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5日11:14 來源:人民日報
6月1日至7月12日,長江中下游地區一共出現了6次強降雨過程,長江流域及鄱陽湖、洞庭湖等地出現較重汛情,多地遭受洪澇災害。
未來一段時間,長江流域雨情怎樣?是否會與即將到來的臺風疊加?
16.124米,居歷史第三位!7月13日21時,長江干流下游最重要的水文站之一——安徽池州大通站迎來洪峰。目前,洪峰已通過大通江段,長江干流監利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呈波動緩退態勢。
“長江從大通站以下開始,江面變得寬闊,有利于洪水入海。” 水利部水文水資源監測預報中心副主任劉志雨介紹。7月12日—13日,長江中下游干流蓮花塘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水位相繼出峰。洪峰水位超警幅度為1.47—2.99米,其中洞庭湖城陵磯站超保證水位0.03米。14日18時,長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超警0.12—2.76米,太湖平均水位4.44米,超警0.64米。
近期長江防汛壓力不會減輕,強降雨落區與前期重疊度高
監利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緩慢回落,是否意味著長江汛情有所緩解?接下來,控制長江流域的雨帶會不會北抬?何時北抬?長江流域能否“松口氣”?
根據長江委水文局實時水情監測及預報分析:未來幾天,干流城陵磯以下江段、洞庭湖區、鄱陽湖區仍將在警戒水位以上維持較長時間。長江委水文局14日12時起將長江中下游干流九江至湖口江段、鄱陽湖區洪水紅色預警調整為洪水橙色預警,繼續發布長江中下游干流城陵磯以下江段、洞庭湖區、鄱陽湖區、水陽江洪水橙色預警,發布金沙江石鼓江段洪水黃色預警。
“長江流域防汛壓力并不會減輕,水位將會繼續維持高位,這種狀況預計持續到7月下旬,甚至8月中旬。”劉志雨介紹。
中央氣象臺14日18時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預計14日20時至15日20時,四川盆地南部和東部、重慶西部和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四川盆地東北部和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預計14日至16日,長江流域將再迎強降雨過程。
未來幾天,長江流域強降雨落區與前期重疊度高。劉志雨介紹,據氣象部門預測,7月中下旬,雨帶東段北抬,但長江上中游地區仍有明顯降水,尤其是四川盆地東部、長江中下游沿江地區降雨量大,“此前,三峽一直減少出庫流量,在攔蓄洪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三峽也面臨下泄洪水壓力,疊加上中游的降雨,這會對防汛帶來新考驗”。
“還應注意,尚不能完全排除7月下旬主雨帶重回長江流域的可能性。”劉志雨介紹。
受降雨影響,預計從15日開始,長江上游、洞庭湖水系、漢江可能相繼出現一次明顯的洪水過程,一些河流可能發生超警以上洪水。長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將較長時間維持高位,退至警戒以下的時間將明顯延緩。
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前期江河湖庫底水高,堤防臨水時間長,再遇強降雨過程,汛情險情災情可能多發重發,巡查防守和應急搶險壓力進一步加大。
水利部提出,接下來,要細化三峽水庫調度方案,三峽水庫及上游水庫群要按照留足防洪庫容和下游沿線水位不復漲的要求精細調度。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提醒,下一階段,除太湖流域、長江上游流域、淮河流域應做好防汛工作外,部分地區需加強山洪地質災害防范。
陜西南部、四川部分地區、重慶、湖南西北部以及大別山區、皖南山區為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高風險區,需加強防范工作。
淮河可能發生超警洪水,防汛南北雙線作戰都不得放松
我國馬上就要進入“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關鍵期,汛情如何發展?未來關注的重點流域和地區有哪些?
國家防辦、應急管理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南方地區汛情持續發展,防汛救災形勢較為嚴峻;北方地區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最關鍵階段。后期隨著雨帶北抬,北方地區防汛抗洪壓力也將有所增加。
馬學款表示,未來10天,淮河流域降雨過程頻繁,黃河下游降雨日數較多,遼河流域降雨日數較多,海河流域降雨主要出現在7月22日—26日。
劉志雨介紹,淮河可能發生超警洪水,黃河中游、海河、第二松花江、遼河等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防汛形勢嚴峻。
“七下八上”期間,防汛雙線作戰,都不得放松。一方面長江、太湖、淮河河流的防汛不松勁;另一方面,北方地區也要盯著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這三大風險。
目前,各地加強監測預報預警、水工程科學調度、堤防水庫巡查、隱患排查整改以及搶險技術支撐等工作。
未來10天,臺風影響我國的可能性較小
未來一段時間,影響我國的臺風會與汛情產生疊加影響、帶來更大的洪澇災害威脅嗎?
據預測,未來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出現臺風的可能性較小。
中國氣象局預計,今年7月臺風將呈現前期不活躍、后期活躍的階段性特征。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表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特點,是因為6月份尤其是6月中下旬的南海夏季風偏弱,今年長江中下游出梅日期可能偏晚。目前的大氣環流和氣候要素特征,不利于臺風在7月上中旬活躍。
中國氣象局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張玲表示,預測臺風的活動主要與海洋狀況和大氣有關。就海洋狀況而言,從2019年11月開始,中東太平洋地區出現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而厄爾尼諾事件的出現不利于西北太平洋的臺風生成。從大氣狀況來看,在西太平洋低緯度地區,對流活動呈現不旺盛的狀態,且季風帶來的赤道西風偏弱,也不利于臺風生成。
王永光指出,預計今年下半年(7月至12月)生成臺風個數為21—23個,接近常年同期(22個);其中有6—7個登陸我國,較常年同期(6.4個)略偏多,路徑以西北行為主,主要影響我國華南和東南沿海地區,也可能有臺風北上影響其他地區。
雖然上半年臺風偏少,但今年臺風初登陸我國的日期卻比常年偏早。
據統計,每年登陸我國的首個臺風的平均日期是6月29日。今年臺風“鸚鵡”6月14日登陸,比平均日期偏早約半個月。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高拴柱指出,如果汛情與臺風疊加,一般會出現嚴重的災情,“但是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這種不利的天氣條件,而且在可預計的未來(7月20日之前)應該也不會有這么不利的條件出現。”
浙江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介紹,今年浙江入梅時間早,梅雨量明顯偏多,雨帶主要呈現浙西和浙北地區多、浙東南少的特點。記者從浙江省氣象局了解到:預計今年影響浙江省的臺風接近常年或偏多(常年為3.3個),8、9月偏多的可能性較大。
根據浙江溫嶺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研判,今年防汛防臺形勢嚴峻。“雖然疫情對我市的防汛防臺工作帶來一些影響,但從今年二季度起,我們爭分奪秒搶抓進度,確保了臺汛期各項防汛防臺舉措落實到位。”溫嶺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邵連華介紹。
在遭遇臺風較為頻繁的浙江寧波象山縣,象山縣防指辦主任張新德告訴記者,連日來全縣各鄉鎮街道工作人員已經在為相關工作做準備。
氣象專家提醒,無論是否出現疊加影響,臺風到來時都應注意防御,不能存在僥幸心理。
(綜合趙貝佳、王浩、丁怡婷、范昊天、竇瀚洋、泮永翔報道)
本月底前,全國大部雨水稀少,僅西南地區、吉林一帶有降水,多地將迎來升溫浪潮,初夏感撲面而來。明天,西藏東北部、青海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小雪或雨夾雪;西南地區大部、吉林大部、廣西北部、廣東西南部沿海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四川南部局地有大雨。
記者12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文中心獲悉,9月份以來,廣西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和江河天然來水較往年同期偏少,其中梧州、玉林、貴港、賀州、南寧、北海等市部分縣(市、區)出現中度至重度水文干旱。
2月2日,中國氣象局組織2019年春節假日全國天氣預報大會商。假日后期,受較強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將出現較大范圍雨雪和大風降溫天氣。初三至初五,西北地區東部、華北、東北地區中南部、黃淮、江淮、江漢等地有降雪或雨夾雪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