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01日16:27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貴陽7月31日電 題:安置點上的孩子們
新華社記者楊欣、吳斯洋
“家沒了,冰箱里的冰棍也沒了。不過現在住在這兒也挺好玩的,很多老師陪我們玩,也挺開心的。”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中坪鎮建設村三年級學生胡萬通說。不久前,一場山體滑坡損毀了他家的房屋,目前他和家人住在當地的一處臨時安置點。
入汛以來,貴州多地遭遇強降雨后,發生山體滑坡。從7月8日至今,中坪鎮已經發生兩起山體滑坡,由于監測和轉移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轉移出的部分村民,居住在這處臨時安置點。
這是一所即將完工的學校,站在學校操場上可以看到不遠處大片被山體滑坡沖擊損毀的房屋。據當地工作人員介紹,安置點內住著中坪鎮4個地質災害點的30余戶村民。二樓的教室改為宿舍,一樓則是倉庫和供孩子們使用的教室。
目前,安置點內還有30多名學齡兒童。正值暑期,當地部分學校組織教師和志愿者發揮所長,為安置點的孩子們開展豐富多彩的夏令營活動。
“活動是從7月13日開始的,目前已經開展半個多月了。我們從黔西縣一小、二小、三小抽調有愛心、業務能力強的老師,輪流過來上課,學生們都很喜歡。”黔西縣第一小學校長朱才利告訴記者,夏令營里的課程包括音樂、繪畫、書法等。
下午3點,記者來到夏令營教室,老師們正組織孩子們進行“破冰游戲”。趣味拼圖、比賽吹氣球、找凳子,一個個游戲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胡萬通比較調皮,卻對老師們充滿了好感。他把記者也當成了老師,一直纏著不讓走。在游戲中,胡萬通率先完成任務,在老師的帶領下,還乖乖地為身邊的小伙伴加油鼓勁。
教室里的兩面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其中一面墻掛滿了孩子們這段時間以來美術課上畫的水彩畫;另一面則是安置點內老師們為孩子們設置的心愿墻,墻上寫滿了孩子們的童言童語以及心里最真切的希望:“希望滑坡能早日結束”“長大后,我要當太空人”“我想讀書”……
談及這次活動的初衷,朱才利說:“剛來到安置點,我們看到孩子們有的玩手機,有的在打鬧,非常混亂,家長們也表示,目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們的管理問題。因此我們決定舉辦這次活動,讓孩子們能夠在快樂玩耍中陶冶情操。”
黔西縣第三小學教師聶堯霞已經是第4次到安置點輪崗了。在第一次結束上課要離開時,30多名孩子將她“團團圍住”,不讓她走,這讓她十分感動,當即答應孩子們還會再來。“當我看到孩子們一張張稚嫩的小臉洋溢著燦爛笑容的時候,我就想著一定要和他們一起走出困境,迎接災后的重建。”聶堯霞說。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謝謝您車長,您真的是太善良了。據當事車長,鄭州公交集團一公司四車隊279路公交車長巴翠介紹,當時她駕駛公交車行駛在路上。“當時看到她抱著孩子在那擦拭豆漿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去幫幫她。
據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11月30日出具的一份檢查申請單顯示,女嬰年齡為3個月29天,癥狀為“反應差、哭聲微弱、雙眼上斜、嘔吐一次、四肢末梢發涼”,臨床診斷為“顱內出血、休克”。
前幾天(12月3日),寧夏石嘴山市一名10歲男童在冰面玩耍時不慎掉入湖中,多虧周圍的群眾及時發現并救起,男童并無大礙。這時,正在湖邊散步的張女士發現后,便急忙叫自己的丈夫張敬磊前來幫忙。
在安徽省蕪湖市有一所民辦盲人學校,辦學41年來,培養了近萬名盲人學生。 蕪湖市盲人學校校長 席蔚菁 :我們在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過程當中,不僅僅要教他文化知識,專業技能,還要教他生活自理能力,還要培養他良好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2020年12月7日,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對原告郭希寬、杜新枝、姚策訴被告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原告姚策訴被告河南大學淮河醫院侵權責任糾紛兩案一審公開宣判。姚策訴河南大學淮河醫院侵權責任糾紛案,法院依法判決河南大學淮河醫院賠償姚策醫療費、營養費、誤工費、交通費等各項費用共計361312.94元(已給付100000元,尚需給付261312.94元)。
2020年12月7日,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對原告郭希寬、杜新枝、姚策訴被告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原告姚策訴被告河南大學淮河醫院侵權責任糾紛兩案一審公開宣判。
在中州大道黑朱莊路一所小學附近,不少前來接送孩子的車輛停在路邊,讓這里成為整條路上為數不多需要排隊通行的路段。對于限行首日的交通狀況,一位市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明顯感覺通暢多了,“感覺像是過年了。
12月3日凌晨3點15分,新鄭市消防救援大隊接到報警稱,龍湖鎮東徐村一住戶妻子從五樓墜下,被困二樓。新鄭市消防救援大隊立即調派祥云路小型站一輛搶險救援車和一輛水罐車前往救援。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一個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得益于教育扶貧政策,他在貴州當地的職業技校免費就讀,畢業后又獲得了去寧波技師學院免費深造的機會。
時隔將近2年,2020年11月30日,車友蘇先生再次聯系河南交通廣播,稱孩子恢復有了極大好轉,為此也希望通過河南交通廣播對救治孩子的醫生表示感謝。在記者晁兮的引領下,蘇先生一家人見到了當時救治孩子的河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馮書彬,一見面,蘇先生就握住了馮醫生的手說,是您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