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6日09:54 來源:人民日報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云南昆明尋甸縣結合農業大縣的實際,大力扶持和發展馬鈴薯制種和種植產業,全縣年培育優質種薯6萬噸,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總產50余萬噸,產值六億余元,馬鈴薯成了山區、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經濟支柱。
尋甸縣87%的國土屬于山區和半山區,非常適合馬鈴薯種植,常年都有鮮薯種植和銷售。該縣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尋甸高原特色優勢產業列入重點產業扶持發展項目,從政策和資金方面,加大資金投入,讓馬鈴薯產業成為該縣廣大農村增收致富的拳頭品牌。
培育優質的脫毒馬鈴薯種薯,是有效提高產量促進增收的重要手段。多年來,該縣在六哨和鳳合建立了兩個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使馬鈴薯的試管脫毒苗,生產能力達500萬株,并在六哨、鳳合、功山、聯合、甸沙建立了近3萬畝的原原種一級種二級種基地,年產種薯6萬多噸,可供全縣30萬畝種植用種。
據六哨鄉農業科長杜春永介紹,六哨鄉種薯基地占地80畝,除了生產馬鈴薯脫毒種薯和種苗之外,還承擔了國家的馬鈴薯試區、云南省的馬鈴薯試區、還有相關大學和科研單位的馬鈴薯試驗。今年在六哨鄉種薯基地示范實驗的馬鈴薯品種就有370個,目前正準備推廣的有兩個,還做了大量的測土配方施肥,還定期或不定期的到各個村委會,各個村子進行技術培訓和技術推廣,以幫助廣大種植戶提高種植水平,增產增收,最終達到致富的目的。
在六哨鄉馬鈴薯繁育基地,每年都要精細化培育3000噸種薯,該基地是云南省農科院、云南農業大學、云南師范大學馬鈴薯研究院、南京工業大學的合作實驗基地,每年都會開展多項試驗示范工作。基地每年可生產200萬株試管苗、1000萬粒小微型薯種,通過多年試驗,成功培育“青薯9號”“蘭貴人”等6個主要品種,儲備了370多個品種。基地建成后,采取“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大力推廣普及科學種植,逐步形成了集優質種薯、配方肥料、病蟲防治技術、機械種植、農業保險、訂單銷路于一體的產業發展模式。
脫毒種薯推廣種植后,表現為生產勢強、植株健壯、葉色濃綠、薯塊大、商品性狀好,具有較高的抗病性,產量較未脫毒種薯提高30 %—50 %。橫河村民劉朝龍說,他今年種植了30多畝洋芋,全部是在六哨鄉農科站買的種薯,產量每畝達到3噸多,之前種的畝產只是2噸左右,這高的產量,自己根本想不到。按現在的價格,比去年要多增加3萬元的收入。
立足馬鈴薯現有優勢,尋甸縣將加大扶持力度,打造馬鈴薯產集供銷一體的產業品牌,為全縣脫貧攻堅成效鞏固提升、高原特色農業快速發展、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牢堅實基礎、提供有力產業支撐。
視頻簡介在湖口縣張青鄉青龍村的產業扶貧基地,幾十頭黃牛悠閑地吃著草。這幾十頭黃牛可是青龍村增收致富的大產業,這些優質肉牛養大后純利潤非常可觀。除了養肉牛,江西省司法廳駐青龍村扶貧工作隊還帶領村民養雞鴨鵝,養魚,種了很多果樹和油茶樹。
聯播+“鄉親們脫貧后,我最關心的是如何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在我們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之際,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總書記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要求,與您一起學習。
在當地農商銀行“扶貧小額信貸+脫貧致富貸”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僅靠賣駝奶每月就能掙10萬元。截至11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累計發放“脫貧致富貸”近7500萬元,惠及1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青龍山鎮互利村的一些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村黨支部書記付永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過去種玉米趕上好年景一畝最多也就300元,現在一畝甘薯加工成粉條能掙3000元,又打工又分紅,日子越過越好。
12月6日,農民在河北新河經濟開發區五里鋪村的溫室大棚里采摘火龍果。近年來,河北省新河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采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生態觀光采摘園等模式,引進火龍果、百香果等熱帶果品發展“南果北種”,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致富。
脫貧戶石玉明曾經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同樂村的油茶加工戶,靠加工油茶成為當地比較富裕的農戶。” 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許多貧困山區正是依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地開發扶貧產業,取得了非常好的脫貧成效。
目前,屏邊全縣已累計發展以荔枝、獼猴桃、枇杷為主的水果種植39.2萬畝,發展以杉木、榿木為主的用材林105萬畝,發展以草果、砂仁為主的林下中藥材31萬畝。屏邊縣縣長李雄文告訴記者,屏邊縣將苗繡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大力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苗繡產業。
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
初冬時節,走進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放眼望去,薄霧籠罩下的油茶園猶如仙境,一片片油茶園沿著丘陵起伏,滿眼翠綠,潔白的油茶花香飄山野。近年來,當地群眾在油茶園里蹚出了致富路,甚至口口相傳一句話:“一畝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婦又蓋樓。
據悉,“十大最美農村路”是一場由政府“搭臺”,網友“唱戲”,基于融媒體宣傳策劃的線上線下推選互動活動。經過網民評議、組織推薦、網絡投票、專家評審,重點考量質量、管理、養護、綠色等10個方面指標,精選出2019年度“十大最美農村路”以及若干特色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