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3日10:29 來源:?河南駐村
焦村鎮槐樹村,一個貧困的山區移民村;汝州市委辦公室,一個市委大院的中樞機關。
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他們攜手并肩、英勇奮戰,不忘擺脫貧困的如磐初心,牢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使命,在槐樹村這片充滿期待和希望的熱土上,共同奮斗了一千六百多個日日夜夜。
2015年12月4日,全市精準扶貧攻堅工作會議結束后,汝州市委辦副主任、市國家保密局局長樊和平在班子會議上主動請纓,向組織提出了駐村申請。
“我來自農村,對農村工作熟悉,與群眾有一種血脈相連的親近感,我知道他們需要什么。我一定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群眾的期待,帶領群眾改變現狀,發展產業,早日脫貧致富。”獲得批準后,樊和平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隊隊長,隨即就入村開展工作,這一駐就是五個年頭。
精準識別,扣好精準扶貧的“第一粒扣子”
握實情、摸清底數是實現扶貧工作“精準度”的關鍵所在,要細之又細、嚴之又嚴。
根據全市統一部署,樊和平帶領工作隊,立即開始了走村串戶、翻山越嶺、深入地頭的調查摸底工作,在寒冬臘月、以較短的時間內走遍了槐樹村的7道深溝10個村民組13個自然村200余戶農戶,登記填寫了170戶農戶信息普查表。按照精準識別的標準和方法,通過基層民主科學決策制度“四議兩公開”程序,將當初申請貧困戶的146戶518人精準識別到95戶339人,剔除了隱瞞收入、車輛、商品房和在外經商等信息的農戶,平息了村里群眾的不滿和質疑。
“農村的情況千差萬別,群眾的理解能力參差不齊,單單貧困戶家庭成員的認定就引發了不小的矛盾。好在群眾們最后都理解了,這以后的人口自然增減工作做起來也順利多了。”樊和平說起現在的精準識別工作,臉上也輕松多了。
易地搬遷,搬出來的幸福新生活
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槐樹村地處山區,溝壑縱橫,道路蜿蜒崎嶇。村民居住分散無序、房屋老舊,交通用水極為不便,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為了徹底改變貧窮面貌,工作隊與槐樹村兩委搶抓易地扶貧搬遷機遇,努力爭取,終于槐樹村被確定為汝州市2016年度8個整村易地搬遷試點之一。
焦建功是槐樹村建檔立卡搬遷貧困戶,老兩口身體不好,長期服藥,因病致貧。
“新農合交的錢又補給我們了,工作隊還給我辦理了慢性病卡,一個月我和老伴吃藥就能省下300多元,去年我住院3次,報銷后加起來花了不到700元,現在黨對貧困群眾的政策真心好。搬到槐園新村50平方米的公寓后,不再擔心屋頂漏雨,出門也沒有兩腳泥了。每年光伏扶貧補助我們3000元,村里又給我倆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在村里掃掃地、游園里除除草,活也不重,還能鍛煉身體,一個月又多了600元。沒事了我就來這穿鞋帶,一個月也有1000多元的收入,2019年我也光榮脫貧了。”在槐樹村部召軍鞋幫加工就業扶貧基地內穿鞋帶的焦建功夫婦,樂呵呵地說道。
因地制宜,用“繡花”功夫抓好產業和就業幫扶
慮于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汝登高速橫穿槐樹村全境,我們抓住生態廊道建設的有利時機,爭取到了國家儲備林項目,流轉600余畝土地種植經濟林和生態林,貧困戶不用種地,每畝地每年還有800元的流轉金收入。種植大櫻桃200畝10000余棵,明年就能掛果,村集體收入也增加了,這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樊和平介紹搬遷后產業發展時如是說。
不僅僅是大櫻桃種植,投資426萬元建設的600KW光伏發電項目,每戶貧困戶年增收3000元外,村集體經濟增加5萬元。投資50萬元建設的7座桑枝食用菌大棚為村集體年增收4萬元,投資50萬元的圓夢養蜂廠項目為村集體年增收4萬元。槐樹村的集體經濟收入也從零增長到現在的13萬元。
槐樹村召軍鞋幫加工就業扶貧基地是樊和平多方協調引進建設的。
“決定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時,我們就考慮了搬遷后群眾的增收問題,我們建設就業扶貧基地,鼓勵貧困戶在家門口務工,實現就地就近就業,鞋幫制作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月工資600-2500元,2019年在這長期務工的15名貧困群眾人均工資11393元。”樊和平說道。
在駐村工作隊的辛苦努力下,槐樹村由貧困村變成全市易地扶貧搬遷的典型村、脫貧攻堅紅旗村、全國扶貧旅游重點村和美好移民村,2016年底槐樹村在全市率先退出貧困村序列,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降至0,徹底消除絕對貧困。
扶貧扶志,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
剛從游園里除草回來的貧困戶常合說,“自己不動一磚一瓦,黨和政府就把房子建好讓我們免費住,還有啥不知足的。只要不閑著,到處都能掙錢。前幾天我在香菇大棚那干了八天半,850元到手,村里安排的修渠拉石頭的活,干了20天,又有2000元,在游園里一周除一次草,一個月又300元,我很知足,沒想到我快70的老頭子還能掙錢,這擱以前,想都不敢想。”
駐村工作隊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兩手抓,在緊盯產業幫扶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通過一系列文化、教育、技能培訓、專場招聘會、話脫貧感黨恩謀發展等活動,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團結帶領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就業方式和行為習慣。
今年3月份以來,每個月都由工作隊和村兩委帶頭,每戶貧困戶出一個勞動力,分組分片,義務參加新村環境整治,清除雜草,掀起了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熱潮,群眾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衛生防疫觀念深入人心。
回望這幾年的扶貧工作,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每一行腳印的印窩里都蘊含著不盡的真情實意。
“此心安處是吾鄉。我們一直堅持人員不換,駐村力量只增不減,和我一起駐村的三名同志,時間最短的也3年了。事實證明,只有扎根基層,在農村的廣闊天地里摸爬滾打、經歷風雨,才能見世面、長知識、增本領。”樊和平感觸頗深地說。幾年的努力也得到了組織和群眾的認可,汝州市委辦公室被河南省委組織部等多部門聯合評選為全省第一書記選派工作先進單位,邵文超同志獲得感動汝州最美扶貧人物和五四青年獎章榮譽稱號,姚威武同志、姬新國同志多次獲得優秀駐村工作隊員和督查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在決戰決勝的最前線,黨旗始終在高高飄揚……
11月22日下午3時,獻禮脫貧攻堅戰、記錄偉大時代變革的主題影片《駐村第一書記》在河南省人民會堂舉行首映式。河南省委組織部、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扶貧辦等有關領導及電影主創人員、企業界代表歡聚一堂,觀看了影片。
“聽了習總書記的講話,我更有信心了!”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團委副書記李文博表示,駐村參與脫貧攻堅讓我對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有了更高維度的認識,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內涵。
樂業縣百坭村周邊有多個貧困村。“時代楷模”黃文秀生前經常與這些村的第一書記們交流扶貧心得。不少駐村第一書記表示,全心全意干出扶貧實績,就是對文秀書記最好的懷念和告慰。
她是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機關黨委一位調研員,是一位精致的女人,當過副區長,當過縣政府黨組副書記,卻于7年前跑到大別山深處一個小山村,當了一名駐村第一書記。
兩會期間,河南廣播電視臺將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兩微一端等全媒體,共同奏響“實干出新彩”的時代強音,為億萬河南人民帶來中國擊節奮進的前沿報道。映象網特別推出融合報道“聯播pro”,讓主力軍進入網絡主陣地,為您全息解讀兩會新聞聯播。
閆金金,現任蘭考縣紀委監委組織部部長,兼任儀封鄉孟寨村穩定脫貧奔小康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2018年3月被蘭考縣委授予“穩定脫貧奔小康工作標兵”榮譽稱號。
近兩天,村兩委收聽收看了兩會實時報道,尤其習總書記關于振興農業、農村的講話精神,給了我和村兩委極大地鼓舞,我們深深感受到推進鄉村振興,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
他告訴記者,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僅責任重大而且更要落實到位,如何干、怎么干很是關鍵。
談及下一步的工作,張永立堅定的說:“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指引,立足現有條件,依托村里的扶貧項目,履職盡責,大干苦干,帶領葉莊村民脫貧致富。為促進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