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2日09:04 來源:新周刊
近兩個月,網上出現一群鼻青臉腫的女人。
她們的臉上滿布傷痕、眼睛腫得只能睜開一半、嘴唇裂開滲血,讓人看了揪心。但當你繼續翻閱社交主頁,會發現她們的眼神毫無恐懼、敢于直視鏡頭,而且會從各個角度展現傷疤細節。
照片的簡介,解答了你的迷惑——
“化了最近流行的家暴妝,朋友以為我被家暴了,哈哈哈。”
所以,你們覺得家暴很搞笑,并將用以調侃的“家暴妝”當成潮流來模仿?
“家暴妝”成為一種笑談、一種潮流,這真是一種讓人嘆息的時代病。
被家暴后依然很美?可別惡心人了(來源:視頻綜合)
這種妝容到底哪里美了,看著就瘆人。/剪輯:新周刊APP 孔大吉家暴妝荒誕群像
打開年輕人聚集的社交平臺,會發現“家暴妝”成了一個熱門詞匯、追捧者正在增多。
包含“家暴妝”詞條的小紅書日記超過5000篇;#家暴妝#微博話題接近30萬次閱讀;關于家暴妝的抖音視頻超7萬次播放……
數千份“作品”,堆出一個新興潮流趨勢,但評論區映射出的創作意圖,卻充滿對家暴的迷戀。
有人對瘋狂吐彩虹屁,巴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TM愛死這個家暴妝特效了”;
原來被打是一件很酷的事件嗎?告辭了。/社交平臺截圖
有人表示“好像真的被家暴了”“眼影的進步,從家暴妝開始”,以此炫耀自己以假亂真的化妝技術;
家暴是一座城,城里的人想往外逃,城外的人卻想進去,挺諷刺的。/社交平臺截圖
有人自稱大神,拍攝家暴妝教程,并溫馨提示“別忘了在脖子、鎖骨也抹點血紅色”,極力營造真實血腥的效果;
“學會后也別忘了點點關注、點點贊。”/社交平臺截圖
還有個美妝博主,用了一張疑似被家暴的圖作視頻封面,把觀眾騙進去了才說“其實是打醫美(皮秒)弄成這樣的”,接著開始推薦遮瑕膏。
在這些人眼中,家暴妝是一種極具美感、能彰顯個性的藝術形式;有能力化好家暴妝的人,自然也比別人多一分優越感。
真相卻是,每一句看似贊美的言論,都散發著惡心的氣味。家暴妝無論走到哪里,都不受網友,即便追溯到它的起源地——國外社交平臺instagram,也是惡評滿滿。
今年4月,國外女網紅@the human kind在社交平臺上傳了一張眼角有淤血的照片,配文“我可愛到會被逮捕”,并發起#Mug Shot#挑戰,引發模仿狂潮。
這里的Mug Shot指“入獄妝”,特點是監獄背景墻、受傷的臉和桀驁不馴的表情。拍攝的初衷,是滿足網友變身古惑仔與人干架被捕的電影情結,與“暗黑妝”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家暴妝的前身。
初期的“入獄妝”與家暴妝不沾邊。/社交平臺截圖
直至美國彩妝博主James Charles在一張看似挨打了的照片下方,寫下一行字——
“被家暴后我依然很美、睫毛彎彎。”
這場美妝狂歡終于向畸形、極端的邊緣,伸出試探的小手,衍生出“家暴妝”一詞。
“被家暴后依然很美”,這種導向跑得可夠偏的。/社交平臺截圖
國外網友大感不適,紛紛指責James Charles“這是美化、支持家暴的行為,是在受害者傷口上撒鹽”,更有人破口大罵“你腦子有病”。博主雖然隨后刪除了照片,但這股風潮已刮入中國,愈演愈熱烈,變成一場博取關注的畸形大秀。
“請停止這種挑戰,目睹所愛之人身體受傷害,是十分痛苦且心碎的,正如同一個人為了獲贊,通過妝容假裝自己被性虐。”/社交平臺截圖
小眾文化和行為藝術,這鍋它不背
主動模仿家暴妝的人,斷然是認同這種妝容的。
他們的觀點有兩個,一是認為應該支持言論自由,任何反對的聲音“都是上綱上線”。
“娛樂而已,干嘛這么認真。快來圍觀這個老實人!”/社交平臺截圖
可是,言論自由不等于侮辱自由。
你向領導客觀地提出建議,沒人覺得不妥,但你問候他全家,可能會被告侮辱罪,因為“言論自由”不能觸碰道德、法律底線,更不能傷害第三方。
早兩天,微博博主@曹大寶就“貴州公交墜湖已致21人死亡”新聞,評論“才死了21個”,點燃網友的怒火,遭到大量指責和舉報。事件以微博賬號被封、相關公司與他解除合同結束。
是舉報的網友“太事兒了”嗎?我想沒有一個人在自己受到傷害時,能容忍圍觀者捧腹大笑,甚至夸贊“這輿論環境真好,大家都能自由表達情緒”。
在網上宣傳家暴妝的人,與博主@曹大寶并無區別,都是故意給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的人。
暢所欲言,不等于歪曲事實吧?誰被家暴后,還這么“仙氣飄飄”啊?/社交平臺截圖
認同家暴妝的第二個觀點,是“家暴妝屬于小眾文化和行為藝術”,要鼓勵多元文化發展。提起小眾文化,大家會想到鬼畜、同人、Lolita洋裝、JK制服等,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建立特定精神風貌和身份認同的小圈子,也就說,圈內人玩得歡騰,但不會打擾圈外人。但顯然,家暴妝已經打擾到全社會,不能單純歸入小眾圈子——它不像“萬圣節鬼妝”那樣是虛構文化,背后是真實且殘酷的現象,將人一遍遍拉入有關家暴的回憶深淵、重復感受著強烈的不適和恐懼。此外,這種行為藝術的表現形式雖怪誕、離譜,但內核具有現實警惕作用。行為藝術中當然有“暴力情結”,比如行為藝術之母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于1974年帶來的《節奏0(Rhythm 0)》作品。意大利工作室內,瑪麗娜在桌面放置了玫瑰、水、羽毛、匕首、十字弓等72件物品,準許觀眾任意挑選其中一件、強行觸碰她的身體。
起初,觀眾都表現得十分紳士,站在遠遠的地方觀察瑪麗娜。
人性是不可考驗的。有人遞給她玫瑰,有人朝她身上潑水,有人把圖釘釘入她的手背,有人舉起了裝有子彈的槍。這場藝術結束時,瑪麗娜已被嚇得淚流滿面;觀眾四處逃散,不敢面對自己剛才的行為。
“人們總是害怕簡單的東西,如痛苦、受苦、死亡。我要向觀眾展現這一類的害怕,然后在恐懼中解放自己。”
這是瑪麗娜《節奏0》的詮釋,也道出行為藝術中“暴力情結”的存在意義——
人們表面上抑制了暴力發生,但暴力因子其實從未消失。利用“暴力手法”刺激大眾的視覺神經,促使他們釋放、直面本我,挑戰社會負面情緒與不公平。
總而言之,行為藝術中的“暴力情結”是為了揭露社會現實問題。
揭露的過程是痛苦的,無論對藝術創作者還是對觀眾,會迫使他們在精神刺激后進行反思、重塑三觀。在《節奏0》中參與“侮辱行為”的人,最后都承認自己“有陰暗的B面”,并有意識地改變這一面。
有人一邊逼迫瑪麗娜舉起自己的裸照,一邊欣賞她抽泣的表情。
反觀化著家暴妝的人,他們的表情毫無痛苦悲傷之意,只有炫耀與嬉笑。
這難免會給不了解實情的人造成“家暴是正確的、好玩的”錯覺,甚至會給有家暴傾向但不敢行動的人發出暗示:家暴并不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這個鍋,行為藝術不背。
用藝術手法抨擊家暴妝,當然沒有問題,但家暴妝是糟粕,與藝術差得遠。
2015年,西班牙藝術家Alexsandro Palombo為呼吁大眾關注家暴問題,通過化妝手段,將8位好萊塢明星塑造成目光呆滯、渾身傷痕的家暴受害者。
Alexsandro Palombo說:“暴力的最大幫兇就是沉默,但生活可以是童話,如果你打破沉默。”
2019年,國外社交平臺上出現了一場名為“我不想死”的活動,網友們用9000多張“受家暴后”的照片,講述家暴對本人、對孩子、對家庭造成毀滅的故事。
每一張照片背后,都有一端家暴血淚史。/社交平臺截圖
照片中的人,眼神無助,讓人看了心痛且憤怒,這才是藝術,它們與家暴妝的區別,一望而知。
“哭泣的聲音被掩蓋了”
2009年10月,北京女孩董珊珊搶救無效死亡。
10個月前,她與丈夫王光宇手牽著手、領了結婚證。婚后第3個月,她跑回娘家,向家人和警察哭訴經常遭到丈夫毆打凌辱。接下來的7個月內,她先后報警8次,卻得到“夫妻不好管”“都是家事”的回應。
有一天,丈夫強迫她光著身子站在窗前、用強光照射長達2個小時,揚言“如果再逃跑,就殺了她和她的家人”。
這讓董珊珊不敢離婚。
董珊珊過世前遭受的最后一次毆打,丈夫“用拳頭打她、用腳踢她,從臥室門口,一直踢到床上,哪都打、哪都踢,直到她倒在床上為止,也不知道踢了她多少腳”。
她被推入ICU后,已渾身浮腫——
“她看上去像一個懷孕、妊娠將近足月的患者,肚子已經鼓起來了,肺有廣泛的挫裂傷,就像被群毆過。”
“腹膜后巨大血腫;右腎變形萎縮;頭部多發挫傷;多發肋骨骨折;肺挫裂傷,四肢多發挫傷、淤血……”這是婚后8個月,董珊珊被送進重癥監護室時的診斷書。/央視新聞截圖
據全國婦聯統計,在中國,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毆打;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
家暴的現狀如此殘酷慘痛,為什么還有人覺得家暴妝有趣?
因為,他們從未主動了解、更沒有設身處地去思考家暴的嚴重性。
2014-2016年間,中國涉及家暴的一審案件數量共94571件,僅38名男性自訴遭受妻子家暴,其余99.9996%的施暴者都是男性。
這并不是事實的全貌。94571份離婚判決書中,僅3741件被認定存在家暴行為,認定率僅為3.96%;事件被媒體挖掘、進行公開報道的概率,就更少了。
家暴有多可怕,若非親眼所見,絕對想象不出來。/《中國反家暴》截圖
此外,大眾受聯網信息偏好機制的限制,難以觸碰興趣以外的信息,導致他們很少接收到家暴的新聞。腦子里還沒形成概念,自然也不會主動搜索、拓展興趣范圍。
就像暴雨洪水的新聞,各大媒體天天報道,仍有人質疑“怎么不敢反映實情了”。
不是沒有消息,而是我們沒關注,對家暴事件也如此。
無心且無知,讓“家暴妝”這種變形的所謂“藝術”,大行其道,變成一場盲目的大眾狂歡。
請遠離這種作秀。/社交平臺截圖
當家暴變成一種娛樂,將有更多人毀于這場娛樂。
妝容,是一種展現魅力的手法;而家暴,無論怎樣美化,始終是兇殘與丑陋的行為。
將兩者劃等號,無論是故意為之或純粹貪玩,都不值得認同。
娛樂至死的后果,是娛樂致死。
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嘩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人們起底馬保國的身世、買空他的著作、搶注他的商標,一邊嘲笑著他的口音和功夫,一邊幫他構筑著商業版圖。
以“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 自詡的馬保國,如今知名度躥升。馬保國的一些言行,實際上就是嘩眾取寵、招搖撞騙,說到底是一場鬧劇。對圍繞馬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鬧劇,不是一笑了之那么簡單。
6月30日,2020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一則“騰訊狀告老干媽,請求查封貴州老干媽公司1624萬財產”的消息,讓網友們炸了鍋,紛紛猜測官司背后的原因。魔性的剪輯、鬼畜的舞蹈再加上不斷循環的洗腦神曲,一時之間引來眾多網友的熱議,至于宣傳效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市場各執一詞。
中國自古是個恩怨分明的國家,尤其會記得雪中送炭,幫助過我們的朋友。實際上,在這個新聞后面,有不少為中國打抱不平的,但有的純屬誤傷,比如下面這則罵日本豐川市市長的。
都說“嗶哩嗶哩”(簡稱B站)的快樂,外人不懂,這一點不逛B站的人真體會不到。
2019年12月31日當晚,“小破站”bilibili(以下簡稱B站)舉辦的“2019最美的夜”跨年晚會,在一眾衛視跨年晚會中脫穎而出,此后兩日,股價暴漲超18%。” 其他的,像由GAI來演唱今年爆款動畫片《哪吒》里的音樂,像 張薔的復古disco,以及吳亦凡的《大碗寬面》,都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后確定的節目。
七夕情人劫:一種通過送禮這種儀式來歷情劫的行為,多發生于七夕、情人節。主播小麥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肯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其實在今天的禮物里面,這個算走心了。
例如實施情感詐騙時,可以篩選出經常發布感情信息的人群;實施金融詐騙時,可以篩選出經常搜集投資信息的人群。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AI技術用于詐騙已經不是新鮮事,因為任何技術一旦出現,不法分子就會想到利用新技術來實施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