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4日08:17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紐約時報》、《國會山報》法新社等多家媒體消息,在威脅“封禁TikTok”后,美國總統特朗普3日再次發出赤裸裸恐嚇——TikTok必須在9月15日之前賣給美國,否則必須關門,而且相當一部分前錢要交給美國財政部,“因為是我們讓這筆交易成為可能”。
美國《國會山報》報道稱,特朗普3日在白宮記者會上贊成微軟收購TikTok,“我們把日期定在9月15日左右,到那時它將在美國關門大吉,但如果微軟或者其他大公司買下它,那將是有趣的事”。特朗普稱,“我不在乎是微軟買或是誰買,只要是一家大公司,一家安全的公司,一家非常美國的公司買下來就行,而且買整件東西可比只買其中30%要容易。”
報道稱特朗普還特意強調說,無論微軟還是其他公司在完成與TikTok的交易后,相當大一部分錢必須交給美國財政部,“因為是我們讓這筆交易成為可能。”《紐約時報》稱,特朗普在講話中并沒有解釋這筆交易將如何操作。
在講話中,特朗普最赤裸的威脅是,“他們不會擁有任何權利,除非我們給它權利”。
“特朗普在TikTok上反轉,為微軟競購打開大門”,《紐約時報》3日以此為題報道稱,這是特朗普威脅“封禁TikTok”之后首次就微軟收購TikTok表態。《紐約時報》評論稱,特朗普的表態至少表明TikTok得到了暫時的緩解。
連日來,美國政府聯合商業巨頭恐嚇并強買TikTok引發國際關注。德國新聞電視臺3日指出,TikTok事件是美國經濟強權的又一象征。德國、法國等許多歐洲國家的企業也曾遭到美國的各種調查。俄羅斯媒體和學者建議俄效仿美國“經驗”,封禁在俄運營的美國社交媒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3日表示,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對有關企業作“有罪推定”并發出威脅,這違背市場經濟原則,暴露了美方所謂維護公平、自由的虛偽性和典型的雙重標準,也違反了世貿組織開放、透明、非歧視原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全文摘編如下: 今年早些時候,82歲的斯蒂芬·奧斯汀在TikTok上成為明星,因為他上傳了一段自己在得克薩斯州沃思堡附近老年公寓中自己做飯的視頻。” 德國健身愛好者、現年80歲的埃麗卡·里施科在TikTok上受到追捧,因為她發布了自己做平板支撐以及與81歲的丈夫表演舞蹈動作的視頻。
據美媒當地時間周四下午報道,美國商務部決定暫不執行TikTok禁令,以遵守賓州聯邦法院做出的判決,等待進一步的法律進展。有三名TikTok創作者針對特朗普政府的禁令提起訴訟,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地區法院在10月30日對這起訴訟作出裁決,叫停美國政府禁止向TikTok提供技術服務的禁令。
【簡介】10月30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地區法官裁定,阻止美國商務部關于TikTok的禁令在11月12日生效。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11月2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就此表示,中方一貫反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外國企業的霸凌行徑。
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我注意到了有關的報道,中方一貫反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外國企業的霸凌行徑。 汪文斌指出,我們也注意到,有關法官寫道:“(美國)政府自己對TikTok應用對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的描述都是假設的。
10月31日,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思義在倫敦接受了總臺記者的電話專訪。” 羅思義認為,盡管美國對中國進行技術抵制,但這并不說明美國能取得成功。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地區法院法官溫迪·比特斯通于當地時間30日,制止了一項原定于11月12日生效的,禁止任何美國企業與TikTok進行技術交易的禁令,該命令此前由美國商務部下達。據悉新的制止令要求在法庭審理此案期間,美國商務部不得執行禁止向TikTok在美業務提供數據儲存、內容輸送和其它技術交易的禁令。
外媒稱,五中全會公報傳遞出樂觀和國家自信的信息。報道稱,習近平領導的中共高層10月29日結束了一場閉門會議,會后發布的公報稱:“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上集說到美國打壓TikTok等外資企業的利刃——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以及利刃背后,四處煽風點火的美國議員和在幕后花錢雇傭說客的企業巨頭Facebook。于是極端保守的茶黨和他擁護的保守派政客們,踩著美國人民的焦慮上位了。
在經歷被迫出售、和美國公司達成共識、被特朗普政府推翻、美國法院叫停TikTok禁令等一系列反轉之后,TikTok的命運至今尚無定局。今年7月,科頓、盧比奧等人再次點火,聯名給美國國家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國土安全部寫信,渲染對TikTok的擔憂。
根據路透社報道,TikTok周二表示,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招聘3000名工程師,主要分布在歐洲、加拿大和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