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7日10:32 來源:新華融媒
強化草原生態保護
著力保障草原生態安全
加強草原生態修復
著力實現退化草原有效恢復
合理利用天然草原
著力實現草原資源永續利用!
8月4日,記者從內蒙古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成效新聞發布會獲悉,近年來,內蒙古全力做好“草原保護”、“草原修復”和“草原利用”三篇大文章,全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成效顯著。
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二級巡視員東淑華介紹,據草原生態監測顯示,2019年內蒙古草原植被平均蓋度44%,比2010年提高7個百分點。草原退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草原自我更新修復能力得以提升,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草原生態持續向好。
東淑華表示,內蒙古在全國率先探索草原經營體制改革。目前:
共落實草原所有權面積10.3億畝,占2010年草原普查面積的90%以上;
劃定基本草原8.84億畝;
落實草原承包經營權面積9.78億畝;
共涉及農牧戶257萬戶,涉及農牧民729萬人。
內蒙古在京津風沙源治理、退牧還草、退耕還林還草和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方面,基本實現了草原牧區全覆蓋。據統計,十八大以來,內蒙古累計完成草原重點生態工程建設5700多萬畝。“十三五”期間,內蒙古年均人工種草2900萬畝,建設規模居全國之首,全區年均草地改良180萬畝。
內蒙古農牧民生產生活方式和觀念也發生轉變,禁牧、休牧、劃區輪牧和舍飼圈養等科學飼養方式逐年增多,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比例明顯提高。
與此同時,內蒙古在全國率先推進草原資源監測和草原生態評估工作。利用現代技術,采用“天地結合”的監測手段,實現了動態、準確、全覆蓋監測,適時掌握草原生態狀況,為宏觀決策和指導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及畜牧業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內蒙古積極謀劃編制“十四五”草原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完善落實草原確權承包,指導草原經營權依法有序流轉,制定禁牧休牧草畜平衡指導意見,理順工作思路,強化工作措施,加大保護修復力度,全力推進草原生態保護與修復。
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十一村四百余戶,祖祖輩輩在嘉塘草原上游牧為生,年年雪災是那里牧民實現小康生活的最大障礙。 青海玉樹州稱多縣十一村牧民 西尕:原來有130多頭牛、11匹馬、120~130頭羊,遇上一次雪災剩下30多頭牛、1匹馬,羊也沒剩下幾只。
初秋的巴彥塔拉草原已有了寒意,但外來游客仍不斷。雨后,倪德青帶著記者前往羊舍,不少貧困戶在這里實現就業,不再背井離鄉外出務工,邊照料胡羊邊學習先進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內蒙古自治區考察時提出,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給王金強的放牧生活帶來便利的是烏拉蓋管理區引入的肉牛產業智慧服務平臺,資金投入全部由政府承擔。
原標題:草原有了網,手機能放羊——看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生活變了樣 近年來,內蒙古部分牧民自發組織,拆除網圍欄,把草場和牲畜入股,小范圍地進行游牧。草場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牧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不斷改善,牧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寬……一幅牧區美、牧業興、牧民富的小康生活新圖景,正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鋪開。
右圖:全國人大代表馬銀萍建議,開展流域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大力營造水土保持林可有效提升黃河中游黃土高原地區蓄水保土能力和水源涵養能力,從而減少流入黃河的泥沙量,對治理與保護黃河水生態環境意義重大。新華社發 左圖:5月14日,在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臨涇鎮席溝圈村,村黨支部書記馬銀萍(右)在了解村民慕全善的生活情況。
(記者常欽)記者近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各地各部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國土綠化,春季造林綠化取得了積極進展。江蘇、浙江、福建、河南已完成全年造林任務,河北、吉林、安徽、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甘肅已完成全年一半以上造林任務。
將這一理念加以推廣,讓草原生態好轉,牧民增收,是廷·巴特爾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最開心的事。在廷·巴特爾看來,把草原保護好,再把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好,讓牧民們過上新生活,享受電器、網絡帶來的便利,這就是理想的好日子。
(記者顧仲陽)日前,財政部、國家林草局聯合印發《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提出新一輪退耕還林每畝退耕地補助1200元,退耕還草每畝退耕地補助850元。
最近,一個越野車隊瘋狂碾壓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記者從多倫縣執法部門提供的多段視頻中看到,該綠色越野車在草原上快速轉彎,所經之處,泥草飛濺。
記者從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2018年河北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71.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6.3個百分點,草原生態環境惡化勢頭初步得到控制,局部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