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3日15:18 來源:人民網-河南頻道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河南省尉氏縣,有貧困戶通過技能培訓成為家門口的“上班族”;有村民網上賣貨“出圈”,不僅自己脫貧,還帶領鄉親一起致富……在尉氏這座小城里,越來越多的人們正品嘗著脫貧后的甘甜,小康之夢在點滴變化中逐漸成真。
愛心橋梁直通民心 社會扶貧凝聚合力
走進尉氏縣大橋鄉森麓服飾服裝廠,車間里縫紉機響個不停,縫紉女工靈巧的手指上下翻飛,正在忙碌地趕制訂單。貧困戶吳敏就是其中一員。
“我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可以來這上班了。到了下午放學,我再接孩子一塊回家,照顧家庭、賺錢兩不誤。”吳敏是大橋鄉周莊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因病去世后,她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十分困難。幫扶人員得知她的情況后,動員她到周莊村的“巧媳婦”就業基地森簏服飾務工。
作為廣大婦女姐妹的“娘家人”,大橋鄉婦聯緊緊抓住“婦女創業增收”這個主線,緊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題,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優勢,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在全鄉范圍內建設了三個“巧媳婦”基地,吸納貧困婦女就業60余人。
像吳敏一樣,44歲的鄭志紅是也是貧困戶,丈夫患上肺癌之后,巨大的花銷讓這個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負擔。鄭志紅知道,光靠政府的幫扶不是長久之計,在鄉婦聯和幫扶人的鼓勵下,這個原本柔弱的女性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為了增加收入,她選擇到收入高、勞動強度大的建筑隊務工,同時家里還養了10多只羊,4畝多地種的都是經濟作物。現在,她享受到了教育、小額信貸、務工補貼等扶貧政策,靠著她的辛勤勞動和扶貧政策的幫扶,家里的境況逐漸好起來。
扶貧路上不落一人。尉氏縣社會扶貧凝聚合力,推廣實施“1+3”社會扶貧模式,積極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引導尉氏縣愛心人士共同參與社會扶貧,全縣共募集社會扶貧資金1513.79萬元。建設愛心美德公益超市20個,發放愛心積分362769分,通過公益超市物品兌換,有效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依托社會扶貧網開展愛心幫扶,社會扶貧網累計注冊愛心人士36564人,成功對接物品累計15571例,成功對接資金累計53.83萬元,獲得中國社會扶貧網推廣應用“省級先進單位”稱號,受到省扶貧辦通報表揚。
近日,中國文明網發布2020年10月“中國好人榜”,其中寶豐縣王世杰入選此榜中的“助人為樂好人”。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王世杰累計投入2.56億元,有效帶動39個貧困村、2100戶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廣東省江門市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養蜂場周邊群山環繞,生長著1.5萬畝生態林,植物種類豐富,蜜蜂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蜜,產出的蜂蜜天然無污染,品質極佳。
在當地農商銀行“扶貧小額信貸+脫貧致富貸”的支持下,巴代里如今僅靠賣駝奶每月就能掙10萬元。截至11月底,新疆農村信用社已累計發放“脫貧致富貸”近7500萬元,惠及12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廣西百色市凌云縣下甲鎮加西村,當地村民在采摘桑葉(2019年3月27日攝)。
(記者 尹賽楠)“祖祖輩輩灑滿汗水,我們終于種下希望。”蕩氣回腸的詞句里,流露出的,是熱情好客的彝家兒女對于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 “山窩窩”里的火普村如今舊貌換新顏。
2017年,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郝永紅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在家里老房子的基礎上,建起3個大棚,發展蘑菇產業。” 圖為左家灣村村民在郝永紅的大棚內務工,制作菌棒,一天有七八十元的收入。
(記者 梁木)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目前,上蔡縣全縣建成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32個,實現26個鄉鎮全覆蓋,入住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606人,解放貧困家庭勞動力投入務工就業800多人,為貧困家庭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370個。
“來,嘗嘗我們種植的菊花,純天然無污染,可以直接吃。” 據介紹,這些菊花是狀元紅皇繡菊,花型大,結球狀,可鮮食,亦可蒸、煮、燒、拌,食用、泡茶、釀酒、入藥均可。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
易地搬遷,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后續還要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喬建厚介紹說,盧氏縣支持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建成71個扶貧產業基地、8個光伏電站,在安置點周邊興辦60多家企業,帶動1.13萬人就地就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