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7日10:56 來源:映象網
開化縣近年來高舉生態文明旗幟,創設“紅色基金”,堅持黨建領航,全面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著力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問題,闖出一條“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生態強村”的偏遠山區村集體經濟發展之路,119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脫帽。(據光明網)
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離不開產業發展,產業發展離不開資金注入與資金保障。很多地區創新探索“貧困戶+金融+合作社”模式,就是為了引入金融機構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利用信貸支持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撐,促進產業發展向上向好。
多資合一,發揮有限資金的大效益。整合“兩山”特扶資金(部分)、“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專項資金”等特扶資金和財政資金,設立“紅色基金”,無疑有助于將扶持薄弱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各類資金集中起來抱團發展。這種盤活特殊資金的方式,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當然,有了全鏈條信貸支持,產業發展也更有底氣,讓干群對于脫貧更加充滿信心。
人心齊,泰山移。脫貧攻堅不只是幫扶干部的事,產業發展靠幫扶干部的一己之力也無法完成。幫扶事業需要各行各業積極參與,發揮各行各業的鏈接作用。創設“紅色基金”,也有助于讓扶貧產業接入市場,真正促使扶貧產業發展壯大,成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的重要支柱。
比如電商企業與農村農特產品的鏈接,就為農特產品的銷售拓寬了銷路,為農特產品增產增收提供了助力。金融機構與農村產業鏈接,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與支持。很多小合作、小鏈接,有效推動農村產業和農村群眾嵌入到社會發展鏈條中,在社會各行各業發展中順勢而為,實現自身發展。
通過多渠道投入資金,建立整合機制,明確責任,立下“軍令狀”,一些地方已經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征程中邁出了新步伐。高效發揮基金的“洼地”集聚效應,不斷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嚴格資金管理使用,全力以赴做好脫貧攻堅服務保障工作,貧困群眾如期脫貧奔小康將更有底氣。(朱小蘭)
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6日在武漢舉行。根據《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藍皮書》,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助力防貧、防返貧的作用不斷凸顯。
由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6日在武漢舉行。根據《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藍皮書》,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助力防貧、防返貧的作用不斷凸顯。
在當地農商銀行“扶貧小額信貸+脫貧致富貸”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僅靠賣駝奶每月就能掙10萬元。截至11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累計發放“脫貧致富貸”近7500萬元,惠及1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助力脫貧攻堅,鄭太高鐵鋪就百姓致富路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日前,貴州省宣布,全省剩余9個未摘帽的貧困縣全部出列。得知貴州6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比岡感到十分振奮:“這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當地實施的脫貧政策的有效性。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的減貧仍穩步推進,經濟最落后的山區也實現了脫貧。
12月3日至4日,省委書記王國生到南陽市桐柏縣、新野縣、南召縣、方城縣調研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等工作,就“十四五”規劃編制征求意見建議。
實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作成果,而是長期接續奮斗的心血結晶。當前,我國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發生率顯著降低,為推進扶貧脫貧戰略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打下了基礎。
全面推廣山西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脫貧模式,中西部22個省區市共組建扶貧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2.3萬個,吸納160多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在12月1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指出,“十三五”以來,高校畢業生累計達4088萬人,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77%以上。全面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辦民辦同招入學政策,24個大城市中免試就近入學比例已經達到98.6%,85.3%的隨遷子女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或者享受政府購買學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