嶺小淘氣兒”送回了森林。
“要是擱在以前,這小麂是送到村民家里的肉,會被偷偷藏起來殺了,吃掉,反正沒人知道。現在,大家都知道要保護,有動物下山,就要找警察,就該放回山里去。”灤鎮派出所民警馮陵勇說。
警們救助擱淺的魚。
這一年多來,村民時常會見到動物們下山轉悠。擱淺的娃娃魚、受傷的貓頭鷹,很多動物常常被警民協作救助,蘭花草、小樹苗,也常常在警民的共同“護送”下被再次“栽回原地”。
更可貴的是,隨著公安機關保護秦嶺的宣傳工作的深入,“動物有困難要找警察”成了深入村民、市民的新觀念。更多高校也利用自己的資源、影響力,常常與民警聯合,將秦嶺生態文明的理念織得越來越密。比如,近日就有陜西某高校利用暑期,組織了一支10余人“編外”宣傳團,師生一起向秦嶺深處出發,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向群眾、游客宣傳秦嶺生態保護知識。
保護秦嶺,合力既成!
今年4月20日,在陜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秦嶺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了解秦嶺生態保護工作情況。生態保護,不僅是“用心”的問題,更是“用腦”的問題。現代化的治理手段,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尤為重要。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就像工作人員所說,保護秦嶺,修復秦嶺,重點工作在控人、控物、控溫。這些,在當下和未來,一定會通過越來越高級和密集的“科技之眼”關切到。但更關鍵的是,睜大“法眼”,轉換心眼兒,打開“民眼”,形成合力,為秦嶺的全面健康,多長幾雙“眼睛”。
(本文由陜西省公安廳治安局協助采訪)
奧斯汀在被任命為中央司令部司令之前,曾擔任美軍駐伊拉克最高指揮官,他參與了2007年開始的增兵行動,并在2011年負責美軍作戰部隊的撤離。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美國史密森學會國家動物園12月7日宣布,根據該動物園和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最新續簽的協議,2000年從中國來美國的大熊貓“美香”和“添添”和它們的幼崽“小奇跡”將在美國生活到2023年年底。2000年,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方簽署了為期10年的大熊貓繁殖研究合作協議,協議到期后,分別于2010年和2015年兩次延期,每次延期5年。
香港特區政府11月11日宣布,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4名立法會議員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梁繼昌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員資格。” 劉兆佳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香港局勢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美國已經失去了利用香港這個“基地”顛覆中國的能力。
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7日宣布,考慮到新冠疫情現狀,該論壇2021年年會將于明年5月13日至16日在新加坡舉行。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在公報中表示,“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公私合作,以重建信任,修復2020年出現的裂痕”。
當地時間12月7日,佐治亞州最高選舉官員說,準備在當日再次確認拜登在該州的投票中獲勝。特朗普曾要求美國多個顯示拜登獲勝的州進行重新計票,但至今為止,重新計票的州沒有出現勝負反轉的情況。
國際奧委會執委會7日召開會議,同意2024年巴黎奧運會增設霹靂舞、滑板、攀巖和沖浪四個大項。精簡辦賽、性別平等和關注年輕人的需求,成為巴黎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三大特點。
【環球時報記者 李曉驍 于文 】據印尼《羅盤報》7日報道,首批來自中國的120萬劑新冠疫苗已于12月6日晚運抵印尼首都雅加達,印尼總統秘書處隨后發布視頻對此予以證實。佐科6日表示,印尼政府已經收到120萬劑由北京科興公司生產的新冠疫苗。
據韓聯社報道,當地時間7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青瓦臺首席秘書和輔佐官會議上表示,“政局混亂令國民擔憂,我作為總統深感歉意,希望混亂的局面不會持續,而是成為改革道路上最后的陣痛”。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日報道,美國國務院在一個綠卡申請的文件中,將居住在南千島群島上2萬名俄羅斯居民的出生地認定為“日本”。俄方堅持對南千島群島已根據二戰結果納入俄版圖并對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而日本一直把歸還四島作為締結和平條約的條件。
英國首相約翰遜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5日通電話后說,他們已指示雙方團隊6日重啟以貿易協議為核心的未來關系談判。若過渡期內英歐未達成貿易協議,雙方貿易自2021年起將回到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重新實施邊檢和關稅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