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4日11:3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
西拉·帕扎巴西奧格魯
Ceyla Pazarbasioglu
(世界銀行副行長)
肖連兵
(光明日報社國際交流合作與傳播中心秘書長)
1.世界發展成果流失令人擔憂
肖連兵:非常高興您能在百忙中參加光明國際論壇對話,您是第三位參加這一論壇對話的國際組織現任領導人嘉賓。眾所周知,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多國家暴發,出于防控的需要,不少國家停工停產或半工半產,國內外航線大部分停飛停運,國內地面交通停行,經濟運行處于停擺狀態。人流、物流的互聯互通是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征,在人流斷了、物流斷了、生產鏈斷了的情形下,人們對世界經濟形勢惡化的擔憂隨之產生。
西拉:新冠肺炎疫情以驚人的速度幾乎蔓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它引起的健康危機與為遏制其蔓延付出的努力已經給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導致許多國家經濟嚴重衰退以及世界經濟出現數十年來的最大下滑。這一流行病和相關防控措施大大抑制了消費、投資、勞動力供應和生產。跨境溢出效應已經擾亂了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全球貿易、供應鏈、旅行和旅游業的正常秩序。
金融市場極其不穩定,反映出異常高的不確定性和不斷惡化的前景。投資者轉向安全資產,導致全球和新興市場以及發展中經濟體的金融急劇收緊。全球股市下跌,較高風險類債務的利差擴大,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出現資本大量外流。由于全球需求下降,工業和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大跌,石油價格尤其受到需求暴跌的影響。
許多國家提出了大規模的宏觀經濟支持計劃,以減輕這些沖擊的影響,這有助于金融市場的穩定。但即便如此,預計今年疫情仍將使多數國家陷入衰退,人均產出下降的經濟體比例將達93%,是1870年以來的最高數字。根據世界銀行對全球GDP的基線預測,絕大多數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人均收入萎縮,預計將另有71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近年來的眾多發展成果被扭轉。形勢極其令人擔憂。
7月9日,在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首府巴塞羅那,人們戴著口罩出行。新華社發
2.全球增長預測面臨不確定性
肖連兵:對世界經濟發展的態勢進行預測,是各國經濟智庫和國際經濟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疫情造成的影響促使這些機構對世界經濟走勢做出新的研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之后,該組織又發布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并指出全球經濟在今明兩年累計損失超過12萬億美元。6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了《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這份報告對世界經濟形勢做出了哪些判斷?
西拉:世界銀行這份報告的基線預測是,按市場匯率權重計算,全球經濟將萎縮5.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球預測使用購買力平價權重來計算總值。使用購買力平價權重來計算,世界銀行的預測相當于全球產出萎縮4.1%。世界銀行預計,由于發達經濟體的負面溢出效應以及與應對健康危機相關的干預措施,2020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將萎縮2.5%。這遠低于1982年記錄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0.9%的低點,也是自1960年有記錄以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表現的最低水平。
這些預測是在基準情景下做出的,該情景設想全球貿易將下降約13%,部分原因是大規模暴發疫情的幾個經濟體對全球價值鏈的核心作用。基線假設,一旦解除封鎖和其他限制,經濟將在2020年下半年開始復蘇。不過,盡管有大規模的財政和貨幣支持,這種復蘇仍將是暫時的。即使就業率回升,家庭消費也只會緩慢增長。企業將控制增加投資,直到他們確信經濟反彈真正獲得了動力。國際旅行只會緩慢恢復。取消控制措施將在2020年底完成,并為2021年全球增長反彈至4.2%奠定基礎。不過,這仍低于今年1月份的預測,反映出影響總需求的消費和就業格局可能發生變化。
必須指出,在這種環境下,近期全球增長預測將面對異常高的不確定性。有一個悲觀的情景假設:在許多國家,疫情再次暴發需要將嚴格的防控措施維持到2020年第三季度,一些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出現金融壓力。按照這一假設,全球經濟在2020年可能收縮近10%,并在2021年恢復到1.3%的增長率。
還有一個樂觀的情景假設: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將在第三季度回升,這是因為企業復工復產、貿易和旅行壁壘被解除以及信心恢復。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產出增長將在2020年恢復到4%左右,并在2021年強勁增長至5%以上。
肖連兵:股市和期貨市場是經濟的晴雨表。全球疫情暴發以來,全球股市和石油期貨出現了動蕩,一度引起人們對世界經濟形勢惡化的恐慌。面對當下的經濟危局,人們會與歷史上的經濟危機做比較。有輿論認為,全球經濟出現了危機,并且此次經濟危機是自20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但也有輿論認為,世界經濟形勢的危情沒有那么嚴重,由于各國都及時采取經濟救援措施,世界經濟形勢并沒有進一步惡化。您怎么看這個問題?
西拉:新冠肺炎疫情和防疫措施對本已疲軟的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沖擊,2019年是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總增長率最低的一年。除了流行病和防控措施的短期影響之外,引發的嚴重衰退還可能通過多種渠道留下持久的影響,包括投資減少、失業和失學造成的人力資本流失、全球貿易和供應聯系的倒退。從長遠來看,這些影響很可能導致潛在增長率和勞動生產率降低。
與上次2009年全球經濟衰退之前相比,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進入這次全球衰退的準備不足,脆弱性更大。最脆弱的是這樣一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衛生系統薄弱、嚴重依賴貿易或旅游業、易受金融干擾或嚴重依賴石油或其他大宗商品出口。
由于油價下跌,在經歷金融危機的經濟體和能源出口國,長期損害將尤為嚴重。過去10年,生產率增長和私人投資一直很疲軟;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使情況更糟。由于既有的脆弱性、逐漸減少的人口紅利、結構性瓶頸和行為方式的變化,疫情造成的衰退尤其可能對長期增長前景產生有害影響。近年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率低于長期平均水平;預計疫情將加劇數十年來潛在產出增長和生產率增長的趨勢性放緩。
雖然決策者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健康危機和減輕短期經濟損失,但如果要解決這些令人擔憂的長期趨勢,他們必須大力實施全面改革方案,以加強增長的根本動能。
7月1日,馬耳他國際機場重新開放,旅客走下飛機。新華社發
3.改革可為各國經濟復蘇創造條件
肖連兵:人類社會在前行過程中總與災難相伴。只有從每一次的災難中汲取經驗教訓并迎接挑戰,才能使人類社會邁向光明之路。這次疫情暴露出國家治理中的短板,如醫療資源的短缺、生產能力的短缺、供應能力的短缺。這些突如其來的問題激發了各國對國家治理的再思考。在后疫情時代,各國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是什么?
西拉:在短期內遏制新冠肺炎疫情,找到針對這一新疾病的最有效治療方法,開發疫苗,控制這一流行病的經濟影響,是發達經濟體政府面臨的緊迫挑戰。在全世界努力克服疫情對健康和經濟的影響之際,國際政策協調至關重要。從長遠來看,發達經濟體需要解決這一危機暴露出的防疫和社會安全網方面的差距。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的緊迫挑戰是向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支持,擴大檢測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醫療服務的機會,并優先重視及時發布信息。許多新興市場解決危機的財政空間有限,需要國際援助。為了挽救生命和保護最弱勢群體,可能需要優先將支出重新配置到滿足更緊迫的需求上。
從中期來看,重新強調結構性改革、包容和環境上可持續的災后投資,建立健全財政政策框架、制度和營商環境,有助于建立一個強勁而有彈性的復蘇。結構性改革需要根據各國國情仔細調整。總的來說,這些措施可以包括促進綠色基礎設施,對更具生產力的行業重新分配資源,提高技術采用率等一系列人力和物質資本的投資。還可以進行改革,以減少過度的監管和訴訟。石油出口經濟體可能會發現,擴大經濟多元化的時機已到。決策者還可以考慮建立新的保險框架,以提高系統性經濟動蕩期間風險共擔的質量和透明度。
從長遠來看,這次疫情表明,現在急需投資有彈性的醫療衛生系統,推行結構改革來促進增長。為了給強勁而有韌性的復蘇創造條件,決策者必須首先實施一套全面的政策,以緩解償債壓力,并在必要時防止那些前景可行的企業破產,而又不損害私有制的完整性。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援助資金來投資數字基礎設施,以確保向包括從事非正規行業的廣大家庭持續提供必要的服務,同時促進數字技術的廣泛采用。
肖連兵:聯合國曾宣布可持續發展目標。在疫情期間,各國實施了經濟救援計劃,這與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疫情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是不同的。各國由于國情不同,經濟救援計劃不同,其實施效果也不同。在后疫情時代,發展中國家應該更加關注哪些更緊迫的問題,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分階段解決這些問題?
西拉:根據世界銀行的基線情景預測,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將使7100萬人陷入極端貧困。危機應對措施的經濟影響對實現許多發展目標造成了障礙。
這一流行病突出了全球協調與合作在公共衛生以及經濟政策方面的重要意義。今年3月末,七國集團承諾“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恢復信心和經濟增長,并保護就業、企業和金融體系的韌性”。許多財政吃緊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受益于二十國集團和多邊組織的協調支持。國際金融機構可以采取兩階段法作為應對之策:在第一階段,可以部署快速政策支持,來幫助提供保護最弱勢群體所需的資源,從而維持企業和就業崗位;在第二階段,政策應側重于確保強勁且可持續的經濟復蘇,抓住機會增加對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和有利于增長制度的投資。
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決策者對疫情做出了快速反應,采取了各種貨幣和金融政策,包括傳統和新型的措施,以支持信貸流動、維持金融市場運作。這對于緩解危機的直接影響至關重要。
疫情加上生物災害和其他自然災害頻發,凸顯了投資醫療衛生的迫切需要,為的是預防和更好應對未來的健康和經濟危機。它還凸顯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普遍存在的非正規性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限制。
應對這些挑戰,除了采取流行病防控措施,還需要支持最脆弱的企業和陷入貧困家庭的收入。政府要提供獲得基本健康和人道服務的機會。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對于避免人力資本損失至關重要。在沒有收入再分配制度的情況下,無針對性現金轉移支付、公共工程項目和糧食援助等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提供援助的延誤。在沒有必要財政能力的國家,國際社會的迅速支持可在提供資金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肖連兵:您對中國政府適時采取復工復產的措施有什么評價?
西拉:像所有其他主要經濟體一樣,中國政府不斷加強政策措施以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下滑的經濟和社會影響。最初的政策旨在提振市場信心,緩解短期內的資金流問題,減少破產、失業和不良貸款增加等對經濟造成永久性的損害。隨著防疫限制措施逐漸解除,政策關注點轉向提供經濟刺激,承諾采取寬松貨幣政策和增加公共投資、減免稅收、社會轉移支付等措施,支持經濟復蘇。像其他地方一樣,這些努力提供了一個重要契機,不僅能強化短期復蘇力度,也能加快中國經濟向更加包容、可持續和綠色增長轉型的中期目標的進程。這要求將優先重點放在加強中國的社會安全網以緩解疫情對居民的影響,并引導更多資源用于低收入家庭及社區。公共投資支持措施的設計應與確保中國的經濟復蘇與加快低碳、清潔和綠色經濟轉型保持一致。
4.疫情凸顯全球協調與合作的重要價值
肖連兵:長期以來,世界銀行致力于促進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中國是世行創始成員國之一,自1980年5月恢復世行合法席位的40年以來,雙方一直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在國際發展合作、資金合作、知識合作等方面成果顯著。目前中國是世行第三大股東,兼具重要股東國、借款國、捐款國、新型發展伙伴國等多重身份。中國得到了世行的幫助,也為世行提供了支持。中國在不斷深化與世行的關系。為幫助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出疫情造成的困境,中國在與世行一起采取措施。后疫情時代,對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公共衛生和安全領域加強合作而言,世行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西拉:健康是對人力資本和經濟增長的基礎投資。世界銀行集團支持各國推進全民健康覆蓋的進程,以確保所有人都能在不遭受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
就世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言,世行正在采取廣泛、迅速的行動來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其流行病應對和醫療衛生系統。世行將在15個月內提供高達1600億美元的融資,根據各國面臨的健康、經濟和社會沖擊,量身打造。這包括國際開發協會(世行面向赤貧者的基金)提供的500億美元新增優惠撥款,以及為面臨債務危機風險的國家提供的債務減免。除了持續的衛生支持,世行還會重視社會保護、扶貧和政策性融資。世行正在向100個國家提供創紀錄的支持,這些國家占世界總人口70%。我們正在幫助他們實施緊急衛生項目,保護最貧困的家庭,拯救就業和企業,并為最需要的人群提供資金。
從更廣的層面上說,自2003年以來,世界發生了幾次嚴重的流行病。在此背景下,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提供廣泛的醫療服務,在衛生緊急狀態下診斷和治療急性癥狀,顯得非常重要。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來加強臨床和一般衛生保健,投資清潔用水和衛生設施,并提高食品安全標準。
如前所述,七國集團承諾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來恢復信心和經濟增長,并保護就業、企業和金融體系的韌性。此外,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將受益于二十國集團和多邊組織的協調支持。在公共衛生和經濟政策方面,疫情凸顯了全球協調與合作的重要價值。
如前所述,擁有189個成員的世界銀行,已迅速并果斷地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許多國家也已加緊行動。
新冠肺炎疫情干擾經濟活動的方式之一是影響全球價值鏈,這可能放大貿易、生產和金融市場受到的沖擊。其實,在疫情暴發前,全球價值鏈的增長就一直呈下降趨勢。疫情的沖擊可能會導致全球價值鏈的參與者重新評估現有生產網絡的可行性,探尋是否應擴大供應鏈的地域多元性,甚至將生產遷回國內。
肖連兵: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疾病和災難的斗爭史。這次全球疫情告訴人們,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國際社會面臨著共同的挑戰,人類有著共同的命運。疫情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強調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將在兩年內提供20億美元國際援助。在疫情中確認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責任,關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西拉:世界銀行確定了兩個關鍵的全球目標作為我們的使命:消除極端貧困和促進共享繁榮。發展中國家此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增長和開放貿易使近11億人擺脫了極端貧困,但重大挑戰仍然存在。強迫移民、氣候變化、流行病和沖突等復雜的全球性問題有可能破壞當前的發展成果。
在履行使命的過程中,我們確定了三種實現目標的方式:通過包容性、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來消除貧窮;通過投資來建立人力資本,從而減少不平等;通過促進可持續發展來增強韌性。我們有189個成員,是一個全球性合作機構。我們設想的世界是可以實現的。
肖連兵:“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反映了國際社會的共識,追求美好生活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向往。
(王培堯翻譯,李莉審譯)
《光明日報》( 2020年07月14日 12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根據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央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宣講提綱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理論教育講師團精心策劃、制作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系列微動漫,共20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易繼明認為,知識產權“多而不優”“大而不強”不符合我國新發展理念,也不符合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楊東建議,一方面要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進一步細化研究,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2.1%、56.4%和55.7%,高于上月0.7、0.2和0.4個百分點。彭博社的報道說,一系列早期指標顯示,受出口和股市升至2015年以來最高位的支撐,中國的經濟復蘇趨于穩定。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和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關鍵。
第17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27日在廣西南寧拉開序幕,由于受到疫情的影響,本屆東博會首次采用實體展+云上東博會的辦會方式,讓無法入境參會的境外客商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與中國企業在線洽談業務,開通365天云上“南寧渠道”。針對今年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東博會首次設置公共防疫和衛生展區。巴基斯坦與東盟國家地緣相近,多年來一直積極參與東博會,并成為本屆東博會的特邀合作伙伴。
作者:黃群慧(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并將“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目標之一。
“亞太經合組織促進了區域開放融合,推動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發展。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中國以實際行動促進區域合作,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主動擴大進口,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剛剛簽訂的RCEP在全球經濟領域激起千層浪,人們關注分析它對未來經濟發展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東亞經濟奇跡的發生和發展,亞太區域共同市場的繁榮,當然決不會局限于“家門口的”供應鏈和產業鏈。
分析人士認為,APEC有望以本次會議為契機推動多邊主義合作,推動疫后經濟恢復,為亞太地區長期發展確定方向。1994年在印度尼西亞茂物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確立了發達經濟體成員、發展中經濟體成員分別在2010年、2020年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茂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