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高原明珠的華麗蛻變

2020年07月19日10:3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5034

  【都是一家人 共過好日子】    

  高原明珠的華麗蛻變

  ——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脫貧記

  光明網記者 劉希堯 光明日報記者 徐譚

  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峽谷,飛舞的瀑布,靜謐的湖泊……一直以來,香格里拉就像一個傳說,給所有知道它的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

  六月,行走在香格里拉的每一天,你都能在清澈如鏡的天空、牛羊成群的草甸、層巒疊嶂的山峰、金碧輝煌的廟宇中,感受著這個美麗城市所蘊藏著的生機勃勃。

  穿梭在高原之上,感染你的是藏族同胞內心的堅忍。面對貧困,沒有一個人選擇低頭。他們放下了斧頭,做生態的守護者;他們拿起了器具,做文化的傳承者……

  迪慶作為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如今,這里的人們正用勤勞、智慧,繪就出一幅美麗的奮斗畫卷,讓高原明珠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金沙江大拐彎也叫月亮灣,位于云南省德欽縣奔子欄鎮和四川省得榮縣瓦卡鎮交界處,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江并流”區域的標志性景觀之一。徐譚攝/光明圖片

  山清了 水秀了 腰包也鼓了    

  湖泊濕地、森林草甸、河谷溪流……盛夏的普達措國家公園,湖水映著群山,幽暗靜謐。

  每到這個時節,家住香格里拉市洛茸村的藏民都杰尤為忙碌。“該去巡山了!”只見都杰麻利地穿好巡護服,走出了家門。都杰說,過去村里人吃糧食都需要國家救濟,自從有了這個公園,大家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位于香格里拉市境內的普達措國家公園,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腹地。這里棲息著包括黑頸鶴、滇金絲猴、雪豹、金雕在內的60多種國家一、二類野生保護動物。

  在建立國家公園前,村民們大都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砍樹建房、賣木材、打獵……這既破壞環境,收入又不穩定。為了加大對生態環境治理,迪慶州實施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一批工程。同時,大力發展生態旅游。

  2005年,普達措國家公園建立。如何做到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平衡?管理部門決定拿出一部分反哺資金用于對當地村民的生態補償,同時吸納他們成為公園里的工作人員。

  于是,村民們放下了油鋸、斧頭,變成種樹人、護林員。“我現在一年能領到反哺資金5萬元,做生態護林員一個月還有2000元,加上牦牛、野生菌掙的錢,一年下來近10萬元。”算起這筆收入賬,都杰笑得咧開了嘴。

  山清了,水秀了,腰包也鼓了。村民們的生態觀,更是從“要我保護”的被動保護,轉變為“我要保護”的積極主動保護。普達措國家公園副總經理楊留陽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公園已對周邊兩個鄉鎮,3個村委會,23個村民小組,866戶3696人進行反哺扶持。10多年來,反哺資金達1.5億元。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爭艷春滿園。在迪慶,不只是普達措國家公園,在巴拉格宗景區、梅里雪山景區、香格里拉維西滇金絲猴國家公園等19個景區,都實施了生態反哺或其他反哺政策以推進脫貧攻堅。

  吃生態飯,奔好日子。迪慶正用他們的實踐生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種的是葡萄 甜的是生活

  沿著瀾滄江河谷前行,記者來到了地處“三江并流”區金沙江的德欽縣。這里片片架起的葡萄架,猶如凌空鋪展的簇綠新毯,在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香甜。

  葡萄基地里,村民們正忙著除草、修枝。“別小看它,這可是我們豐收的希望!”見記者湊上前,德欽縣升平鎮阿東村的小伙區扎主動說起來。

  “以前家里窮,上個大學就成了貧困戶,自從家里種上了葡萄,我們也邁入了小康生活。”分享起脫貧的喜悅,這個26歲的小伙子止不住地笑。

  德欽縣全縣平均海拔4270.2米,年平均氣溫5.5度,是云南省海拔最高、氣候最寒冷的縣份,也是國家級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面對艱巨的脫貧任務,德欽縣化劣勢為優勢,充分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氣候優勢種起了葡萄。

  葡萄種植在德欽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860年隨法國天主教傳入德欽,至今境內還保留著純正的法國“玫瑰密”葡萄名品。2001年,云嶺布村和燕門茨中試種120畝,取得成功后,德欽縣開始了以“公司+基地+農戶”的訂單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像區扎家一樣,依靠種植葡萄過上好日子的在德欽還有很多。德欽縣葡萄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吳晨光告訴記者,目前全縣葡萄種植面積達13840畝,葡萄種植戶有2778戶。其中,建檔立卡戶276戶,戶均收入達1.38萬元。“葡萄產業已成為我們這里脫貧攻堅的重要組成力量,依靠葡萄種植,如今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吳晨光說。

  產業是脫貧之基,一個地方要發展,必須要有產業作為支撐。近年來,迪慶州依托自身區域和生態優勢,重點發展葡萄、中藥材、青稞等特色產業。截至目前,迪慶藏族自治州貧困人口由2015年末的19553戶74139人,減少至目前的508戶1579人;貧困發生率由24.95%下降到0.53%,全州14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至此,迪慶實現整州脫貧。

  守好“老”手藝,闖出“新”路子

  夜幕降臨,德欽縣奔子欄鎮的街頭依舊繁忙。屋內魯茸益西正認真地給木碗勾線。“這碗中有我們的文化基因,每一道工序都有講究,錯不得!”魯茸益西一邊干著活,一邊對記者講。

  木碗是藏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在被譽為“木碗故鄉”的奔子欄鎮,有著悠久的手工木碗制作歷史。受環境熏陶,魯茸益西家族世代從事著木制工藝。

  “在我們藏族,木碗是一種珍貴的禮物,一般只會贈送身份比自己更為尊貴的客人。”說起木碗蘊涵的文化,魯茸益西滔滔不絕。但最讓他為之稱道的,還是他帶領鄉親們用祖傳的“老”手藝,闖出致富的“新”路子。

  因為手藝好,魯茸益西制作的木碗在云南、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受到了追捧。他告訴記者,一個木碗根據品質,價值從二三十元到兩萬余元不等。僅憑木碗產業,他每年銷售額就能達80多萬元。

  為了讓更多人通過手工藝實現增收,魯茸益西打破了“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藏族傳統。“我現在有80個學徒,其中80%以上都是輕度殘疾人。”魯茸益西說,因為自己是殘疾人,所以在招收學徒時,他總會優先考慮招收奔子欄周邊的殘疾人。在魯茸益西的帶領下,如今奔子欄周邊已有200多人獲得了工作就業的機會,每個人月薪能拿到5000元。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及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當下越來越多的村民積極投身到木碗產品的制作和開發中,木碗制作也成為促進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2013年木碗制作技藝進入云南省級非遺傳承項目名錄。

  據統計,迪慶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8項、省級保護名錄項目29項、州級保護名錄項目94項、縣級保護名錄項目79項。迪慶藏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業務部主任斯那頓主告訴記者,以非遺保護為抓手,探索“非遺+”理念,不僅讓傳統文化得到有效的保護,同時也為全州決戰深度貧困注入了新動力。

  尼西的黑陶、松林的藏香、迪慶藏族的鍋莊舞……行走在三江并流熱土上,人們清晰地看到,一顆顆散落的非遺“珍珠”,不僅串聯起了藏族人民當下的幸福生活,也照亮了他們的美好未來。

  【采訪札記】

  香巴拉不在別處

  光明日報記者 徐譚

  香格里拉是什么樣子?

  如果你漫步在獨克宗古城,那么答案很可能是傍晚廣場上的建塘鍋莊。這里的嬰兒學會走路前,就已經在媽媽的背簍里跟隨鼓點搖擺。傳統習俗在這里世代延續,見人見物見生活。

  如果你徒步于普達措國家公園,那么答案很可能是杜鵑花香。初夏的屬都湖畔杜鵑盛開,紅白藍紫爭艷。把自然的留給自然,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原住民也在生態管護中獲益。

  如果你走進深山,那么行囊也不必塞得太滿,藏家樂的奶茶已經為你備好,唐卡、藏香、木碗等工藝品任你觀覽挑選。文旅產業為當地人提供了家門口的就業,留住了藏家的鄉愁。

  “猴子望見也會掉眼淚。”這曾是橫斷山區群眾對交通不便的感嘆。可是山再高、路再險也擋不住人們交流的愿望。

  如今,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聯結國道的柏油路已經使大山深處的農牧民嘗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甜頭,即將建成的麗香鐵路和麗香高速公路更將大大縮短游客與藏地秘境間的時空距離。首屆迪慶·香格里拉文化旅游節將于今年9月舉行,雪山、古城都已做好準備,笑迎八方來客。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17日 04版)

文章關鍵詞:木碗 高原明珠 生態管護 三江并流 國家公園 普達 光明日報 巴拉格 珍珠 責編:王江龍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幸福花開新邊疆】高原之上,看見幸福

    董靜雪攝  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鄉久巴村的致富“法寶”,則讓人有些出乎意料——草莓。林芝市朗縣拉多鄉新扎村的村民們,更早嘗到搬遷的甜頭。這生機勃勃的一幕,出現在山南市扎囊縣阿扎鄉藏草萬畝植物種苗繁育基地的熱帶植物館。

  • 【幸福花開新邊疆】在勒門巴民族鄉,真實的邊境生活是這樣子的

    勒門巴民族鄉位于錯那縣西南部,南與印度接壤,西與不丹毗鄰,是全國主要邊境鄉鎮之一,也是少數民族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2013年,勒門巴民族鄉成立了茶葉合作社,地母通過茶田出租、到茶葉合作社務工以及相關補貼,一年能掙四萬多元。

  • 【幸福花開新邊疆】扎西巴珠:木碗盛滿幸福生活

    扎西巴珠現在的家,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錯那縣勒門巴民族鄉勒村的新建民房里。爬過長長的一段土路坡,再沿著碎石間踩出的一條小路向上,邁進門,仍不見人影。新華網 旦增努布攝  門巴木碗制作,是門巴族的傳統手工藝。

  • 【幸福花開新邊疆】勒門巴民族鄉:西藏邊境線上的特色小鎮

    勒門巴民族鄉(簡稱勒鄉)位于西藏山南市錯那縣西南部,南與印度接壤,西與不丹毗鄰,是全縣乃至全國重要邊境鄉鎮之一,又是少民族門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2019年勒村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榮譽稱號。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