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0日10:09 來源:映象網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尚賢者,政之本也 。”實現鄉村振興,基層干部起決定性作用。作為基層干部,要扛起鄉村振興的大旗,做好“領頭雁”。
觀村容知村況,是鄉村振興的固本之舉。基層干部要多到分包鄉村觀察,把村容村貌全面知悉、基本情況全面掌握、發展現狀全面摸清:小到阡陌小路,大到產業發展,都要能透徹了解。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立足村容村況,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才能夠精準謀劃,有效實現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等鄉村全面振興。
聽民聲知民情,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基層干部必須“接地氣”,掌握基層實情,深入農舍村戶、田間地頭傾聽民聲、了解民情,及時掌握基層和群眾的真實情況,將其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尋找適合并符合村民的發展路子。
問民需知民困,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舉措。基層干部應問清鄉村癥狀,梳理出針對性強的發展思路。急村民之所需,幫村民之所困,要帶著責任和問題,努力為村民謀劃出能夠切實解決群眾困難的好辦法,使村民生活真正得到改善。
切民意知民心,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所在。基層干部應為農村精準把脈,根據農村的現實狀況,準確定位農村發展的“癥結”。結合農村全面情況,在傾聽基層呼聲基礎上,緊抓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積極回應村民的強烈呼聲和殷切期待。協調推進鄉村振興的各個環節,努力切合民心民意。
做好鄉村振興的“領頭雁”,要有心系群眾的為民情懷,以改善鄉村面貌、推動鄉村發展為己任,切實為群眾謀福利;要有以問題為導向的務實態度,有發現問題的敏銳、正視問題的清醒、解決問題的自覺,牢牢抓住改革發展的“牛鼻子”;要有啃硬骨頭的信心決心,直面問題不推諉不回避,不等不靠、主動化解;要有敢闖敢干的改革精神,觀察經濟社會大勢、分析市場需求趨勢、研究自身發展態勢,找到鄉村振興、群眾致富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最為關鍵的是,要不斷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提高新時代黨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田坦)
四川還面向青少年群體創新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青年宣講分團,讓青年人宣傳、帶動、影響青年人。截至目前,四川省委宣講團開展集中宣講報告98場次,舉辦各種形式的互動交流活動近30場次,直接受眾4.6萬余人次,各地各部門共開展基層宣講1.5萬余場,直接受眾66萬余人次。
聯播+“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之際,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總書記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要求,與您一起學習。
河北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實施民心工程,補齊民生短板,解決百姓所急所盼,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期間,河北將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研究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村為民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增強為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據了解,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致力于打造功能齊全、服務規范、便捷高效的村民滿意窗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村為民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增強為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據了解,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致力于打造功能齊全、服務規范、便捷高效的村民滿意窗口。
體驗式治理的總體性工作任務主要有四個方面:情境融入、參與式觀察、行動性研究、總結報告。融入情境后,體驗式治理者必須積極參與當地的社會治理實踐,并進行反思性觀察。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作者:吳曉林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與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近日,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名單公布,64家基層文藝院團被授予先進集體稱號。達州文藝帳篷輕騎隊隊員 譚仕海:就我個人而言,只要我能上班一天,我就永遠是帳篷隊的一員。
12月3日,在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東外街道辦事處長虹社區,工作人員正在向居民普及憲法和相關法律知識。例如,相聲、小品等藝術形式可以成為法律知識的載體,模擬法庭可以更加直觀地幫助基層群眾感受公民的守法義務和法律的神圣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