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3日22:0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東北肥沃的黑土地,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關乎“中國糧食 中國飯碗”的大局,總書記一直心系這一方熱土!
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吉林考察調研,首站來到了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
△總書記來到梨樹縣國家綠色玉米生產基地
總書記在這里重點了解糧食生產、黑土地保護利用等情況。黑土是世界上公認的肥沃土壤。全球黑土區只有三片,東北平原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不科學的耕作方式和大量用肥透支地力,東北的黑土層曾一度越來越“瘦”、越來越“薄”。在現場,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向總書記介紹說,他們這片黑土地肥沃的秘訣是采用了“梨樹模式”,這是一種保護利用黑土地的綠色種植技術。
△農業專家介紹“梨樹模式”
“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
“梨樹模式”——也就是玉米秸稈覆蓋全程機械化免耕栽培技術。這種方式不僅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地力,而且解決了秸稈焚燒導致的土壤退化以及衍生的環境問題,保證了農業可持續發展。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指出,要加快綠色農業發展,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此次吉林考察總書記又強調指出,要保護好黑土地,這是“耕地里的大熊貓”。
在梨樹縣八里廟村的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書記重點了解了農業機械化規?;洜I等情況。合作社的農民們熱情地和總書記聊起這些年合作社的變化:從6戶成員發展到176戶、從1套農機發展到54套農機,以前合作社流轉的土地只有幾畝,現在一眼望不到頭……合作社的農民駕駛著各種農業機械耕作,節本增收效果明顯。
△ 看新時代農民的“十八般兵器”
此次吉林考察,總書記指出,“走好農業合作化的道路,我們要總結經驗,在全國不同的地區實施不同的農業合作化道路?!焙献魃缤ㄟ^規模經營,走出了一條當地的農業合作化道路。既解決了土地零散問題,又解放了農村勞動力,黑土地上的農民們日子過得也越來越紅火。
△聽村民們嘮一嘮他們的幸福生活
“越過越幸福,越干越起勁”,這就是咱們新時代農民的幸福生活。
倉廩實,天下安。
保護好黑土地、實現農業現代化,讓老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這是總書記的心愿和期盼。
監制丨申勇
策劃丨史偉 賈林
記者丨范凱 葛云圖 王曉東
城鄉之間有差別,這不奇怪,但是,差距過分懸殊,特別是基礎設施如果差距過大,那就值得警醒了。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事關千家萬戶,是中國鄉村又一次全新的征程,靠什么不斷激發前進的動力呢?總書記說得好,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聯播+12月7日,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29.04萬億元,進出口已連續6個月實現正增長。從戰“疫”主戰場武漢到三秦大地陜西,從國家糧食主產區之一松遼平原到澎湃著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習近平總書記今年的考察足跡中,留下許多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殷殷囑托。
12月7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省脫貧攻堅、雙擁工作、知識產權保護等。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視頻丨總書記的一周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長江經濟帶沿線,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在全國的地位凸顯,數字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領跑全國。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教育的社會貢獻力不斷提升。今年,涼山州進一步落實教育扶貧“三免一補”政策,貧困戶子女入學在免學雜費的基礎上,每人每天還有3塊錢的午餐補貼。
憲法,國家的根本法,治國安邦的總章程。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弘揚憲法精神,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進行深刻論述。(記者羅沙 視覺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