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10:04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首倡之地當有首倡之為”
——精準扶貧的湖南答卷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禹愛華
夏日,陽光明媚。群山環繞的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苗寨吊腳樓鱗次櫛比。
回村創業的女大學生施林嬌身著精美的苗族便服,背上竹編小背簍,嫻熟地通過手機直播起來。動聽的苗歌、清甜的米酒……千年苗寨的點點滴滴,正通過網絡向外界真實呈現。施林嬌說:“這里不再是貧困的偏遠苗寨,而是我們的幸福家園,是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創業沃土。”
從深度貧困苗鄉到小康示范村寨,十八洞村的變遷,是湖南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6年多來,湖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進展。2012年至2019年,全省74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3.43%下降到0.36%。
“首倡之地當有首倡之為”。湖南以精準扶貧首倡地的責任擔當,交出了一張精彩的答卷。
靶向施策,精準發力“拔窮根”
6月11日,古丈縣默戎鎮翁草村“白葉一號”茶葉基地,660畝白茶苗吮吸著山野靈氣,迎著陽光茁壯成長。龍月鳳等20多位村民,正在茶葉基地除草施肥,“一天100元,一年集中搞幾個月,能賺9000多元。”龍月鳳說。
幾年來,湖南省實施產業扶貧項目超6000個,探索出“四跟四走”產業扶貧模式,蹚出產業扶貧新路子。
精準扶貧,貴在精準。湖南在全國率先制定下發《全省貧困村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形成了識貧、校貧、定貧的精準識貧工作機制。同時大力實施“五個一批”工程,通過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提高脫貧質量,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公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督查激勵省份名單,湖南名列其中。全省“十三五”期間計劃易地扶貧搬遷的69.4萬人已全部入住新居。
2019年,湖南調整提高貧困人口脫貧年人均純收入標準,由之前的每年3400元調整到每年3700元,今年,標準再次調整,提高到每年4000元。目前,全省超100萬名兜底對象分類保障到位。
脫貧質量大幅提升,脫貧摘帽步伐加快。2月29日,經湖南省政府批復同意,邵陽縣等2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至此,全省5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6920個貧困村脫貧出列。
壓實責任,合力吹響“沖鋒號”
3月8日,商務部在城步縣掛職的副縣長劉書軍行色匆匆趕到丹口鎮下團村,當起了帶貨主播,向網友推銷當地的蜂蜜、泡椒等農產品,當晚銷售額超過1萬元。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農產品銷售不暢,不及時化解,部分群眾有返貧風險。”劉書軍說。
盡管5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但全省還有19.9萬剩余農村貧困人口要按期脫貧,已脫貧人口也需要鞏固提升,部分還有返貧風險。突如其來的疫情更使脫貧攻堅難度“加碼”。
2月10日,在戰疫的關鍵時刻,湖南召開全省決戰脫貧攻堅暨防控新冠肺炎阻擊戰動員大會,向全省發出動員令:脫貧攻堅戰和疫情阻擊戰“兩場硬仗一起打”。
3月下旬,在湖南所有縣市區全部調整為低風險等級后的第一時間,省領導便急赴貧困地區集中調研,要求一鼓作氣,盡銳出戰,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勝利。
高位推動,上下聯動。湖南明確省委是“總前委”、市委書記是“縱隊司令”、縣委書記是“一線總指揮”、鄉鎮黨委書記是“主攻隊長”、村支部書記是“尖刀排長”。層層壓實責任,向貧困發起總攻,帶動資金、人員等各方要素加速匯聚,形成攻堅合力。
財政資金逐年增加。2016年至2019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共計投入319億元,年均增長20.67%。
駐村幫扶盡銳出戰。全省選派近6萬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奮戰在攻堅一線,帶領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
開展對口幫扶和“攜手奔小康”行動。省內14個經濟發展較好的市、縣(市區)與14個貧困縣攜手奮進奔小康。
社會力量紛紛參與。全省6000余家民企積極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幫扶超90萬名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決戰決勝,啃下最后“硬骨頭”
“國貧縣”新田縣門樓下瑤族鄉竹林坪村,滿山青翠。
路不暢,水不通,供電不穩定……美麗的竹林坪村,過去也窮得令人心痛。村黨總支負責人馬石真說:“別人窮得家徒四壁,我們過去路不通,住杉木皮房子,四壁都不全。”
改變從修路開始。2013年,竹林坪村開始修通村水泥路。2018年,開始修通組水泥路。村民興高采烈,搶著免費招待施工隊,雞肉豬肉黃牛肉,熱情里包含著熱盼。2019年年初,竹林坪村整村脫貧。
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全省6920個貧困村跟竹林坪村一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6年多來,湖南瞄準貧困地區的發展短板,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全面完成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完成農村公路建設和提質改造6萬公里,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暢率達100%,解決1617多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光纖網絡覆蓋率和貧困村電網改造率達100%。
2013年以前,全省貧困村多數為“產業空白村”。2019年年底,在武陵山脈、羅霄山區、洞庭平原,特色種植滿山鄉,鄉村旅游鼓腰包。全省所有貧困村都有了當家產業,貧困戶家家有事做。
湖南把精準扶貧與“三農”發展、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與壯大區域經濟密切關聯,與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統籌推進,做出了一篇沾滿泥土芬芳的產業扶貧大文章。
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吃勁,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目前湖南剩余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的占76%,小學及以下文化的占61.8%,且大多集中在武陵山連片特困地區。
扶貧又扶志,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貧困群眾精神面貌大為改變。古丈縣尚家村55歲的梁德勝曾是出了名的懶漢,被十八洞村龍先蘭由懶變勤脫貧又脫單的故事觸動,自己開發茶園種植黃金茶,閑時到扶貧車間打工,如今收入節節高。
湖南省扶貧辦主任王志群說:“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對‘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湖南人來說,交上這份即將全面戰勝絕對貧困的答卷,也意味著要繼續直面解決相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的考卷。”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27日 01版)
記者從昨日在鄭舉行的河南省知識產權研究會2020年年會暨第五屆知識產權中原論壇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底,“十三五”期間,全省共申請專利108萬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4件。
11月25日,全省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現場會在開封召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交流創新做法,進一步提高治理水平,持續推進全省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省委網信辦主任郭巖松,省委網信辦副主任陳明,開封市委副書記秦保強出席會議。會議由陳明主持。
近日,鄭州市召開全市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暨涉企信息歸集工作會議,部署市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進一步推進鄭州市企業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工作。鄭州已歸集各類涉企信息418萬條
據統計,至2018年底,廣東全省94%的行政村、75%的自然村、91.5%的農村居民喝上自來水。目前,廣東已建成各類農村供水工程2.07萬宗,全省20500個行政村的99.9%、15.4萬個自然村的87%實現了集中供水,受益人口6300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2.5%。
23日白天,全省陰天,西部、西北部有小雪,其它地區有小雨或雨夾雪,其中東南部有中雨或雨夾雪。受山西降雪影響,禁止七座(含七座)以上客車及貨車上站的路段有: 晉新高速(G5512)武陟收費站、平原新區西收費站;
明天傍晚到21日,西部、西北部高海拔山區有雨夾雪或小雪,其它地區有小雨,其中東部、南部部分地區有中雨。明天白天,三門峽、洛陽、南陽、信陽、駐馬店五地區和平頂山地區西部陰天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其中高海拔山區有雨夾雪;其它地區多云轉陰天。
全省國家職業資格統一鑒定考試將于11月21日開考,每位考生的考試信息通過短信和郵件兩種形式發送。未收到短信或郵件的考生請聯系報名機構獲取考試科目口令。
省統計局昨日發布10月份全省經濟運行分析。分析指出,10月份,我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成效持續顯現,生產穩中有升,需求持續回暖,物價總體平穩,全省經濟運行延續穩定恢復態勢。
今天夜里到19日,南部陰天有小雨或零星小雨。最低溫度:西部、北部8到10度;南部13到15度;其它地區11到13度。20日,全省多云轉陰天,西部、西北部高海拔山區有雨夾雪或小雪,其它地區有小雨。
16日的鄭州,太陽早上還從霧霾中努力掙扎出個笑臉,到中午以后,太陽徹底銷聲匿跡,天氣陰沉沉的。在降水方面,17到19日全省有小到中雨,17日淮河以北有大雨,部分地區有暴雨;20到23日西部、西北部有雨夾雪或小到中雪,其它地區小到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