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0日13:5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
光明日報記者 丁艷 光明日報通訊員 康帆
驅車在蜿蜒的盤山公路上行駛,道路兩旁蔥郁的林木逶迤開來,給酷熱的夏日帶來絲絲涼意。跨丹江,翻南山,穿過丁家山隧道,眼前豁然開朗——正前方,丹江口水庫煙波浩渺,山洼處,河南省淅川縣柴溝村紅旗飄飄……
丹江口水庫邊的柴溝村。
走進柴溝村,小洋樓錯落有致,生態園瓜果飄香,老人小孩怡然自得,誰會想到,這個恍若桃花源的村子,曾經是丹江口水庫邊排得上號的深山區貧困村。
“背靠大山,面朝水庫,村里荒山林地近兩萬畝,路、電、通信樣樣不通,全村158戶666人被‘堵’在溝溝岔岔里,刨著幾分薄地‘望天收’,沒幾個人走出過大山。全村66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99戶431人。”談起過去,柴溝村黨支部書記武華頂感嘆道。
杏李成熟,游客紛紛來柴溝村觀光采摘。
淅川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為保護水質,樹不能伐、魚不能捕、礦不能開、畜不能養。生態紅線不能碰,發展腳步不能停。2016年初,淅川縣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修路、蓋房、種樹、建廠……各種政策性項目一個個向柴溝涌來。一年后,一條近20公里的嶄新柏油路連通了村里與山外的世界,設施完善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讓鄉親挪窮窩、換新顏。
黃粉蟲養殖成了柴溝村村民的致富新路子。
住上了好房子,還要鼓起錢袋子。“縣里出臺產業獎補、技術培訓、品牌創建等一系列政策,扶持發展‘短、中、長’三線產業,群眾積極性可高了。”武華頂介紹,“短線”發展食用菌、中藥材等,能快速致富;“中線”種植軟籽石榴、杏李、大棗、薄殼核桃等經濟林果,三年見效益,長期能增收;“長線”圍繞山、水、生態發展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
柴溝村的薄殼核桃豐收了。
村里近兩萬畝山坡地流轉給公司和大戶,種上了薄殼核桃、大棗、柑橘、軟籽石榴、杏李等有機林果。農戶實現“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轉的“租金”,反租倒包的“薪金”,果樹收益分紅的“股金”。
柴溝村的軟籽石榴花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游覽。
昔日窮鄉僻壤,如今村美民富。借助縣里舉辦的“賞花節”“石榴節”,依山傍水的柴溝村引來不少外地游客。尤其在春夏之交,柴溝漫山遍野鮮花綻放、香風襲人,全村游人如織,村里的土雞蛋、芝麻葉、山葡萄酒、土蜂蜜等農產品都有了就近的銷售渠道。目前,柴溝村已脫貧97戶423人,全村僅剩的2戶8人已實施兜底保障。
柴溝村村民在休閑健身。
(本組圖片均由王洪連、楊冰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