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1日16:04 來源:經濟日報
寬闊平坦的村道,和諧秀美的村居環境,走進如今的新疆和田市玉龍喀什鎮依蓋爾其村,很難想到3年前,這里還是一個砂石鋪路,農院雜亂的小村落。
近3年來,在市鄉兩級扶持下,在駐村工作隊的協助下依蓋爾其村不僅成為和田市的美麗鄉村示范村,今年更被評選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依蓋爾其村是如何把準美麗鄉村建設“門道”的呢?
一站式便民服務解決村民煩心事
“現在大家有事兒就來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黨員干部跑前跑后,煩心事兒解決了,大伙兒都樂呵。”村民居麥·麥提肉孜說。
依蓋爾其村的黨群服務中心于今年6月建成,設有辦事大廳、黨員志愿服務崗、村民說事區、村民活動室等。
想辦理低保等手續就來便民服務大廳,不用再往鎮上跑;村民活動室內,有乒乓球、電子琴、吉他、臺球桌等,村民們可在閑暇時間自由娛樂;村黨支部安排黨員輪流在黨員志愿服務崗工作,及時解決村民的急事、難事;村民說事點是村民自治的議事場所,家庭矛盾、鄰里糾紛、村內事務,都可以到這里找工作隊或村干部說說。不僅如此,在這里還設置計劃生育崗、社會事務崗、戶籍管理崗、民政救濟崗、勞動保障崗和綜合業務崗6個崗位,制定輪流坐崗制、辦事公開制、限時結辦制、綁帶培養制、評比獎勵制、監督舉報制6項機制,工作隊員和村干部AB崗輪流坐崗,全程解決群眾困難訴求。
“支部+合作社”激發強村富民動力
依蓋其村人多地少,幫助貧困戶脫是首要任務。而轉移就業、發展產業是解決貧困問題的重要方法。工作隊和村“兩委”通過“合作社+農戶”“大戶+農戶”的合作方式發展畜牧養殖,搭建托牛、托羊、托幼和群眾服務站“三所一站”平臺,帶動零散養殖戶轉變養殖模式的同時,從托養牲畜入手,解決轉移就業難題。
養殖大戶吉力力·買提薩力說:“2018年,我養了500多只羊,當時吐書記給我說要通過‘大戶+農戶’的托養形式帶村民致富,我當場就同意了。”
通過吉力力的傳幫帶,有10戶村民在2018年底脫貧,他的鄰居阿布都黑力力·吐遜托乎提也成了養羊大戶。
據統計,兩年來,依蓋爾其村村民通過托養所累計分紅18.25萬元,轉移就業的村民不僅有工資,還有分紅。去年,村里又動員貧困戶建起專門照顧幼兒的愛心互助小屋。孩子有人照顧,一些貧困戶沒了后顧之憂,出門打工實現了脫貧。
2019年底,依蓋爾其村人均收入達到10009元,實現了整村脫貧。
美麗庭院建設“小美”推動村莊“大美”
漫步在依蓋爾其村的大街小巷,街寬路凈,家美人樂,環境宜人。
“優美潔凈的人居環境是廣大群眾的共同追求,也是建設美麗鄉村最基本、最關鍵的基礎工作、細胞工程。”村第一書記顏魯曉介紹說。
“以前村里大部分路砂石土路,一有車經過灰塵亂飛,群眾反映強烈。”工作隊和村“兩委”以此為契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將村里的主干道加寬,拆除村民私搭亂建的建筑物,進行全村道路硬化,道路兩側種植2.8萬余棵蘋果樹等。
依蓋爾其村組建了一支20名環衛養護隊并配備2輛垃圾清運車,每天負責清運村民家門口垃圾箱的垃圾,修剪道路兩側的綠植,清理道路和渠道里的垃圾等。村民們逐漸形成自覺意識,將自家門口的道路、渠道、綠植的衛生進行“三包”。
村里的環境衛生變好了,工作隊又啟動美麗庭院建設工程。
以前村委會很破舊,工作隊與村“兩委”籌集50萬余元,著手硬化地面、拆除舊辦公室、粉刷村委會大院的內外墻等。很快,村委會舊貌換新顏,廣場寬敞美觀,農牧民大舞臺也建了起來,太陽能路燈照亮了依蓋爾其村。
看到村委會的變化,村民們紛紛開始整理庭院。工作隊和村“兩委”為村民制定庭院規劃圖,工作隊免費為236戶提供1.5萬平方米的瓷磚,53戶村民主動鋪設木地板,黨員干部帶頭入戶帶著村民干,幾個月時間,289戶村民陸續完成了美麗庭院建設。
鄉村振興是一篇大文章,工程千頭萬緒,該從哪著手呢?總書記在河南團說的明明白白,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鄉村建設一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重點話題。鄉村建設行動即是順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這種內在要求,促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改善鄉風鄉貌的重要舉措。在加強縣域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差距。
北京市豐臺區長辛店鎮辛莊村原黨總支書記石鳳剛,在征地拆遷中獲利5.8億元,被村民稱為“土皇帝”。魏立軍回憶,張士學曾公開稱,派出所是他兒子開的,他就是王法,“言外之意就是說,派出所是他家開的,他不怕村民報警。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昨天(2日)發布,鄉村治理試點啟動一年來,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央對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各級有關部門完善了鄉村治理制度安排。
12月2日上午, 老楊為600余名河南省修武縣領導干部,做題為《以高質量“美學經濟”引領修武“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告。農業高質量發展方面,修武通過鄉村建設+推進農業產業鏈現代化的雙抓手,以鄉村美學為引領,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隨著新204國道的建設完成,海州區形成了一條串聯浦南、錦屏、新壩、寧海和板浦的S型都市農業產業黃金通道。在農房改善這一時代命題下,海州找到了打開農民群眾幸福生活的“金鑰匙”,一幅“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專家學者們一致認為,通過這次實地走訪調研,切身感受到各地在基層治理中激發出來的改革熱浪,對各地基層治理能力和創新發展有了再認識。“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
浙江省常山地處浙閩贛皖四省九地市中心地帶,素有“錢江之源、四省之交”之稱。油茶種植總面積28萬畝,油茶籽產量6000噸,2020年全產業總產值達12億元,種植面積與產量均居浙江省之首。以同弓鄉為重點,試行“三資”融合、“三權”分置、產業經營、循環農業、鄉村治理等系列改革。
前不久,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公布,浙江有4地入選。數字,正在轉變浙江鄉村的治理形態。據悉,我省正在搭建數字三農協同應用平臺和鄉村治理數字化平臺,未來5年內將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
11月10日,2020年全省網絡扶貧暨數字鄉村發展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光山縣召開。會議傳達學習了2020年全國網絡扶貧暨數字鄉村發展工作現場推進會精神,強調進一步強化攻堅責任,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堅決打贏網絡扶貧收官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