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9日21:0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科研人員已建成葉面積指數自動觀測網絡,可彌補傳統地面測量方法在時空分辨率上的不足,其數據將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精準農業等領域的科研與實踐產生重要影響。
這一觀測網絡由該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完成,在國內首次實現對典型生態環境下葉面積指數的全國范圍、長時間持續地面觀測。
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地表面積上方植物單面葉面積之和。在田間試驗中,葉面積指數是反映植物群體生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控制著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植被蒸騰、碳循環、降雨截留等陸面過程,其大小直接與最終產量高低密切相關。它也是全球生態研究的重要輸入參數,在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
從20世紀末開始,科學家便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全球及區域尺度的葉面積指數產品生產,并取得了巨大進展,但由于缺乏持續的大范圍和長時間地面觀測,葉面積指數產品真實性驗證成為長期困擾科學家的難題。
針對這一問題,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陸地觀測衛星共性應用支撐平臺項目”支持下,開展了葉面積指數地面觀測網絡系統建設工作,在全國規劃布設15套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葉面積指數無線傳感網絡系統,覆蓋農田生態、森林生態、草原生態等主要生態系統類型。截至2020年7月,已獲取有效原始數據1200萬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