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3日10:40 來源:澎湃新聞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呈現出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7月4日至10日,重慶、貴州至長江中下游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對此解讀說,引發此次強降水過程是梅雨在作怪,具體而言,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
7月11日,在沅江市南洞庭蘆葦場澎湖潭垸,一棟房屋被淹(無人機照片)。新華社 圖
近期南方暴雨有多暴烈?
從6月2日至7月12日6時,中央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成為2007年開展暴雨預警業務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近期南方暴雨之強可見一斑。
氣象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統計,入汛以來,截至7月10日,我國南方共出現15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其中,自6月11日至7月10日,主雨帶北抬至長江中下游一帶,多雨中心位于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浙江、安徽、江西局地累計降水量超過800毫米。
多地日雨量突破歷史極值。比如在7月4日至10日的強降雨過程中,湖北黃梅、浠水,江西吉安、峽江,湖南隆回等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日雨量突破極值。
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重慶、湖南、江西、上海、廣西、四川等省份共計85站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的一半。
暴雨給長江流域防汛帶來了壓力,6月1日至7月9日,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達到369.9毫米,較1998年同期偏多54.8毫米,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近期雨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標志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一個令人揪心的問題是,與1998年我國南方特大暴雨事件相比,此次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降水強度如何?
“綜合考慮范圍、持續時間和雨量發現,6月27日以來(截至7月9日)的我國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五強(1998年第一)。” 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翟建青說。
與1998年洪水相比,今年6月27日至7月9日的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具有持續時間長、影響范圍廣等特點。
從區域上來看,1998年暴雨過程覆蓋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超過250毫米區域集中在江南北部及廣西東部等地;而今年暴雨過程位置偏北,集中在江淮、江漢東部、江南大部及重慶、貴州等地,超過250毫米區域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
今年南方暴雨為何陷入“車輪戰”?
6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頻繁出現強降雨過程。其頻繁性不僅體現在強降雨過程多,而且強降雨一輪接一輪,間歇期非常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解釋,這主要與今年6月以來的大氣環流形勢有關。
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其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恰是向暴雨區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具體來說,今年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匯的局面,由此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而持續發生。
是否梅雨在作怪?
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增多,氣候似乎越來越反常,那么此次持續強降水背后是異常的氣候在作怪嗎?
據王永光介紹,引發此次強降水過程的是一只“怪獸”——梅雨。具體而言,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
今年江南地區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而梅雨的“主戰場”——長江中下游地區在6月9日就已經入梅。原來,今年南海夏季風爆發時間偏早,并且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線位置偏北,二者共同導致長江中下游地區入梅偏早。
此外,這只“怪獸”還從其他地方獲取能量,導致梅雨鋒偏強。2019年秋季發生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致副高顯著偏強。與此同時,中高緯度經向環流發展、冷渦活躍,冷空氣在向長江中下游地區移動過程中爆發偏強。由此,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交匯,致使梅雨鋒偏強,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也明顯偏多。
未來雨帶如何移動,防汛壓力會否減輕?
7月以來,我國主雨帶維持在西南地區東部至長江中下游地區。7月11日至12日,主雨帶階段性北抬。
短暫的間歇期之后,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7月13日至16日,主雨帶又將南落至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此期間,主要強降雨區域會出現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重慶東部、貴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還將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
馬學款提醒說,這與4日至7日強降雨雨帶有較大的重合度,需要關注降水的疊加影響。
即使7月中下旬雨帶東段北抬,長江流域防汛的壓力并不會減輕,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明顯降水依然會給水位高位運行的江河庫湖帶來威脅。
網傳庚子年多災多難,180年周期白元年,太陽、地球、木星、土星和銀面并到一條線擾亂地球引力場、磁場,導致地震、洪水頻發……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認為,把兩種不相干的事實扯在一起,引出一個謬論,是一種典型的偽科普邏輯。
先上結論:我國在軌的風云衛星對于太陽總輻射量、太陽活動、地球磁場等都有長期觀測業務,目前未發現有任何異常。確定地說,太陽活動的周期性變化確實會對地球氣候產生一定影響。
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預報臺副臺長宗位國研究員,逐一進行“硬核科普”——先上結論:我國在軌的風云衛星對于太陽總輻射量、太陽活動、地球磁場等都有長期觀測業務,目前未發現有任何異常。
暴雨傾盆,水漫長江,汛情告急,防汛緊急。面對洪澇災害,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要深入一線、靠前指揮,必須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必須要全力搶險救援,確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其前提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用責任與行動筑牢防汛抗洪的“銅墻鐵壁”,惟其如此才能打贏這場抗洪救災、捍衛人民的硬仗。
6月以來,我國南方迎來持續強降雨,呈現出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局地強降水重疊度高等特點。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重慶、湖南、江西、上海、廣西、四川等省份共計85站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的一半。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7月11日8時至12日8時,長江流域內有13站超歷史最高水位、11站超保證水位、88站超警戒水位。6月1日至7月9日,湖北、安徽、江蘇、貴州、浙江、重慶、湖南、江西、上海、廣西、四川等省份共計85站累計降水量超過年降水量的一半。
2003年4月7日,原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簽訂了《國土資源部和中國氣象局關于聯合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協議》。世界范圍內,較早開展降雨引發地質災害預警研究的是日本、美國等,但防災減災服務主要局限于比較狹小的、局部的地域。
(徐前)據云南省氣象局消息,受低渦切變影響,預計6月13至15日云南省自東向西將出現一次強降雨過程,全省大部有望全面進入雨季,氣象干旱將得到有效緩解。進入雨季后重點關注強對流天氣不利影響、局地強降水帶來山洪地質災害。
貴州省應急管理廳昨日同時發布災害風險預警,強降雨區域發生山洪、塌方、滑坡、泥石流、城鎮內澇、危舊房屋和農村自建房倒塌等災害風險較高。貴陽市24日夜間到25日白天,多云有分散陣雨或雷雨,氣溫21℃-28℃;25日夜間到26日白天,多云有分散陣雨,氣溫21℃-29℃;26日夜間到27日白天,多云,氣溫22℃-30℃。