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2日10:53 來源:經濟日報
“滿塘素紅碧,風起玉珠落”,百畝荷花競相綻放。傍晚時分,廣西貴港市覃塘區東龍鎮京榜村的村民總喜歡帶著小孩到荷塘邊散步賞荷,怡然自得。
京榜村平安屯有180多畝藕田,因泥土深,機械下田無法作業,不適合種植水稻,加之村中的主要勞動力都外出務工了,導致村前180多畝連片農田撂荒多年,既浪費資源又影響村貌。
今年2月,新到任的村黨支部書記藍志堅計劃利用這塊荒田打造鄉村新風貌,同時帶動貧困戶走上致富之路。但如何改,怎么做,成為擺在他面前的“老大難”問題。
拋荒多年的水田涉及140戶村民,讓他們同意流轉土地是首要難題。藍志堅充分發揮基層黨建引領作用,動員村“兩委”干部帶頭,組織黨員骨干、生產隊長挨家挨戶做工作,終于說服了村民將土地流轉出去。
在做通群眾工作之后,將土地流轉出去“變現”成了根本問題。藍志堅繼續迎難而上,多次加班整理好土地信息,并將信息放到覃塘區村集體經濟孵化器,為招商引資發起沖擊令。
招租信息發放當天下午,就有人聯系到藍志堅表達要承租連片水田種植蓮子。藍志堅立即組織涉及140戶的農戶代表開會,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同意將連片180畝荒田以每畝每年600元租金承租出去。
荷塘養成,美了鄉村,醉了游人
經過幾個月的“改造”后,原來的荒田變成了一大片綠油油的荷塘,一陣風過,整個村都是沁人心脾的荷香,周邊的村民也頗為陶醉,并在朋友圈迅速推廣。“我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到這里拍荷花,照片很美,我想著趁著周末帶小朋友也瞧瞧,拍拍照,讓小朋友開心一下。”正在荷塘邊為家人拍照的李先生告訴記者,他是鄰村的村民,專程過來賞荷。
藍志堅告訴記者,看到今年這么多游客到京榜村賞荷拍照,村“兩委”計劃明年圍繞賞荷主題,將以荷花為主題的攝影大賽納入明年工作事項,把京榜村打造成“景村黨建”示范點。
蓮子長成,富了村民,助力脫貧
藍志堅介紹,蓮藕基地租地的期限為5年,村民將土地流轉出去,前3年每年可獲得租金600元一畝,后兩年每年可得租金700元一畝。同時,村集體可獲得土地流轉服務費5400元。
“我們現在種植的蓮子品種,從開花到結果也就是一個多月時間,每年采摘期是7月到10月。”蓮子種植基地負責人黃拾飛介紹,今年收成還算可以,畝產蓮子350~750公斤,180畝預計有6.3萬到13.5萬公斤,采摘主要還是靠當地村民。現在已經招聘了村里的留守貧困戶從事蓮子的采摘、剝殼、去皮、晾曬、烘干等工作,蓮子種植基地的發展解決了貧困戶就業問題,助力貧困戶增收。
“沒想到拋了荒的地還能被租出去,每年都有租金收入。”流轉了近1畝地的貧困戶韋金雨欣喜地說,“我身體不好,不能像其他人到中板廠干活,只能干點農活。前陣子村干部跟我說推薦我去給基地采蓮子,每天100塊,我就來了。”以前只能在家種點田忙活家務,現在荒地變荷塘,讓他們一家多了一項收入來源,生活也更加有盼頭了。(記者
朱柳蓉 通訊員 黃桂園 藍志堅)
下營村邁上電商之路始于2008年,當地個別村民通過開淘寶店,將十堰綠松石外銷到全國各地。近幾年,下營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就勢造景、就地取材,曾經的豬圈變成金牛廣場,以前的臭水塘成為荷塘,泥巴路改造成石板巷。
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鎮農科村,是上世紀70年代的移民村。擔任保安鎮農科村黨總支書記二十多年,王能干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帶領村民增收致富上。” 王能干馬上聯系店家,之后給黃金枝打電話囑咐道:“明天就能裝上,不要出遠門。
甘肅張掖的十壩灘上,忙著晾曬紅辣椒的農戶們,也曬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湖北襄陽的農民駕駛著農機收割水稻,也收獲了五谷豐登、遍地金黃。還有山西運城的阿姨曬出金秋的玉米,貴州畢節的阿婆抱著成熟的高粱歡笑。
”而尋聲看去,竟然是一個男的,而仔細一看屋子里竟然有兩位男士。面對胡女士的質疑 獲嘉“荷塘月色”商務賓館的負責人予以否認 表示有員工提醒在維修需要等待
“遇見花,賞世間之大美;遇見禪,悟本心之真如。在“云開幕”活動中,區文旅委黨委書記、主任鄧立化身主播,帶領觀眾一起“云游”華巖,讓各方游客“云”賞華巖夏荷之美。
核心提示:7月19日,河南杞縣沙沃鄉沙南村黨支部書記李紀鋒興高采烈地講述著,利用荒廢坑塘“蓮魚共養”“蓮鰍共養”等立體循環種養模式,發展新特色經濟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成功經驗。
7月6日,小暑,許昌市西湖公園荷塘中,錦鯉在睡蓮、荷葉間游弋,構成一幅“錦鯉戲荷”的迷人景觀。新華網發(牛書培 攝)
近日,洛陽市隋唐城遺址植物園舉辦賞荷游園會,免費對公眾開放。夜幕降臨,游園會現場熙熙攘攘,荷塘美景清新淡雅,創意彩燈流光溢彩,文藝節目精彩紛呈。眾多市民、游客紛紛來此,享受夏夜的涼爽與悠閑。
端午假期第一天,全國景區在推動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多措并舉,通過開展文明引導、文明勸導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升游客安全防疫、文明出游的意識。游客進入景區時需要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碼及預約碼,走進景區后需測量體溫并進行實名制登記,為游客提供更安心的游玩體驗。
近年來,新集村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選擇既有經濟價值又有觀賞效果的農作物,通過流轉土地、成立合作社的方式,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平果縣舊城鎮近年來通過政策扶持、推廣新技術,不斷幫助農戶提高桑蠶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