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6日11: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馮其予 經濟日報
今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你是如何認識理解“全面小康”的?今天,我們聽權威專家來說說消費升級。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隨之而來的是國內消費需求正在悄然變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我國消費結構、方式、理念發生了什么變化?未來國內消費需求將呈現何種態勢?
1、當前國內需求有哪些顯著特點?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從全面小康的標準來看,當前我國國內市場需求呈現3個主要特點。
第一,居民消費能力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小康水平。小康是介于溫飽和富裕之間的一個階段,從人均GDP的標準來看,當前我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了1萬美元,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0%,遠高于小康標準。我國人均收入水平持續提高,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1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元,都遠高于當初預計的全面小康標準。如果以家庭收入10萬到50萬元作為標準的話,那么目前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4億人,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在全球遙遙領先。所以,無論是從國家綜合實力,還是從居民的收入水平來看,中國的消費能力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小康社會的水平,消費需求非常旺盛,消費規模持續擴大。
第二,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與消費結構也達到了小康水平,物質消費有保障,精神消費快速增長。從消費結構來看,溫飽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衣食無憂的生活獲得強有力保障,恩格爾系數已經連續8年下降,2019年我國恩格爾系數下降至28.2%。按照聯合國依據恩格爾系數劃分的生活水平劃分,一個國家平均家庭恩格爾系數大于60%為貧窮,50%至60%為溫飽,40%至50%為小康,30%至40%屬于相對富裕,20%至30%為富足,20%以下為極其富裕。當前我國的恩格爾系數指標已經遠遠超過小康水平,進入到富足的區間。而且,我國人均衣著類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也下降到6.2%。這些都表明,我國居民消費已經超過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水準。
第三,從消費滿足層次看,溫飽等生存方面的消費需求占總需求的比重正在下降,人們開始把收入用于發展型消費。在生存型消費得到全面保障的基礎上,我國家電、小家電、手機全面普及,汽車快速進入普通家庭,人均住房面積持續提高,物質消費遠遠超過小康標準。人們用于向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消費增速和占比持續提高。總體來說,消費層次已經達到了自我發展的要求。
2、消費需求的升級與躍升是如何實現的?反映出我國經濟結構變化的哪些特點?
趙萍:主要是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實現。
首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聚焦補短板,激發了消費需求躍升的潛力。在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的基礎上,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有利于暢通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經濟循環,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提升供給質量和水平。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達到6.1%,明顯高于全球經濟增速。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穩居第一,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3.9%。產業結構升級,能夠從供給側更好地滿足消費升級對品質消費、品牌消費和服務消費的需要。
其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各種制度成本,增強了微觀主體活力,創造了消費需求躍升的新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測算,2019年創新驅動指數為201.4,比上年增長15.6%。其中,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與GDP之比為2.19%,比上年提高0.05個百分點。企業愿意為創新投入,舍得為創新投入,創造更多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和新模式,創造新的消費需求,改善消費體驗。
第三,脫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顯著成效,保障了全體居民都能實現消費需求的躍升。數據顯示,2019年末,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09萬人;貧困發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在水和空氣等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的基礎上,才能去追求更高水平的消費升級。
供給側的變化,也體現出我國經濟增長結構的三大變化:
一是供給與需求結構更加匹配,供需之間的經濟循環更加暢通。2019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7.8%,已經連續6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主引擎”。
二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的創新驅動特點非常明顯。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快速增長,2019年網絡經濟對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80.5%。
三是區域經濟結構差距有所縮小,東中西和東北齊頭并進。以共建“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戰略為引領,區域經濟結構趨向均衡,消費增長呈現梯度增長格局,使得消費亮點更加持久。
3、當前我國消費升級出現了哪些顯著變化?這種變化是中長期趨勢還是短期現象?
趙萍:當前我國消費需求正在呈現3個顯著變化。
從消費結構角度看,商品消費持續穩步增長,但是在總消費當中,商品消費的占比不斷下降,而服務消費的增速和占比持續提高,人們把越來越多的收入用于服務消費,以滿足精神和心理需求,追求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等更高層次的滿足。
從消費方式角度看,線上消費將會長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線上消費的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商品和服務供給通過線上來實現,特別是5G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線上消費滲透率持續提高。
從消費理念角度看,隨著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持續提高,人們更善于合理安排消費支出,在財力允許范圍內更加追求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消費,消費需求源自人們內在對物質和精神的需求,模仿式、沖動式消費退居次要地位。
這3個變化并不是短期現象,而屬于中長期消費趨勢。這些變化將會對供給端產生新的牽引力,促進供給方式變革,增加有效供給,有利于供給與需求之間的良性循環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4、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指出,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了哪些新的課題?該從哪幾個方向發力?
趙萍:一是要夯實全面小康的收入基礎,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提升我國居民消費能力,要把全面脫貧作為消費端實現全面小康的突破口。
二是提升商品的供給質量和水平,更好滿足發展型需求。全面小康不是僅僅滿足于基本物質生活的需求,還要通過創新發展,提高商品的質量和工藝,滿足人們對于品質消費、品牌消費的需求,以實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三是要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滿足人民對民生等基本服務的需求。全面小康不只是物質方面的小康,還要加大對義務教育、基本醫療、育幼養老等方面的供給,提升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的供給能力,加快公共服務行業發展,徹底解決上學難、看病難、看病貴等基本民生需求問題,滿足人民的發展型需要。
5、全面小康社會建成后,國內消費需求將呈現怎樣的走勢?
趙萍:雖然物質生活的基本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但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止步。國內消費需求總體將呈現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其中,商品消費會持續穩步增長,服務消費會保持較高增速。在商品消費領域,創新型商品更受消費者歡迎,并形成更多消費亮點,帶動商品消費增速保持在較高水平。從渠道看,新業態新模式提升了消費體驗,增強了消費便利,進一步激發了消費潛力,帶動商品和服務消費持續穩步增長。
適度消費、綠色消費、共享消費的特點將會更加突出。人們除了通過商品消費滿足物質生活需要,通過服務消費不斷提升自我發展能力以外,消費的社會屬性凸顯。一方面,人們在消費時會在同等條件下選擇質量更好的商品和服務,改善自身福利;另一方面,追求低調內斂有愛的消費文化,促進社會和諧,通過選擇綠色低碳環保的產品,盡量減少消費本身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
東中西部、城鄉之間和不同階層之間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差異將會有所縮小。商品的供給能力、供給渠道持續改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也將逐步提高。社會整體的消費水平會得到明顯提升,各個區域和各個階層之間,代表消費水平的電器擁有量、汽車保有量、住房面積、基本公共服務等消費指標趨向均衡。
更多內容,請戳↓↓↓
來源:經濟日報
策劃:王薇薇 李景
記者:馮其予
制圖:高妍 倪夢婷
主編:王玥
本文內容系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
原標題:《“買買買”背后那些事兒》
閱讀原文
“這是今年第四次來參加藥膳培訓,學完這期,我就要出道開店了。”浙江省磐安縣的盧新亮在參加鄉土人才培訓后,收獲滿滿。今年以來,浙江省磐安縣大力開展藥膳師系統培訓,助力決勝全面小康。該培訓每季度1次,1次為期1周,吸引了76名鄉土人才參加,其中全程參與63人。
隨著新204國道的建設完成,海州區形成了一條串聯浦南、錦屏、新壩、寧海和板浦的S型都市農業產業黃金通道。在農房改善這一時代命題下,海州找到了打開農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金鑰匙”,一幅“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中國各項精準扶貧政策確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這種信念和行動令人欽佩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緬中兩國人民患難與共、守望相助。中國各項精準扶貧政策確保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這種信念和行動令人欽佩。
一兩黃金一兩茶,保靖黃金茶不僅具有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高葉綠素的特點,更以香、綠、爽、醇的特有口感在高檔綠茶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因為黃金茶發生巨大變化的不止是黃金村,一山之隔的吉首市馬頸坳鎮隘口村村民也因這一綠色產業富了起來。
” 一名學生家長的反問,令韋君玉記憶猶新。1996年,8歲的韋君玉入讀白云鄉中心校,和村里4個小伙伴一起成為第二屆“武警紅瑤女童班”的學生。” 教學、家訪、談心,課上嚴要求,課下勤關心……一回生,兩回熟,學生們私下開始管韋君玉叫“君姐”了。
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既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也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 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既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也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集中體現。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這表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建設“四好農村路”是指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四好農村路”疏通了交通“微循環”,城貨下鄉、 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雙向、多向運輸便利又帶動促進了產業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于有習近平同志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與會同志認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中國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跨越,也是中國對人類社會的偉大貢獻。
霜降過后,蘆筍枯黃的植株被漸次割倒,而深藏地下的根莖,則開始“冬眠”,等待下一個花季。如今,貧困戶都已摘帽,大伙兒說,能有這樣的好結果,都是陳勝泰種蘆筍種下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