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3日13:18 來源:統戰新語
開欄的話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接力奔跑,仍需加勁沖刺;千年追尋,圓夢就在今朝!全面小康奮進路上,統一戰線從未缺席,定點扶貧、駐村幫扶、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光彩事業、萬企幫萬村……廣大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干部積極發揮優勢,貢獻智慧力量!即日起,“統戰新語”開設“全面小康·統戰心聲”專欄,刊發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干部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親歷者、參與者的所思所感,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以個體的“微故事”反映歷史的“長畫卷”!
掐指算來,在會昌縣的精準扶貧幫扶村駐點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幾年下來,靜心回想駐村工作的經歷,會有一些點滴閃現出來,激起人心中的感觸。
時間
三年多對于人一生來說,不長不短。說它不長,是相比于人生的漫漫長路;說它不短,是因為在這段時光里,一個人的所見所遇也會很多。駐村至今,村里的環境和面貌可以說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貧困農戶都實現了增收脫貧,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變化著。在主觀上,對時光的感受也在改變:原來剛到村里駐扎,因為環境突然迥異、工作及生活方式改變、會感覺時間過得有些漫長,幸好有工作隊的同事相互交流鼓勵、有村干部和村民熱情幫助,才逐步適應了駐村工作和生活的節奏。脫貧攻堅工作是艱巨而繁重的,在一個人全身心投入工作以后,時間的流速在不知不覺中加快,一周、一月、一年都好像在不經意間掠過,再回頭時,已經有幾個春秋了。現在,扶貧任務即將收官,好像又覺得時間有點過得太快,結束駐村的日子將要臨近了,村里的山和田野、人與鄉俗,這已經熟悉的一切,又讓人生出一點不舍來,希望時間能放緩它的腳步,慢一點變成記憶。
“狗不理”
在贛南的山村會發現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幾乎家家戶戶都養狗。初到山村,獨自上戶或者在傍晚以后出門,遇到被狗攔路是尋常事。為防被咬,一般下戶時手里都要抄起一根木棍傍身。時間是最好的催化劑,變化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駐村日久,我們不光和村民們愈發熟絡,也逐漸丟掉了那根傍身的“打狗棍”,出門被狗攆的尷尬情況基本不再發生了,甚至有些農戶家的阿黑阿黃看到我們還會迎上來搖起尾巴……上戶時變成“狗不理”,做基層群眾工作才算是“入門”了吧……
山泉
“老屋場的后山有山泉,水質好水量也大,可以供全小組使用,但是建集中引水資金不足,向上請示也沒立項。”駐村第二年,一個村小組委托村干部向我們反映情況。解決村民用水困難是大事,應該想辦法幫幫他們。在向市委會領導匯報后,我們跟隨村民撥開層層荊棘,沿著后山崎嶇泥濘的山路到水源地勘察,經過規劃、匡算制訂了方案和預算,在領導的鼓勵和幫助下,很快找到了民革愛心企業家的資助,在購齊材料以后,全組村民投工投勞,短短一個月內建好了引水設施,把水管拉到了每戶的門前。當汩汩山泉從村民家的水龍頭里冒出的時刻,村民們發自內心的感謝讓我們印象深刻。此后,每當經過這個小組,總有人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屋“吃杯茶”,在這杯清澈的茶湯里,好像總能品出一些別樣的甘甜……
溫暖
住在村里,閑暇之時總會出去轉轉,總能在路上遇到各家的孩童,這些農家孩子大多比較靦腆,見到我們并不喜歡答話,往往怯怯地跑開。離村委會不到一公里,有村里唯一的一所學校,只有小學一至四年級。在和校長的攀談中得知,全村十幾個屋場(村小組)有近百名學生在這里就讀,有很大一部分是留守孩,他們大部分到校后中午不能回家,中餐就在學校吃。一到冬天,很多孩子帶到學校的水很快就變成了涼水。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我向領導提出了自己的一個想法——為這些孩子們解決便攜保溫壺,獲得了肯定和支持,在民革企業家的慷慨資助下,在當年天氣變冷前,九十多個孩子的書包里都裝上了嶄新的保溫水壺。在學校發放水壺那天,很多孩子興奮地向我們道謝,好像跟我們之間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從那天以后,在村道上、在農戶家里,主動跟我們說話的小孩變多了,有人說過:“溫暖別人就是溫暖自己”,孩子的心是淳樸而簡單的,我們只是給他們送去了一點溫暖,卻也在不經意間溫暖了自己的內心。
路
村里到外面原來是有一條水泥路的,但它依山就勢蜿蜒崎嶇,是標準的“羊腸小道”,寬度僅容一輛四輪車單次通行,如果對向再來一輛兩輪車,雙方都得停下來慢慢讓車。還有幾個比較偏遠的村小組原來都是泥巴路,遇到雨季出行非常不方便。幾年間滄海桑田,這些道路一天天變化,通村主干道拓寬到了六米半,水泥路實現了“組組通”。現在隨著收入的提高和交通的改善,很多農戶都已經購買了汽車,現如今走在寬闊平坦的村道上,不時就有一輛輛小車飛馳而過,讓人感慨萬千,總會回想起村道改造時的艱辛。開挖路基、鋪設水穩層、路基自然沉降、水泥硬化,我們和村民一起盼望著施工的進度,有很長一段時間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常態,也遇到過車子在泥里打滑漂移、爬坡倒溜等等險境。終于,在所有人的企盼、期望下,一輛輛水泥攪拌車開進來,一條嶄新、寬闊的馬路呈現在人們面前,如今,公交車也早已開進了山村,出行變得越加方便,連那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們也開始卸去顧慮,經常相約去“赴圩”了,這個原來被“偏遠”所定義的山村好像正在甩掉它的舊標簽。這是精準扶貧的政策福利,它實實在在改變了每一個農村人今天的生活,也必將為他們的明天帶來更大改變……(作者系民革贛州市委會干部,2017年至今在贛州市會昌縣莊口鎮下蘆村擔任駐點扶貧工作隊員)
近日,人民日報刊發其中系列文章,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摘選其中內容,推出學習要點問答,以饗讀者。今日推出“堅持大統戰工作格局”要點問答。
形式上避免走馬觀花、“大水漫灌”,通過中小學校際結對、港澳大學生內地實習、暑期社會實踐等方式,開展沉浸式、互動性交流。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統戰系統累計開展港澳青年活動項目1000余項,覆蓋港澳青年8萬余人次。
在改革開放40年的時間節點,以黨中央的名義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具有標志性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給民營經濟吃了一顆“定心丸”。廣大民營企業家對“自己人”的重要論斷反響強烈,認為總書記的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