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4日11:1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國際論壇筆會】
作者:伊日·帕勞貝克
新冠肺炎疫情的迅猛來襲震驚了全世界,但這實質上是一場防御戰。超載的地球正在抵御一場來自人類圈的攻擊:人類濫用自己的新能力,試圖從根本上改變地球的自然力量對比。我們必須尊重這一事實,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基于同樣的邏輯,羅馬俱樂部聯合主席桑德琳·迪克森·德克塞夫說:“新冠病毒對整個世界的影響表明,整個地球、所有物種、所有國家和地緣政治任務都是緊密相連的。除新冠病毒外,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和金融危機也沒有國家邊界之分。”“亂砍濫伐、生物多樣性減少和氣候變化,都提高了疫情的風險。亂砍濫伐拉近了野生動物與人類的距離,增加了人畜共患病毒跨界傳播的可能。為了發展自然導向型、公共福利型綠色循環經濟,我們需要找到事情發生的誘因。”
伊日·帕勞貝克
(Ji í Paroubek)
曾擔任捷克共和國總理(2005—2006)、捷克社會民主黨主席,捷克互聯網雜志Va e věc主編。
1.拒絕團結的根源在于貪婪
在那些關注地球資源有限性的人看來,與當下聚焦于人類健康威脅相比,實際問題要多得多,但這么看問題太過寬泛。例如,談到建設一個滿足公共福祉的經濟,我立刻注意到需要扭轉近幾十年的趨勢:幾十個最富有的家庭擁有世界一半的財富。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消除不可持續的社會不平等,參與全球合作的各經濟體就不能采取“競底”策略,即為了追逐利益,不惜采取低工資、減稅和最具破壞性的監管。我們正開始感受到,單單以“底線”數字,即利潤,來評估經濟表現是多么誤導,因為在這樣的利潤后面是不可勝數的破壞。
我們眼下還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藥方,但了解治療“競底”的藥方卻已有時日。例如,二十國集團會議、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以及其他關注緊迫議題的場合,經常會討論這些藥方。不幸的是,這些討論常常要么囿于學術層面,要么無法達成協調行動。單個公正的國家改變不了世界,盡管我并未低估榜樣的力量。但是,要想得到更持久的改變,至少需要一群強大的、愿意合作的國家,利用其在世界經濟中占比的分量,共同推動落實達成的解決辦法。
正如布里埃爾·祖克曼或托馬斯·皮凱蒂所建議的那樣,唯有一個由經濟強國組成的合作性群體,才能在更大范圍內運用相同的稅基和金融財富登記來干預諸如減稅、逃稅和避稅天堂。這一群體會發現稅收陷阱在哪兒,誰在逃避納稅義務,在哪兒逃避。然后,這個群體會采取共同的海關保護措施來打擊避稅天堂,以防止不公平競爭。拒絕團結起來解決共同面臨的問題——其根源在于貪婪是經濟活動的主要驅動力——將導致我們的星球開始變成地獄。
歐盟7月7日發布夏季經濟預測報告說,由于放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步伐比原計劃緩慢,歐盟和歐元區今年經濟萎縮程度將比此前預期更嚴重,明年復蘇也將更緩慢。圖為7日,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餐館的工作人員在做準備工作。新華社記者 張鋮攝
這些看似與疫情無關的話表明,當前危機的解決不僅有賴于集中力量于醫學研究,以及以負責任的態度遵從流行病學家和衛生學專家的建議。正如任何重大變故一樣,這也是一個帶來根本改變的良好契機,可以警醒世人從更尖銳的角度看待環境壓力。即便是世界上最自由的政府也開始斷然采取一系列社會措施。人們意識到,倘若社會中一部分人無法承擔醫療檢測費用、居家隔離或照顧突然停課的孩子,新冠病毒將會有新的暴發,并帶來更猛烈的打擊。
因此,以充分的社會關照和社會公道面貌出現的團結和公平,不僅是道德問題,更關乎人類的生存。當新冠病毒再一次向各國政府表明這一道理時,各國政府毅然拋卻了緊縮政策之下對過高預算的憂慮,開始提供補貼或貸款擔保,動用社會政策工具。其中,用得最普遍的是短時工作,即政府支付部分工資,以防私企因需求劇減而裁員。此舉還有別的好處,它使我們想起進步左翼的夢想——全民基本收入。
2.韌性、靈敏度和應變能力
但如果一些國家只能在低水平上運用團結工具,也會導致不公平。這正是為什么歐盟特別是南歐國家倡議使用歐盟共同基金來為這些政策提供融資。不由國家預算提供資金,是因為自2008/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南歐國家始終沒有擺脫政府債務的陰影。
7月15日,法國迎來2020夏季打折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于6月24日開始的夏季打折季推遲至7月15日,將于8月11日結束,為期四周。圖為15日,一名女子戴口罩走過法國巴黎街頭一處打折季的廣告牌。新華社發
在某些領域,已經采取了同樣的步驟。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支持歐洲央行與銀行業合作,提高借貸的靈活性,特別是風險時期在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方面采取更靈活的政策。根據歐盟委員會2005年6月29日發布的銀行業一攬子計劃,需要加快運用經濟民主工具,如“員工項目”。這是一個新創的機會,受到威脅的企業可以關閉,或向雇員進行風險銷售,企業由此變為雇員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
關閉國家邊界和保持社交距離不可避免地導致地方化盛行。疫情還加快了數字化的使用和機器人對人類的取代過程。印孚瑟斯的總裁、世界經濟論壇委員會委員莫希特·喬希留意到很多這樣的變化。他說:“靈敏度、擴展性和自動化是當今工商新時代的關鍵詞,擁有這些能力將是贏家”。
此次疫情凸顯出數字化和遠程合作的優勢,將使我們重新評估和塑造消費、供應、互動和生產的模式。數字化和遠程合作不是嶄新的事物,現在正以分布式數字合作的形式,得到快速發展,并可以運用于遠程全球生產中心。
這臺名叫Cira 02的機器人由埃及工程師馬哈茂德·科米開發,可以進行新冠病毒的檢測。圖為7月17日,在埃及北部城市坦塔,一名男子通過Cira 02機器人進行檢測取樣。新華社發
政府引入全民基本收入要素,可使人們即使在生產過程中被取代,其福利也不會受損,政府這樣的干預無意中加快了數字化趨勢。這些中心可以規模不大且能夠服務于本地化的需求。同時,較小規模的地方經濟與當地人的購買能力更相適應,因而他們對經濟民主化持開放態度。
更大規模的生產和地理的多元化,是構成韌性即抵抗力的要素。喬西強調指出,從長遠來看,各行各業應當努力提高韌性和反應速度。為了提高韌性,我們要在供應鏈中逐步推廣機器人自動化和人工智能,以減少接觸,消除感染風險,降低對現場工人的依賴。在需要增加或減少生產的時候,更大規模的生產和地理的多元化還有助于應對需求的突然變化。
韌性、靈敏度和應對突發變化的能力是所有戰略的核心。喬西總結說,各行各業需要搞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強,哪些方面可以更加靈活。
3.人工智能并不意味著世界的分裂
后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將會是什么樣子?事實上,我們正在目睹一場針對不確定性所作的反應。早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這種不確定性就已經在“超全球化”背景下出現,且程度越來越高。來自慕尼黑大學的凱末爾·基里克、慕尼黑工業大學及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達莉亞·馬林這兩位德國學者注意到了這一點。他們指出,早期的全球化實踐(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將生產轉向低成本國家)在“鐵幕”消失和中國入世后,經歷了大規模的擴張。交通革命即集裝箱的廣泛使用進一步推動了全球化進程。隨著全球價值鏈的形成,我們開始步入“超全球化”階段,該階段僅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止過。在巔峰時期,全球價值鏈一度占到世界貿易增長的60%。
經濟學人智庫報告指出,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來取代人類的強大動力并不是新近才出現的。報告認為,2011年后,全球價值鏈的增長就已停滯,原因之一就是世界貿易不確定性的增加。在2008/2009年金融危機和2012年歐債危機期間,世界不確定性指數升高了200%。根據該報告,世界不確定性指數主要是指不確定性或變化的表現頻率。
2003年非典暴發期間,世界不確定性指數增長了70%。如果將世界不確定性指數與全球價值鏈數據聯系起來,可以看出不確定性對富裕國家全球價值鏈的巨大影響。報告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不確定性增加300%,相應地,全球價值鏈活動也將減少35.5%。
世界經濟的一個重大變化是制造業向富裕國家的回歸。取代離岸的是其相反過程——回岸。新技術成本的下降正在彰顯低廉工作的重要性。這將增加生產在附加值中的份額,但本身并不意味著對工人有利。報告認為,特朗普和新冠病毒都加快了世界勞動分工的變化,但真正的誘因卻是2008/2009年的國際金融危機。
2014年,韓國和日本是機器人行業的領導者,每1000名工人中約有6個機器人,而德國有4個,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亞有2個,美國有1.5個。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到來并不意味著世界的分裂(除非下一屆美國政府專注于此),但短距離物質生產將會是一個優先選擇。該政策對發展中國家形成的重大沖擊,需要各國協同應對。我們已經認識到需求,但還需要相互協調。
(該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協調供稿,王靈桂統籌,王文娥翻譯)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24日 12版)
由于美國大選后新舊政府有望有序交接顯著緩解了市場擔憂,紐約股市三大股指24日均顯著上漲,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首次突破三萬點整數關口。
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于11月4日在上海正式揭幕。作為中國宣示擴大開放決心的一扇重要窗口,在全球疫情蔓延帶來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這場如期舉行的盛會備受海內外各界關注,也引發了參展商們的熱議。
11月3日晚間,新疆召開第八場新聞發布會,通報疏附縣、阿克陶縣最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倪明健說,認真落實農村疫情防控措施。通過大喇叭、流動小喇叭等傳統方式,宣傳防控知識,引導群眾改變傳統的風俗習慣,減少或避免走村串戶、趕集逛街等聚集性活動。
在美聯儲周一(21日)發布的一份文件中,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雖然美國經濟出現了一定復蘇態勢,但整體復蘇前景依然充滿不確定性。在文件中,鮑威爾稱很多經濟指標出現回升,在經歷了第二季度的慘淡之后,美國經濟開始反彈。
當地時間9月8日美聯儲數據顯示,美國7月消費者信貸較此前一個月增長了122億美元,這是這一數據連續第二個月出現增長,但7月數據低于彭博社此前預計的130億美元水平。消費者信貸的增加與零售業增長勢頭一致,增長主要來自于汽車銷售領域,但目前美國消費者信心水平整體依然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當地時間8月2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滑31.7%,盡管較初值略有上調,仍創1940年代以來最大季度降幅。△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GDP按年率計算下滑31.7%,第一季度則下滑5%。
“經濟創紀錄下滑”“有記錄以來最大跌幅”……各國第二季度經濟數據近日陸續出爐,多數主要經濟體數據“探底”。(參與記者:楊海若、高攀、許緣、熊茂伶、宮若涵、陳晨、朱晟、張雨花、吳昊、鄭昕、袁夢晨、何媛、余謙梁、鄭世波、付一鳴、王守寶;視覺:宿亮)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黃益平:世界兩大經濟體之間發生經濟沖突,這對世界經濟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情。我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應對,比如還是要跟美方談,不能一拍兩散,更多把注意力放到世界其他地區,歐美、日本、亞洲、非洲、拉美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一起合作。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以視頻會議形式共同主持第八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新華社報道之外,商務部網站發布的對話情況詳稿,更讓人感慨:既有對這些來之不易成果的欣慰,也有對成果背后種種世事風云的感嘆。
當地時間7月12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衛生安全中心主任湯姆·英格爾斯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新冠疫情日益嚴重的情況下,特朗普政府威脅要向學校發“最后通牒”逼迫學校在秋季重新開放,這是“錯誤的做法”。而在同一天,美國教育部長貝奇·德沃斯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表示,打算在今年秋天讓美國學校開始面對面的課程,“孩子們必須回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