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2日16:0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人類夢想追逐到哪里,就希望時空定位到哪里。人類腳步邁進到哪里,就希望導航指引到哪里。7月31日,源自中國的北斗系統邁入為全球定位、導航的新階段。在這個重要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傳承好、弘揚好新時代北斗精神。在中國智慧、中國坐標背后,蘊含著什么樣的中國精神呢?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出席建成暨開通儀式并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開通儀式之后
習近平在這個展覽上看了什么?
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人民大會堂(總臺央視記者張慶拍攝)
△儀式現場的講話臺(總臺央視記者王志明拍攝)
深邃夜空,斗轉星移。北斗星,自古為中華民族定方向、辨四季、定時辰。我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以“北斗”命名,恰如其分。昔有指南之針,今有北斗導航,這是中國智慧遙隔時空的接力。
△北斗星
從2000年10月第一顆北斗一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到今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完成部署,20年來,44次發射,中國先后將4顆北斗試驗衛星,55顆北斗二號、三號組網衛星送入太空,完成全球組網,為世界貢獻全球衛星導航的“中國方案”。
北斗系統是黨中央決策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時政新聞眼》梳理發現,習近平不僅在2014年、2016年、2018年三屆兩院院士大會上“點贊”北斗導航,還先后兩次在新年賀詞中介紹北斗導航的進展。從2019年賀詞中“北斗導航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到2020年賀詞中“北斗導航全球組網進入沖刺期”,再到今年7月31日建成開通,北斗系統“瓜熟蒂落”。我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視頻丨點亮北斗 走向世界
儀式結束后,習近平參觀了北斗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展覽展示,聽取工程建設、運行服務、應用推廣、國際合作和發展展望介紹。
△從左至右:北斗三號傾斜地球軌道衛星模型、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模型、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模型。(總臺央視記者彭漢明拍攝)
△北斗時空表自動接收北斗衛星授時信號,顯示標準時間。(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華為北斗高精度手機(總臺央視記者李曉周拍攝)
國之大器,利國惠民。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修建,是北斗為復雜地形地貌實現高精度定位、精確標繪。今年5月,中國登山健兒再登珠穆朗瑪峰峰頂,同樣以北斗數據為主。北斗的創新應用還體現在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領域。2035年前,北斗還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時空體系。
航天人的“造夢”接力
今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前夕,孫家棟等11位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表達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信心。他們很快收到了總書記的回信。信中說,“你們青春年華投身祖國航天事業,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國航天未來,讓我深受感動。”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自2016年起,每年4月24日設立為“中國航天日”。這是上海航天工業展示館的東方紅一號衛星(模型)。
孫家棟是“兩彈一星”元勛、“東方紅一號”衛星總體設計工作負責人,后來又帶領團隊完成了我國北斗一號、北斗二號建設任務,以及北斗三號立項和論證。孫家棟院士還是繞月探測工程技術總負責人。
△2007年“嫦娥一號”順利完成環月任務,78歲的總設計師孫家棟轉身擦去淚水。
7月31日,91歲的孫家棟院士坐著輪椅來到人民大會堂。這是一年之后他和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的再次見面。去年9月,孫家棟榮獲國家最高榮譽勛章——“共和國勛章”。
△孫家棟院士坐輪椅出席北斗系統開通儀式。(總臺央視記者王哈男拍攝)
△獨家視頻丨習近平去年9月向孫家棟頒授“共和國勛章”。
2015年,楊長風接替孫家棟院士擔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帶領團隊繼續為航天夢奮斗。
△楊長風在今年兩會首場“委員通道”上通過網絡視頻接受采訪。
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腳踏實地、行穩致遠。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賀電指出,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開通,凝結著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奮斗的心血,飽含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本色。
△7月24日,四川甘孜,貢嘎雪山星空銀河。
為何要傳承好、弘揚好新時代北斗精神?
在參觀北斗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展覽展示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26年來,參與北斗系統研制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斗,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斗精神,要傳承好、弘揚好。
△北斗一號、二號、三號分別于1994年、2004年、2009年啟動建設。
什么是新時代北斗精神?當天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賀電指出,要大力弘揚“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時代北斗精神。
為什么要傳承好、弘揚好新時代北斗精神?這一精神的每一層面都飽含時代意義。
自主創新
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斗系統。研制團隊首創星間鏈路網絡協議、自主定軌、時間同步等系統方案,填補了國內空白。北斗導航衛星單機和關鍵元器件國產化率達到100%。總書記多次諄諄告誡:“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不能總是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
△6月23日,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即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點火發射成功。
開放融合
北斗系統鼓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高水平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提倡與其他衛星導航系統開展兼容與互操作。就在三天前,習近平在向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致賀信時說,十多年來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開放交流是探索科學前沿的關鍵路徑。
△全系統全頻高精度定位板卡(總臺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萬眾一心
習近平指出,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建成開通,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2014年6月,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說,“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我國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這個法寶搞出來的,千萬不能丟了!”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標志(總臺央視記者王志明拍攝)
追求卓越
“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這是北斗系統的發展理念。北斗三號衛星采取了多項可靠性措施,使衛星的設計壽命達到12年,達到國際導航衛星的先進水平。2018年5月,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寄語廣大科技工作者:“追求卓越、贏得勝利,積極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燦爛星空,北斗閃耀。中國“星網”,導航全球。
新時代北斗精神,在中國人的心靈深處,鑄就閃亮的精神坐標。
△時政微視頻丨閃耀吧 中國人的北斗星辰
監制丨申勇 龔雪輝
主筆丨郁振一
視覺丨陳括 齊歡
編輯丨王繼陽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嫦娥五號月面“起飛”只是月球上的一小步,但卻是中國走向深空探測的重要一步,相信中國航天作為太空探索領域的先行者之一,在未來的路上將會不斷創造新的精彩。
“科學技術應該造福全人類。”11月10日,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首屆大會開幕,習近平主席的賀信彰顯了大國風范,讓世界吹拂起科技創新、共贏發展的勁風。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技創新大顯身手,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斗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楊長風:通俗地講,北斗衛星導航的原理是基于三球交匯原理,通過測量3顆以上導航衛星與用戶接收機的距離,解算用戶的三維位置坐標。
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主辦了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來自多家媒體的優秀記者講述他們參加“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輿論監督報道的故事。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聆聽“好記者”的“好故事”——寫在第二十一個記者節到來之際 對新聞工作者而言,只有擔當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才能與受眾一起跨越千山萬水,觸摸時代的脈搏。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聆聽“好記者”的“好故事”——寫在第二十一個記者節到來之際 對新聞工作者而言,只有擔當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才能與受眾一起跨越千山萬水,觸摸時代的脈搏。
仰望歷史的天空,家國情懷熠熠生輝;跨越時間的長河,家國情懷綿綿不斷。”面對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億萬人民所展現出的熾熱而深沉的家國情懷,激蕩人心、振奮人心,給人以無窮的奮進力量。
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在上海舉行。今年進博保電工作的數據融合能力、智慧輔助指揮水平顯著提升。分布于全市的129個搶修基地、173個搶修駐點、5000余名搶修人員、近1000臺應急搶修車輛也已全部到位,以最佳狀態迎接進博會的到來。
2000年10月31日,我國成功發射北斗導航試驗衛星01星,為我國第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定位系統的建設奠定了基礎。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開通。(責任編輯 李亞瓊 楊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