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3日15:02 來源:映象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是以農村經濟發展為基礎,包括農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態等在內的鄉村發展水平的整體性提升。寫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關鍵要壯大人才隊伍,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和提供持續動力。
盤活鄉村振興“主力軍”。廣大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直接受益者,返鄉的主動性、生產的積極性,以及生產規模化、科技化水平,直接影響到鄉村振興的質量水平。然而,我國一些鄉村人口呈持續外流態勢,“空心村”“留守村”不斷涌現,鄉村振興面臨著“人口稀少”尷尬。為此,把農民留下來、引回來、用起來,發揮主體推進作用,是鄉村振興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要進一步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放活經營權,賦予農民更多生產的自主權,為適度規模經營專合社、家庭農場成長創造條件;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通過集中職業培訓、合作社幫助、“一對一”老帶新,全力培育一批懂農業、愛農村、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扛起鄉村振興的重擔。
盤活鄉村振興“領頭雁”。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人才是鄉村振興最稀缺的資源,也是最關鍵的因素,要認真落實好《關于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的意見》,在思想上引導、物質上保障、情感上鼓勵,推動一批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創新創業,回引一批外出成功人士返鄉發展,激發一批有發展基礎的本土人才。同時,做好鄉村人才貼身服務,助其選準產業項目,規范流轉土地,提供技術支撐,落實扶持政策,使之成為鄉村振興的“領軍型”人物,通過輻射、幫帶、指導,逐步壯大農村的“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隊伍,為鄉村振興注入持久動力。
盤活鄉村振興“助攻手”。“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在支部。”如果沒有堅強過硬的黨支部,廣大農民就會形同散沙,難以統一人心、凝聚力量,在關鍵性事宜上達成共識,形成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合成一股勁。支部班子隊伍,尤其是支部書記,是我們黨聯系服務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鄉村治理的關鍵人物,必須在選優配強班子成員方面下功夫。嚴把選人用人關,大力選拔黨性強、致富水平高、服務意識優、作風好的黨員干部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并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黨組織書記培訓力度,加強日常履職監督,完善管理機制,促使他們把鄉村振興當成“份內之事”,親自抓、親自干、親自協調解決問題,幫助群眾拓寬致富渠道,破除生產生活中的梗阻障礙,構建更加高效科學的鄉村治理新格局。(肖俊)
五年前的春天,在中原崛起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南,為河南指明了打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基礎能力建設、新型城鎮化等“四張牌”,提出了“中原更加出彩”的殷殷要求,給河南的持續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城鄉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根據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講提綱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講師團精心策劃、制作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系列微動漫,共20篇。
實現鄉村文化振興既是一個當代命題,更是貫穿近百年來黨領導中國鄉村現代化事業的長期主題之一。回望歷史,毛澤東在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問題上有著可貴探索,其中的精神內核對今天鄉村文化振興仍有借鑒意義。
在當地農商銀行“扶貧小額信貸+脫貧致富貸”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僅靠賣駝奶每月就能掙10萬元。截至11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累計發放“脫貧致富貸”近7500萬元,惠及1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鄉村建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鄉村建設行動即是順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這種內在要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改善鄉風鄉貌的重要舉措。在加強縣域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
浙江義烏積極推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公共服務均衡配置,努力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眼下,義烏市8家市屬國企已經實施221個項目建設,帶動200億元社會資本投向美麗鄉村建設,串聯起沿線200多個鄉村的集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