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0日07:48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德國又開始大批進口中國口罩!”德國《世界報》19日報道稱,今年4月,由于口罩供不應求,德國超過500家公司轉型生產口罩,甚至希望口罩生產“去中國化”。但德國紡織和時裝工業協會最近稱,這些企業現在僅剩一小部分還在生產。德國近來又向中國進口數億只口罩。
報道稱,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全球需求激增及供應鏈的斷裂,讓德國感受到“對中國高度依賴”所產生的影響,下定決心進行“口罩生產本地化”,并開始補貼德國生產商。當時,婚紗公司、時裝初創企業,甚至咖啡過濾器生產商等500家德國公司轉型生產口罩。4月,德國公司每周生產約1200萬只普通口罩和1000萬只防護口罩。
然而,德國企業的“口罩生產熱”很快就消失了。德國紡織和時裝工業協會稱,上述公司中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大型公司還在繼續生產口罩。究其原因,一家目前仍在生產口罩的德國公司負責人認為,德國口罩生產設備大多是從中國進口的,但由于安裝以及故障修理等問題,許多機器不能正常生產。許多公司還低估了環保要求,以及口罩的認證、可追溯性等問題。
不過,德國紡織和時裝工業協會認為,導致德國口罩生產“去中國化”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價格。德國疫情緩解后,口罩的價格再次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低水平。相較而言,中國企業有原材料、人工費用等許多優勢。該協會表示,從長遠來看,德國不可能在口罩生產上進行國際競爭。
德國衛生部長施潘似乎也已經意識到上述問題。據稱,德國最近又進口了7億只口罩,大多數為“中國制造”。《世界報》稱,德國政府此前宣布,將醫療產品作為德國的“工業支柱”,但現在看來,至少在口罩生產方面,德國無法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這對中國口罩生產企業是一個好消息。”德國漢堡華人貿易商陳日清19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口罩未來還需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塑造品牌,現在德國最有名的口罩品牌還是美國3M。二是加強質量,關注歐盟的各項標準,并注意環保問題。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道西班牙《世界報》網站11月27日發文對近年來伊朗多名核科學家遭暗殺的幕后進行了分析,全文摘編如下: 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27日下午在首都德黑蘭附近的一個城鎮被暗殺。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美國宣布了對伊朗實體的新制裁,以色列則襲擊了伊朗駐敘利亞的軍營。
…… 11月24日4時3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報道說,以中國古代月亮女神命名的“嫦娥五號”任務,將收集月球土壤,幫助科學家了解更多關于月球的起源和形成。
外媒稱,全球規模最大的購物節——“雙十一”購物節11日啟動。” 哈利韋爾說:“‘雙十一’將有望成為亞馬遜‘會員日’甚至是‘黑色星期五’等西方購物節的競爭對手。
烏克蘭漢學家阿列克謝·科瓦爾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積極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扶貧減貧方面取得歷史性成就。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報道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時說,全會公報列舉了過去五年中國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并分析了國際形勢。
德國《青年世界報》網站10月30日發表題為《加強內循環》一文,作者為德國外交政策網站編輯耶爾格·克羅瑙爾。全文摘編如下: 中共五中全會通過新的五年規劃建議:中國拉動國內經濟,并且希望在高科技領域變得更加獨立。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向來是國際社會解讀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窗口。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為中國發展擘畫了波瀾壯闊的新圖景,也展現了中國將自身發展同世界發展相統一的大國擔當。
《參考消息》29日刊登西班牙《世界報》網站記者安東尼奧·盧卡斯的文章《當博物館割舍藏品以求生存》。美國藝術博物館館長協會商定,到2022年前,允許美術館在受到監督的前提下將出售藏品作為收入來源。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道德國《世界報》10月26日報道稱,中國正在制定新的五年規劃,該規劃將設定到2025年的發展目標。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尼斯·格林貝格熟悉中國的五年規劃,他接受了《世界報》的電話采訪。
6.37億人次游客,同比恢復79.0%;4665.6億元旅游收入,同比恢復69.9%。這個假期,湖北累計接待游客5228.5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8.29億元,分別恢復到去年國慶假期的82.74%和72.26%。
據外媒報道,世界領導人當地時間周四對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的新氣候目標表示歡迎,稱未來一年將“決定”巴黎氣候協定的“命運”。報道指出,談判面臨的一大挑戰是,作為世界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的美國打算正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